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赛教融合”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2022-07-04 08:40孔令鸟魏桃英
食品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竞赛实训

孔令鸟,魏桃英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 312000)

仪器分析是涉食品类、药品类、化学化工类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更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课[1]。它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熟练掌握现代分析仪器基本原理、分析方法、使用与维护的应用型人才[2]。但该课程存在问题主要有:课时少、知识点多而散,多学科交叉、原理晦涩难懂[3];大型仪器少,缺乏项目导向性的实验,很难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验教学项目与企业实际不相符。仪器分析课程由于课程内容较多,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忽略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职业素养得不到提升。

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4]。但是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惠及面有限,集训的学生占专业学生数量的5%~10%[5],受益学生比例较低,这和大赛全面引领专业技能提升的宗旨有所出入,因此亟须行“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改革,这是实现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需要。

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化学实验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内容为切入点,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赛教融合为路径,探索依托于课程教学和技能竞赛的仪器分析课程改革新模式。

1 “赛教融合”的基本思路

“赛教融合”是指将技能竞赛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竞赛的形式不断于实践中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6]。仪器分析课程的改革和实施过程可以概况为“1234”,即围绕1个目标,依托2个课堂,坚持3个标准引领,实现4个融合,其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赛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

1.1 围绕1个目标

紧紧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企业实际工作问题的人员[7]。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加强“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文化素养、职业精神,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衔接、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融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8]。

1.2 依托两个课堂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在第一课堂中筛选出优秀学生,组建第二课堂——创新实验室。第二课堂通过实际工作岗位实践、技能竞赛、科学研究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课堂学生的技能学习热情,带动第一课堂学生,营造出竞技学习氛围。

1.3 坚持3个标准引领

在制订课程标准过程中,在充分调研行业需求、岗位作业标准和岗位职责基础上,学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化学实验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中仪器分析相关内容,并邀请校内外有指导过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经验的专家、行企业专家,将竞赛标准、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构建“三标准”引领的课程标准。

1.4 实现4个融合

一是教学标准与竞赛标准相融合,二是教学内容与竞赛项目相融合,三是教学形式与竞赛形式相融合,四是教学评价与竞赛考核标准相融合。

2 “赛教融合”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2.1 教学标准与竞赛标准相融合

职业竞赛标准即职业技能大赛的标准,它源于企业生产实践,重点考查参赛选手的职业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工匠精神,是职业教学标准的引领,比职业教学标准的层次略高[4]。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中关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依据,包括专业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9]。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主要是将仪器分析的课程标准与竞赛标准进行融合,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依据《化学检验员职业标准》、《农产品食品检测员职业标准》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化学实验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内容,将课程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培养目标由技能型人才培养修改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实现满足企业需求的目标;二是课程类型由原来的理论+实践修改为理实一体化,增加实践课时(≥50%总课时);三是项目任务设计,在仪器分析课程内容框架基础上,结合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大赛赛项内容,对课程标准中的项目任务设计进行调整,具体内容见2.2;四是实训室标准要融合大赛训练场地建设标准、企业生产环境标准,从而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总体而言,课程标准是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技能竞赛要求,做到课程标准与竞赛标准、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2.2 教学内容与竞赛项目相融合

参加技能竞赛的只是少数学生,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接收到竞赛的信息,接受实践的磨练,必须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将技能竞赛知识点融入教学中,将竞赛内容作为实训内容。但是竞赛内容综合性强、系统复杂、应用性强,为循序渐进地实现这一目标,结合《化学检验员职业标准》《农产品食品检测员职业标准》,将竞赛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分解,构建多层次的实训内容,并且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素养[10]。

图2 多层次实训内容设计

2.2.1 基础实训项目

基础实训项目主要围绕仪器的结构、使用规则和检测原理展开,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嘱其摄入易于消化的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1次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 g,3次/d口服,克拉霉素胶囊0.25 g,2次/d口服。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表1 基础实训项目内容

2.2.2 进阶实训项目

进阶实验项目主要借助MLabs虚拟仿真软件和网络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室,结合实际简单实验,开展基础实验项目的进阶训练,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进阶实训项目内容

2.2.3 综合实训项目

综合实训项目是国家、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学实验技术赛项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的实际项目,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综合实训项目内容

通过竞赛项目分解,建立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循序渐进实验项目的设计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锻炼和提高学生个人能力,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2.3 教学形式与竞赛形式相融合

2.3.1 以赛促学,将技能竞赛形式融入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以竞赛的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养成竞赛意识,充分利用校学生技术技能文化节活动,设置校级化学实验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技能竞赛,争取将训练的学生扩大到专业群,并建立创新实验室第二课堂。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的临场竞技心态,为选拔参赛选手做好充分的准备,又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锻炼。

教师通过分析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层次实训内容,推进以翻转课堂、虚实结合、开放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基础实训项目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课前教师将教学资源发布在教学平台,供学生预习使用,并设置课前预习测试题,完成预习作业的同学才可以参与基础实训项目。教师也可以跟踪查看学生资源的学习次数、测试是否完成及得分情况,将这些具体的课前学习过程数据化,作为学生实验课成绩考评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学平台完成预习,制作实验报告,课堂上轮流讲解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实验操作,并将预习时不清楚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教师进行讲解、提问、点评和总结。同时,教学平台上还设立讨论交流区,同学们可以将实验中遇到的疑难点和经验教训等发布在交流区,便于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

在进阶实训项目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先在MLabs虚拟仿真软件和网络三维虚拟仿真软件上进行实验,虚拟软件是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呈现,闯关通过后,方可进行实际实验操作。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降低试错成本。

在综合实训项目中,设计开放式教学,如教师给定学生项目内容——茶叶中铅含量的测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及实验室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查找相应的资料,或者教师在课程网站中提供相应的资料,让学生自主设计相应的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使学生充分准备仪器试剂、原理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材料,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实践操作,针对具体的设计方案提供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进一步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仪器分析知识。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汇总和点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不足,学习他人优势,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同时,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教学评价与竞赛评价标准相融合

不同于一般的基础课程,《仪器分析》更多像一个工具,带有实用属性。因此,考核不仅要考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对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考察。可以将课程评价标准修改为理论考试成绩40%、实验成绩40%、平时成绩20%(含课前在线学习和作业情况)。这个评价标准制定的思路是通过增加实验成绩的占比让学生重视创新实验设计、掌握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为日后科研或工作打下基础;通过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意识到课前课后学习的重要性,保证了学习的连贯性,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实验成绩评定标准借鉴竞赛考核标准,考核由传统的1位教师变为2位教师,教师扮演裁判角色,增加考核客观性。在课程考核完成后,课程考核成绩可以作为大赛的选拔参考,避免以往赛前考核的片面性。同时,通过这样的实训模式有利于每位同学身临其境地了解大赛,激发其参赛热情,具体考核标准如表4。

表4 实验成绩评定标准

3 “赛教融合”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主线开展赛教融合教学改革,教师可将竞赛中的技能点加以拆分,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竞赛中的赛项内容进行分层,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既加大学生的竞赛参与度,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师在辅导竞赛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发现教材中的缺陷,发现重难点的把控等问题,并且可将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归纳,反馈到日常教学中,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赛教融合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所面向行业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需求融入课程、学校各类大赛考核标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并将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纳入技能竞赛和课程教学考核中。

国家、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化学实验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内容综合性较强,涉及多门课程,可以以其中一门课程为试点,进行教学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经验成熟时逐步向其他相关课程推进,最终形成围绕技能竞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 结语

“赛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入推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构建“赛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和完善。根据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研究,将技能竞赛和仪器分析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仪器分析课程赛教融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一套“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结果证明,实践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望为其他技能涉及的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竞赛实训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
学前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