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2022-07-04 13:45张茜
科学与财富 2022年8期
关键词:武威市信贷业务信贷

一、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一)绿色信贷发展规模。武威市绿色信贷规模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压实”问题。2017年是绿色信贷激增阶段,之后四年一直处于回调状态,并在2018年和2020年大幅回调,2017-2021五年间武威市绿色信贷呈现出“过山车”特征。主要由于2017年人民银行武威市中支及相关部门联合各金融机构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工作,绿色信贷规模增长显著,但绿色信贷发展早期,管理约束机制尚不完善,部分金融机构“盲目”追求业务量,导致审批不严、风险较大。2018年初和2019年末,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印发和完善,绿色信贷统计标準进一步明确,各金融机构按照制度要求对绿色信贷业务开始强化管理,去除绿色信贷中存在的“泡沫”现象,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更加科学。截至2021年底,武威市绿色贷款余额为 68.41 亿元,较年初增加3.10亿元,同比增长4.75%。

(二)绿色信贷投放重心。在发展重心上,武威市各金融机构通过“挤水分”的方式,不断压缩传统行业的绿色信贷份额,加大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新兴绿色行业及产业的信贷发放力度。一方面,2021年以来,武威市抢抓“双碳”机遇,编制完成《武威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大对新能源及相关产业的培育引进和政策扶持,提升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支持偏好。另一方面,受国家宏观调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武威市对部分高污染性行业、资源和环境消耗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一直处于“强制”状态;同时国家对农林牧等生态行业的环境规制政策不断强化,因此使得各金融机构缩减对部分传统行业的绿色信贷产品发放。另外,绿色服务等部分新兴行业发展不规范、认定难度大,武威市自2020年开始持续地对这类不明确的项目进行标准化认定,从而使得绿色服务等行业的贷款比重不断降低,绿色信贷发展重心持续优化。

(四)助力经济发展情况。支持华电集团、亿利集团、嘉寓国际等多家大型央企和知名企业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太阳能、风力发电项目,其中为风力发电设施建设和运营投放31.78亿元,为太阳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投放12.5亿元,推动全市电力工业增加值上升10.4%。支持天祝炭山岭煤矿、玉通碳化硅等传统煤炭生产利用公司进行绿色升级改造,为煤炭清洁利用投放0.73亿元,为煤炭清洁生产投放2.17亿元,助推完成去能耗、去污染改造,企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推动全市煤炭开采利用和洗选业工业增加值增长78.3%。贴合沿山、沿川、沿沙“三大产业带”,结合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支持伊利绿色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金鸡产业园项目等农业产业化龙头绿色信贷15.95亿元,推动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上升6.8%,生态农业增加值上升10.4%。绿色信贷支持重点行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9.8%,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

二、发展中存在的瓶颈

(二)绿色信贷产品单一。据调查,武威市部分金融机构并未根据地方发展实际及产业特点,量身定制符合绿色企业发展的特色金融产品,基本都是套用上级部门给的现成模板,造成绿色信贷准入门槛较高,而绿色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有效抵押品不足,导致很难获得绿色信贷支持。同时,由于绿色信贷产品对于银行业绩的贡献较小,与投放其他行业相比,不具备成本优势,造成其内生动力不足,对研发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投入不足,导致绿色信贷产品创新陷于停滞。

(三)绿色信贷发展失衡。供给失衡,按机构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从事绿色信贷业务的主力军,而地方法人机构作为当地“金融大户”绿色信贷供给极低、发展失衡。从信贷投向来看,目前武威市绿色信贷投向国有企业光电、风电、绿色农业等中长期项目贷款占比高达78.5%,而针对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民营绿色企业、个人及家庭的绿色信贷投入占比还较低,覆盖面有限。

(四)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绿色信贷业务需要信贷人员对绿色项目的经济效益、盈利性和风险做出精准判断,专业性很强。例如节能环保企业贷款在执行“绿色信贷”过程中涉及的准入、技术、排放、能耗等内容,需要同时具备环保技术、法规和金融兼备的复合型能力实施,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从武威市银行从业人员总体情况来看,此类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受到严重制约。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导向,在现有货币政策框架内,探索推出绿色信贷支持工具,为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银行提供坚实支撑。联合相关部门编制绿色信贷业务操作指南,让银行绿色信贷业务有据可依。发挥财政撬动作用,建议地方政府提供财政贴息、费用补贴、减税降费等措施,撬动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建立完善绿色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资金担保杠杆放大绿色信贷规模,降低绿色信贷风险,增强银行投放信心。创新风险共担机制,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降低绿色信贷门槛成本。

(二)创新绿色信贷产品。鼓励银行创新开展碳排放权抵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业务,拓展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碳衍生产品,逐步构建绿色信贷衍生产品体系。探索搭建绿色信贷要素交易平台,有效推动环境权益及未来收益权益切实成为合格抵质押物,从而拓宽企业绿色融资渠道。针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人设计出绿色信用卡、绿色票据等针对性强、多元化的绿色信贷产品,构建平衡有序有力的绿色信贷发展环境。

(三)优化绿色信贷环境。找准推进地方绿色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精准量化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发展水平,不断构建完善地方绿色信贷评价体系,与地方相关奖惩考核指标同步挂钩,形成推动合力。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高效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增强地方市场主体的协调性与丰富性;鼓励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探索绿色信贷业务整合,凝聚形成绿色信贷产品品牌化效应。引导银行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营始终,鼓励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信贷特色支行,合理制定地方特色化绿色信贷规划。强化绿色信贷队伍建设,对现有员工开展专业培训,从外部引进或聘请熟悉绿色金融经验的人才和团队,针对性解决绿色信贷发展中的困难。

作者简介:张茜(1991.11-),女,汉族,甘肃陇西人,学历:本科,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猜你喜欢
武威市信贷业务信贷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小刺猬的秘密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