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2-07-04 13:15王苏龙李睿文蒋志超
科学与财富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评价指标

王苏龙 李睿文 蒋志超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方向,研究和测度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对提升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主要是由一些零碎的意识和行为形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统一,部分地区长经济发展质量尚未达到该有的高度,仍然追求短期的GDP业绩快速增。如何结合江苏省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色阐述高质量发展,如何系统全面的建立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来实现。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新发展理念

一、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在经济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程虹(2018)认为,衡量高质量发展有两个标准:一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并认为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创新最好的标准。王伟(2020)认为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结构协调发展、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开放环境、开放程度、开放成效、公共服务供给、人民生活状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很大影响。虽然各个经济学家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界定不同,但是他们界定方法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孙豪(2020)通过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层面来评价全国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得出经济高质量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无太大关系,各省可以通过改善经济发展和弥补短板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

1.理论基础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从多个维度设立具有相互关联的指标,对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能够更好地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新发展理念作为理论基础,构建出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指標说明

1.创新发展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关键。本文使用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R&D占GDP比重以及专利申请量这四个指标刻画经济创新发展的程度。

研发投入可以看出对于创新而投入的成本,2020年,全省财政科技拨款额为584.39亿元,比上年增加12.35亿元,同比增长2.2%,占当年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7%。可以看出,江苏省重视研发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可以反应创新产业对于整个产业以及经济的贡献。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全年同比增长7.7%,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R&D占GDP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2020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2.93%,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江苏省的R&D投入在全国位居前列。

万人专利申请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综合指标。2020年,全省专利申请达75.17万件,同比增长26.5%,同比增长44.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14件,比上年增加5.98件,居全国省际第一。

2.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江苏省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协调发展,因此围绕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提出了城镇化率、GDP含金量和第三产业占比三大评测指标。

城镇化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对调整江苏省产业结构、推动科技的发展和促进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作用。2020年江苏省城镇化率已达到73.44%,高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约10%。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GDP含金量是江苏省GDP质量的直观表现。2020年江苏省GDP为10.27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增长3.5%.江苏省GDP历史性地达到10亿元。江苏省经济发展速度呈直线上升趋势,但是GDP含金量0.3581,同比对比上海等城市的0.5以上的GDP含金量,江苏省GDP的质量有待提高。

第三产业占比也是衡量江苏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2020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占总产业的52.5%,江苏省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远超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

3.绿色发展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在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地位。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工业体系。因而选取江苏省单位GDP能耗、废水排放总氮量和废水排放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

江苏省单位GDP能耗指的是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占江苏省GDP的比重。它能够说明江苏省能源利用程度。2020年江苏省单位GDP能耗为0.32吨/元,相较于国家设定的标准多下降了3%。江苏省单位GDP能耗的逐步下降,有利于江苏省构建更加高效的能源结构。

但2020年江苏省废水排放总氮量为18.65万吨,远高于全国平均10.72万吨;废水排放化学需氧量为120.78万吨,远高于全国82.73万吨。可见江苏省的绿色发展亟待提高。

4、共享发展

江苏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特有的问题,比如公平问题:苏南、苏中、苏北在经济发展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问题,江苏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南北发展均衡问题以实现“共享”发展。基尼系数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一点。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的人均GDP比值也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一点;另外,劳动者报酬比重和基尼系数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苏的收入公平问题。劳动者报酬比重主要是指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基尼系数主要反映了本地区人口之间的贫富差距。苏南苏中苏北人均GDP的比值为17.53/14.14/8.93(万元),人均GDP存在较大差异,苏南几乎为苏北的两倍,江苏在经济发展平衡这一问题上任重而道远。江苏的劳动者报酬比重为45.75%,在全国范围内属于正常水平。

5、开放发展

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考虑开放的问题。一个地方只有开放才能让经济发展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在经济上,有比较优势原理,一个地区只有开放才能用他国的优势与自身的劣势互补,用自身的劣优势与他国的劣势互补。江苏有大量的外资企业,因此在开放问题上江苏一向处理得较好。本文主要用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比重和对外贸易占比这三个指标来衡量。

其中进出口总额指标反映了本省外贸规模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外贸实力,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比重说明外商投资占本省经济发展的规模,该比重越大,说明国外投资企业在本省发挥的重要性越大,该指标越小,则说明本省对国外资金的吸引力不够大。

对外贸易占比主要反映本省对外贸易规模占GDP的比重,该指标越大说明本省外贸活动在经济活动中起越重要的作用。在2021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6428.3亿美元,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但与广东的差距仍较大,说明江苏虽然在外贸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四、建议与措施

从我们构建的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来分析,不难看出江苏省在创新发展方面很出众,对此江苏省应该继续保持高質量的研发投入,争取在创新发展上面做出更大的突破。

在协调发展方面,江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省内地域之间的发展,还是需要更好地协调一下,以促进全省经济更协调地发展。

在绿色发展方面,显而易见,江苏省还亟待提高,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与范围内,挖掘生态资源的经济潜力,将生态要素转变为生产要素,实现经济产业、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之间的优化升级。

在共享发展方面,江苏省做的不容乐观。苏南比苏北人均GDP要高不少,且江苏省劳动者报酬在全国也只是一般水平。这需要我们更好地调节劳动者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关系,苏南的优势产业可以共享给苏北,带动苏北的发展。政府也应出台政策,将共享发展纳入政绩考核。

在开放方面,江苏在开放程度方面位居全国领先水平,是仅次于广东省国家外贸大省,但与广东省的差距仍然较大,江苏省可以发展优势产业加大出口力度,来促进本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豪,桂河清,杨冬.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J].浙江社会科学,2020(08):4-14+155.DOI:10.14167/j.zjss.2020.08.001.

[2]张蔚菊.多维度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J].群众,2018(13):53-54.

[3]储东涛.打好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3):79-85.DOI:10.13317/j.cnki.jdskxb.2019.037.

[4]刘曼璐.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研究及策略[J].商场现代化,2020(02):132-133.DOI:10.14013/j.cnki.scxdh.2020.02.060.

[5]郭赩,张远征.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展与前瞻[J].唯实,2019(07):59-63.

[6]马茹,罗晖,王宏伟,王铁成.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07):60-67.

[7]彭定贇,朱孟庭.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优先序分析及其测度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12):50-56+76.

作者简述:王苏龙(2001-)男,汉族,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统计学专业

基金项目:202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校级一般项目” (212013)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评价指标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