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基于内控管理的合同风险防范及对策

2022-07-04 13:15朴美兰
科学与财富 2022年8期
关键词:防范事业单位

摘 要:经济活动中合同已经成为重要的桥梁媒介。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在参与市场活动中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内控流程,其中有效而务实的合同管理,势必会对保证自身权益、抑制风险起到积极和现实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事业单位如何在内控管理流程中提升自身合同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抑制合同法律风险,以期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得到有效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合同风险;防范

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中,合同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否有效控制合同风险,是直接决定事业单位权益维护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事业单位规避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合同管理工作中,绝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会设立专门部门,保证合同的订立、执行、过程管理均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只有将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有效融合,才能促使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更加稳定,职能得到高效发挥。

一、合同风险与控制的意义

(一)合同风险简述

从广义来讲,合同风险是一种非正常的损失,这种损失既可是单方面的损失,也可以是双方面的损失。而在狭义理论当中,这种风险往往会被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所经历的事件而产生的一种非正常损失。事业单位需要以广义的角度来对合同风险进行探讨,实现对合同风险的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因其自身性质决定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以“买方”合同为主导,在实现合同目的中对方违约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为重要风险。

(二)控制合同风险的意义

事业单位所有资金均为财政拨款为主,部分资金在使用中需要通过签订合同来实现,如何使国家拨款资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通过有力的合同管理才能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质量,对合同风险的有效控制,实质上是财政效率的体现。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结合国家相应政策和制度以及单位的现实情况,规范内控流程,识别合同风险,准确控制风险,通过高质量的合同行为,高质量落实和使用财政资金,从而达到高质量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合同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合同风险意识不足

经济活动中合同是基础。事业单位虽具备公益性,但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融入市场活动势在必行,签订合同必然是事业单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促使了合同管理成为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内容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部分事业单位在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未给予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导致合同风险控制意识不足,合同法律风险问题频发。事业单位通过不同阶段的改革,更加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经济趋势,通过体制结构调整,更加满足社会以及政府需求。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迸发出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但整体来讲,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仍有所不足,尤其是风险意识不足[1]。究其根本,是受过去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迅速、准确地适应经济发展形势,也未意识到合同管理背后所蕴藏的诸多风险。

(二)合同管理质量不高

事业单位转型发展过程中,未能及时建立针对合同风险的有效制度,在管理措施落实上,缺乏质量保证,也容易导致出现风险。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已经制定了《采购管理办法》 和《合同管理制度》等解决了制度有无问题,但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对合同的日常管理,尤其是业务类型较多的事业单位,其合同量较大,合同管理的质量问题直接决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最终质量,也会直接反映出风险控制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其实,合同管理所存在的风险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高效的落实和动态的调整予以规避的。

(三)合同簽署流程缺乏整体性

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事业单位之间的各个部门存在沟通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合同审批及协作工作而言。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合同订立时,往往需要通过审批的方式进行层层递交,最终才能够实现签订合同的目标。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部分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但这种审批协同的方式毕竟有限, 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不足,例如,法务部只关注合同是否合规;财务部只关注合同财务风险等,这些可能导致审批人员只关注自己必须要关注到的内容,而忽略合同整体目的实现问题。

(四)合同管理细节落实不到位

细节关系成败,这在合同管理中至关重要。合同订立时,未对时间项进行有效关注,在签章处也并未对年月日进行有效标注,这种现象的出现必然就会使合同的法律效力受到影响。如果对合同管理细节不足够重视,在合同订立时,也会出现书写内容错误而因未能认真审核出现小数点位错误、数字大小不一致、语法错误、文书错误等,这些看似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出现因小失大的问题。

(五)合同动态管理不及时

很多事业单位合同档案工作主要以收集为主进行整理与归档,这种方式是静态管理。虽然通常一年收集一次,或半年收集一次,在时间上有了相对的保障,但缺乏对合同全过程的环节管理,对合同执行前未开展必要的尽职调查,也未对合同的内容以及违约责任进行有效评估,而在签订之后也未对其进展情况进行闭环确认,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及问题也未进行及时有效的研判,即使合同执行完毕,也没有关注到是否可能会存有“找后账”的问题。。此种不通过动态管理链条的管理方式,必然会存有合同风险隐患。

三、事业单位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及对策

(一)转变观念,重视管理

只有转变观念,对合同管理持有全新的认知,才能重视合同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才能提升管理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在这一点上,领导人员应首先作出表率,必须及时转变观念,认识到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要敦促各部门的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通过自身能力提升和协作能力的发挥,促使合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降低风险问题的发生。对事业单位而言,合同往往是重大决策项重要参考依据,因此,要从维护事业单位的权益,保证单位合法、合规经营的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工作,使单位的对外经济的行为更加规范,通过合同实现的利益最大化。

(二)强化细节,有的放矢

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管理部门必须从细节处入手进行优化,使合同的订立更加严谨,同时配以有力的监督。有时,合同内容十分繁复,在审阅时往往需要耗费人的精力与时间,导致在日常管理中,存在忽略细节的情况,被忽略的问题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会直接导致合同的效力产生变化。对此,作为合同管理部门必须要将精力放在合同签订以及日常合同管理的细节上,必要时可以使用示范合同文本,确保签订部门能够按照标准合同的模板进行填写,这样既能够做到节约审核时间,也可以确保单位合同共性利益得到实现。

(三)加强培训,提升水平

在市场经济中,买卖双方基于合同搭建起合作桥梁,而随着不断改革,部分事业单位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强有力的主体成员,事业单位内部不同部门合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为有效降低风险,必须持续优化基础工作,同时在内控管理环节中要增加培训环节,合同主管部门必要时要给与其他部门进行指导,通过定期的培训,促使参与合同签订的每个部门提升风险意识,掌握合同内容的关键点,降低风险问题的发生[2]。专业的指导与培训,能够使工作人员对合同的条款有着足够的认知,也可以将其中的风险点进行逐一识别与思考,从而以经验的不断提升,保证参与合同签订和各流程审签的人员对合同的内容有着较强的把控力,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四)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近年来,事业单位业务总量不断扩大,事业单位当前签署的合同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只有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才能规避风险。对此,在签订合同前,必须要由法务部或办公室拟定规范的合同文本,再由签订部门进行二次审核,并最终进行签订。针对已经签订完毕的合同,要开展有效的检查,更要对其执行进度进行最终确认,一旦发现问题,要果断采取有效应急补救措施,必要时通过惩罚措施进行警示。此外,也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合同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把控合同管理的所有环节,实现对合同的时间、进度查询与跟踪,确保合同目的实现。

(五)加强配合,提高质量

合同的签订必然会涉及多部门,因此只有通过加强配合,才能保证管理工作最终目标的实现。在合同管理工作中,所有的流程须以合同的订立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毕竟,合同一旦订立,就具备着相应的法律效力,双方开始承担各自责任。在这一点上,必须要保证合同订立的严谨性与谨慎性,尤其是针对金额较大的合同,相关部门必须要进行有效配合。各个部门需要对自身所涉及的部分进行重点关注,同时也要关注到整个合同的匹配性与合理性,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高效性。

近年来,为规范流程、完善管理,很多事业单位都开展了内控管理工作,通过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总结来实现组织全过程管理的合规性,合同管理效果直接关系事业单位资金使用、重大事项安排、管理效能提升等诸多问题,合同管理是内控工作当中的重要一环,只有认识到位、运行到位、措施到位合、监督到位,才能真正实现规避合同法律风险的目标,才能真正做到降低合同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真正为事业单位的提质增效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梅超琴. 从内审视角浅析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内控对策[J]. 经济师,2020,(12):125-126.

[2]欧阳能,邹良明. 论行政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风险及其防范[J]. 中外企业文化,2020,(08):43-44.

作者簡介:朴美兰,女,朝鲜族,1980年5月—,黑龙江省鸡西市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防范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