信用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2022-07-04 12:27李立群
科学与财富 2022年6期
关键词:信用管理信用风险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企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管理者逐渐意识到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比较薄弱,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因此,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开始受到普遍关注,但是因为缺乏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程并不十分理想。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局势,企业管理与控制策略需要突破性的创新,对风险的应对方式不能再过于保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应该把握时代机遇,增强信用风险意识,推进企业风险管理的识别和管理的方法,好让企业良好快速地发展起来。

关键词:信用风险;信用识别;信用管理;赊欠

一、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了企业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掌控。风险管理包含风险评估、风险量度、风险应变三个方面。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通过会计信息资料的调节确保产业经营方针贯彻执行,从而采取一系列性的策略和措施。

为了企业更好地生存发展,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两者相辅相成,既有共同的目标和领域,而存在的又有各自的不同职责。随着经济发展,风险管理的行业标准在一步步推进,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但是二者又有很多的不一样的地方:对于风险管理来说,其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过程监督、风险对策、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和环境控制八个方面。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说,其采取措施和策略的主要依据来自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与控制策略缺乏创新性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企业的经营市场走向国际,同时很多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因此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更为复杂危险的风险因素。企业在管理虽然已经有风险意识,但对风险的把控还不专业,在应对策略上缺乏应有的创新。

2.2.企业在相关制度体系方面不完善

在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中,虽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行业标准,但相关制度体系建设得并不完善,风险评估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有待提高,这会导致企业遭遇风险的几率增加。因此,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对企业风险的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2.3.企业机构设置不能满足相关策略的实施要求

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存亡,企业策略的应用与实施,离不开具体机构的执行,但是在我国的企业机构设置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的机构设置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些企业在全力制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有关政策无法得到实施或保障,这对于企业发展将造成极大的阻碍。

三、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

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信用意识,同时也要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估,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3.1.信用风险管理能够保证企业良性发展

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加强合同签订审查,能够避免客户拖欠账款、违反合约的出现,保证企业资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3.2.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掌握,同时也要提升自身信用度,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坚决杜绝失信情况的发生。

3.3.信用风险管理有利于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

企业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意识,在交易前、交易中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才能准确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这么做才能保证与客户展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有利于企业的健康运行。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中还存在很多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管理层有一个缺点就是财务制度不完善,缺少一定的信用管理经验。因此,必须积极努力提升企业经营者的信用意识,建立守信观念,对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招纳、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信用管理人才,建立信用管理部门。

四、企业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

4.1.信用管理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一些企业往往因过于重视发展速度和效益,对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体系的建立不太重視,对信用管理风险防范的必要性认识也不够,所以导致企业内部欠缺完善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缺少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企业在经营、合作过程中遇到信用问题时,难以做出及时且专业的应对,无法对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规避。而一般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是表较弱的,一旦遭遇风险,带来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

4.2.资信评级体系不完善

我国很多企业资信评级体系不完善,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信息流动不对等等原因,在进行资信调查时,通常要依靠交易对象自己提供信用信息,这种信息的可信性有时是有水分的。由于我国当前市场监管对信用违约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违约行为惩罚力度不够,企业信用违约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较低,导致一些存在经营风险的中小企业对实际经营状况故意隐瞒,使资信评级工作难度加大。

4.3.信用管理监督滞后

由于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往往缺乏发现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在交易对象出现违约行为后,应对措施和处理经验不够,事中控制、反馈的管控机制较弱,事后监督措施也存在很强的滞后性。违约问题出现,企业的损失已经形成了,这时采取行动进行维权和追讨,加大了企业自身维权的难度,况且进行维权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无法及时挽回损失。

五、信用风险如何识别

一个企业最大的信用风险就是通过赊欠方式获取订单,这样做虽然可以提高销售额,快速占领市场,但是作为销售方,如果没有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在信用控制管理方面变得被动,那么对方稍有闪失企业利润便化为泡影。因此,要通过以下四方面进行识别。

5.1.企业管理者及主要股东的信用识别

企业管理者把握着企业的方向和命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考验管理者的能力和素养,因此识别企业管理者的诚信状况,能更好地识别与管理信用风险。具体地说,信用管理部门要核实客户企业管理者是否做过违背商业道德的事情,如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违反合同法,授意会计作假账,偷税、漏税,违反劳动法侵害员工的利益;或者确认对方企业管理者是否有违背社会责任的行为,如污染环境损害公众利益。

其次,还要注意管理层人员的个人动向,防止因为管理者出现负面情况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比如核心管理者身体是否健康,是否做过名誉受损的事件,是否有不良嗜好被曝光,或出现其他负面报道等。

另外,主要股东发的变动的,董事、高管的更换频率,重要股东的股权质押、重要资产的查封信息也应该随时了解到。

5.2.客户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在前期对客户企业进行信用资信调查的时候,评价、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客户诚信守约的行为会更有保障。客户企业能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客户赊欠后进行付款,会严格按照流程和制度进行,况且有内审的监督,管理层不会轻易破坏规则。相反,如果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控制不到位,监督不严,那这个企业违约拖欠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因此,在两方合作中,信用管理部门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客户企业是否建立起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内部控制有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管理层的内部审计部门不是不独立的部门;内审部门是否有效监督与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信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不规范情况判断:销售合同的签订与变更没有进行内部评审,销售人员自作主张;高管随意承诺;企业公章随身携带;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受制于企业高管;客户的销售人员要求或暗示收取回扣;企业高管在外设立公司从事与企业相竞争的业务;管理层、研发人员或员工离职频率高,员工士气不足;也可以通过网站查询客户企业的资信情况,如银行逾期支付,税务等级,违规被处罚的记录、未决诉讼案件等。

5.3.客户企业的财务状况也需要关注

企业违约不付款还有一个经常出现的原因,那就是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因此,信用管理部门还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客户企业是否通过变卖资产方式获取资金和增加利润;是否债务负担较重,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较低的流动比率;近期有没有出现新增银行贷款,偿还银行贷款困难,出现逾期情况;银行帐户短期内增多,尤其是小银行帐户增加,目的是为了躲避查封和监管;通过高利贷,借新债偿还旧债;银行贷款利率较高;销售订单明显减少;采购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他企业,而销售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他企业等。

5.4.客户企业外部市场状况分析

客户企业内部管理对偿债能力有影响,其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企业信用。

外部市场环境一旦恶化,企业销售业绩势必下滑,导致经营状况变差,情况严重时会导致资金链断裂,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偿债危机。因此,信用管理部门要提前对这些内容进行考察:若客户企业出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功能、销售策略、经营方法、售后方面是否明显占优势;客户的产品研发能力如何,产品是否陈旧过时;重要客户流失率高不高;是否出现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大量退货的问题,造成信任危机;又或出现产品问题被消费者投诉、媒体报道等负面新闻事件;因各种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停产或生产能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市场销售;是否因为市场消费方式的改变,导致产品失去以前的市场,企业陷入困境之中。

六、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6.1.提升企业信用管理风险意识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进行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同时,要对企业潜藏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控制,确保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信用管理人才培养,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或专业的法律相关工作从业者,定期在企业内部展开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企业员工乃至管理层的法律与维权意识,提升其风险预防、预警专业能力,使内部人员学会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企业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与多家企业联合起来,一起对有违规行为、信用不良的客戶进行抵制,这对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也很有效。

6.2.加强资信调查管理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交易带来利润,但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获取信息的渠道受到限制,当对方企业故意隐瞒经营状况、企业信誉状况时,作为合作方就很难对其有全面的判断,无疑会使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加大。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拓展信息渠道,对合作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把合作企业的信用状况建立档案,根据合作的期限,有再针对其银行记录、商业记录等信息进行全面考察,对其履约能力和诚信度进行判断。在本如果企业调查能力有限,可以通过第三方资信机构收集信息,确保得到价值的信息。

6.3.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控制

信用风险一般体现在签约前、签约时和签约以后,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在各个流程当中都要识别和管理信用风险。

(1)签约前期,进行风险的评估与管控

签约前企业就应该重视对方企业的信息收集,避免在资金实际收付时才发现风险,为企业带来损失。这个过程及其可能出现这些风险与问题:对重要客户进行评估和选择时方法单一,比如信用调查表设计不合理;信用调查表由销售业务员指导客户填写,有弄虚作假的嫌疑;客户信息搜集不全、不真实;业务人员垄断客户资源,与客户串通舞弊等。

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第一,由信用管理部门设计合理的信用调查表,而不是销售部门;第二,直接约见客户后由客户填写信用调查,销售人员不得参与;第三,除信用调查表外,广泛搜集客户信息,如拜访客户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到客户公司生产现场考察等。

(2)签约时对合同进行管理

企业在签订贸易合同等信用条款时,要了解资金流动往来的动态,对比合同,针对执行出现偏差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及预警措施。可能存在以下风险和问题:信用审批的盲目性;与客户洽谈赊欠条款具有盲目性;由销售业务人员确定信用赊欠條款;大额信用赊欠或超过信用额度的特殊订单由公司总经理一人决定。

出现以上问题解决办法:信用管理部门应对客户建立信用档案,设定不同信用等级,根据客户信用等级确定信用条款;信用赊欠必须依据相应等级确定信用条款,杜绝盲目和随意性;由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确定客户的信用条款,而不能由销售业务部门确定,因为信用与销售是不相容岗位应该相互分离;特殊订单必须集体决策,不能由总经理一人确定。

(3)销售及发货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

销售及发货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问题有:因内部控制和管理环节存在问题,导致在没有审批客户付款情况下,贸然发货给客户;产品发货地点、时间与合同不一致,出现违约情形,这时作为销售方却没有积极主动地与客户协商,尽可能挽回客户损失,导致客户以此延期或拒绝付款;没有结清以前欠款的情况下,擅自发货等违规行为。

以上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完善的销售与发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发货部门收到销售部门的发货通知单才能给客户发货;严格按合同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发货,加强售后服务的管理,当产品出现问题,或发货时间地点错误,给客户造成损失的,销售部门应积极应对,与客户协商解决;对于有赊欠的情况的客户,信用管理审核后才能发货;在客户信用管理规定中,明确客户有违约付款情形的,不能发生新的赊欠行为。

(4)销售回款过程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销售回款流程中同样会存在很多风险和问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中,销售回款与绩效未完全挂钩,回款考核的奖惩力度不够;销售人员随意同意客户的延期付款要求;回款过程监督不力;出现问题帐款后,没有及时有效地应对,造成客户习惯性拖欠;销售与财务沟通欠佳。

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一般有:信用管理部随时监督客户的履约情况,若出现延迟付款情况的,要督促销售部门进行协商解决;建立问题帐款管理办法,根据问题帐款的产生原因及账龄期限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6.4.实现信息化技术管理

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可以对每一笔合同的执行进展进行跟踪,可以对合同信息加以记录和显示,同时可通过预设的标准对整个流程进行分析,识别出项目的风险点。这样一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轻松实现对交易流程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可视化管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

七、总结

总而言之,信用风险的识别不仅包括签约前对客户信用条件的考察,也包括签约时及签约后客户出现信用危机的预测。相对来说,签约前的信用考察最为重要,企业一定要充分重视客户的资信调查,严格审核是否能给该客户企业赊欠货款。其次,签约中的监控,签约后的及时有效应对,也能大大降低坏帐发生的可能性。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严格的信用管理、销售、收款、售后过程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进行有效实施,才能更好地防范信用风险,提高销售额,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刘宏程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2]陈争,陈秉正.试论国有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

[3]祝亚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外资]

作者简介:李立群(1988.7.20),男,汉,金融学/本科,毕业院校:山东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信用管理信用风险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江苏省涉农信用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PPP项目发行中期票据的可能性与信用风险分析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的不确定性DE-KMV模型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