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蓝耳病流行与防治

2022-07-04 12:55陈珊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陈珊

摘要:生猪蓝耳病又称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是由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根据病毒的致病性可以将其划分成高致病性蓝耳病和低致病性蓝耳病,低致病性蓝耳病造成的死亡率较低,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周期较短,传播速度较快,能短时间内造成整个猪群发病。该文研究探讨了生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猪蓝耳病;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21.030

Abstract:Pig blue ear disease,also known as breeding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is caused by breeding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of a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ic of the virus can be divided into high pathogenic blue ear disease and low pathogenic blue ear disease,low pathogenic blue ear disease caused by relatively low mortality,high pathogenic blue ear disease cycle is relatively short, relatively fast,can cause the whole pig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diagnostic method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pig blue ear disease,hoping to be helpful to the majority of peers.

Keywords:pig blue ear disease,epidemic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0  引言

生猪蓝耳病属于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范畴,该类病毒性疾病会导致不同年龄、不同来源的猪群出现不同的临床特征,妊娠母猪在后期出现流产食欲不振,仔猪阶段会导致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现象,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症状,两种疾病相互叠加会使临床症状逐渐加重,死亡率显著升高,经济损失严重。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业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规模化养殖,产业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但外来疫病的传入风险也显著增加,并且在现阶段的生猪养殖领域经常会出现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并发感染现象,疾病诊断难度逐渐增大。蓝耳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属于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会导致母猪出现严重的繁殖障碍、免疫抑制,导致仔猪出现严重的发病和死亡,一旦防控不及时将很容易导致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多重感染诊断难度逐渐增大。针对蓝耳病需要严格落实每年春秋两季的重大创伤性病变免疫接种,并注重做好周边养殖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现状,提前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将该种疾病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避免传播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发病现状

生猪蓝耳病是一种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扩散范围较为广泛,一旦猪群受到病毒感染后,就会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和繁殖障碍,影响母猪的正常妊娠正常生产,仔猪的成活率显著下降,严重威胁生猪养殖安全,一旦暴发流行,将会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从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流行现状看,生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1  任何年龄品种猪群都可以受到病毒感染

根据最近几年生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情况看,任何年龄种猪对蓝耳病病毒的易感性都很强,其中繁殖母猪和新生仔猪的易感性最强,断奶阶段最容易出现感染,发生流行率较高,在很多养殖场中往往呈现高暴发流行、高致死率的现象,严重的会导致整窝仔猪全部死亡。受到蓝耳病病毒感染的妊娠母猪早期出现流产,死胎的概率达到70%[1],育肥猪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同样会造成病毒在养殖场中快速传播蔓延。

1.2  亚临床感染现象逐渐增加

近些年,随着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能发现在很多生猪养殖场中阳性病例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大多呈现亚临床感染。没有进行定期蓝耳病病毒疫苗免疫接种的养殖场,生猪阳性的感染率有时能达到90%,而造成的发病率一般在10%~43%。已接种过猪蓝耳病疫苗的养殖场生猪阳性率普遍在80%左右,发病率通常在8%以内[2]。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蓝耳病病毒变异能力很强,野毒株会不断的侵染猪群,使机体出现逃避免疫的情况,最终造成养殖场的阳性率逐渐增强。

1.3  混合感染病例显著增多

当前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养殖户需要从外地引种,在引种过程中不能严格落实疫病防控制度,使外来疫病引入养殖场,导致养殖场的疾病种类逐渐增多。从目前生出疾病的发生流行情况来看,会存在多重感染的趋势,蓝耳病病毒经常和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弓形体病、链球菌病等多种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单一蓝耳病病毒感染造成的危害相对较低。由于蓝耳病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范畴,该类疾病在猪群中传播流行过程中会降低猪群的免疫能力,即容易造成其他病毒细菌的传播感染[3]。由于两种以上病原相互叠加,使临床症状日益复杂,疾病的诊断难度相對较大,经常会造成猪群出现批量死亡的现象。

1.4  流行性不存在季节变化

蓝耳病在刚暴发流行初期阶段,主要以季节性流行为主,一般在高温高湿的季节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很多养殖场能营造一个恒温的养生环境,使蓝耳病的季节流行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发生流行率不再受到季节的影响,一年四季均可以传播流行,并且危害面积呈现逐渐扩大的态势,在很多养殖场中大多呈现散发流行地方性,流行季节性并不是很明显。

1.5  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在生猪养殖场中受到蓝耳病病毒感染的患病猪及隐性带毒猪是养殖场威胁较为严重的源头,病毒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周边的环境养殖管理用具实现间接感染。现在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养殖管理调控,不注重做好定期的检疫检验,很容易造成蓝耳病的大规模暴发流行。

2  流行特征

豬蓝耳病在我国大多数生猪养殖主产区广泛发生流行,一般呈现区域性流行,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任何年龄品种的猪群都可以受到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妊娠阶段的母猪和新生仔猪对该种病毒的易感性最强。蓝耳病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具有极强的流行性,并且也会造成大量的猪群发病死亡,感染后发病过程通常在1~2周,并且很多猪群康复之后仍然能向外排出蓝耳病病毒,是一种隐性的传染源。康复猪带毒猪都是蓝耳病的主要传染源。由于该种病毒在体内的存留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即使猪群能恢复临床健康,体内也会携带有少量的致病性病毒,半年内会不断地向外排出病毒[4]。病毒会随着患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包括粪便、唾液排出体外,污染周边环境后实现蓝耳病病毒的扩散蔓延。另外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卫生环境相对较差,温度较高,潮湿不堪,清洁不及时,应激因素相对较多,猪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之后,也会给蓝耳病病毒的感染传播提供条件。从当前猪蓝耳病的发生流行现状来看,该种疾病会出现较为复杂的临床特征,随着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病毒的血清型逐渐增多,当前的疫苗很难预防病毒的传播途径,当中出现了很多隐性患病病例。

3  临床症状

急性型在繁殖母猪和仔猪群体中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患病的繁殖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正常采食,采食量逐渐下降,身体发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会突然出现流产,或者出现早产产下死胎、木乃伊胎、产下弱胎。少数妊娠母猪在流产之后表现为无乳,胎衣长时间不下,阴道分泌物显著增多,子宫内膜炎。1月龄的新生仔猪会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极度困难,有时呈现腹式呼吸,不能正常采食,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到41 ℃,最高到42 ℃,并出现严重的腹泻现象[5]。患病猪被毛杂乱,共济失调,身体出现消瘦,眼睑水肿明显,少数患病猪还能发现耳朵体表出现发紫的现象,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在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逐渐降低,日增重能下降50%~75%,死亡率能达到25%。耐过急性期的患病猪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养殖周期变长,饲料利用率显著下降,很容易激发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生长猪、育肥猪感染蓝耳病病毒后会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耳朵的背面、边缘、耳尖及腹部尾根处的皮肤都会出现紫红色的出血现象,感染的猪群很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并表现出其他临床症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显著下降,生长发育迟缓,母猪的繁殖机能逐渐降低,母猪表现为发情不规律,不能正常发情,长时间隐性发情,多次配种不能正常受胎。猪群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经常会和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副红细胞体混合感染,使养殖场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有些年龄较大或者通过疫苗免疫接种,机体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免疫保护,当受到病毒入侵后,通常临床特征表现的不明显,但是通过血清学检测能发现呈现阳性变化,阳性率通常在10%~80%。

4  病理学变化

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进一步的解剖,能发现脾脏边缘或者表面会出现梗死病灶,显微镜下会存在出血性的梗死病灶,肾脏显著肿大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病变,肾脏表面会出现针尖大小到米粒大小的出血斑点,膀胱中会存在很多黄色或者红色的尿液,部分黏膜表面会存在出血现象。胸腔、腹腔中都会存在很多的内容物,内容物当中会夹杂有很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蛋白,腹腔周边的淋巴结都会出现肿大的现象。腹股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肿大明显,呼吸道黏膜表面存在充血出血,并且在黏膜表面还会有大量的粘液附着,有的支气管当中被渗出物严重堵塞。肺脏显著肿大,质地变硬,肺脏支好像橡皮,外观呈现大理石纹路病变,大多数都表现出混合感染,表面存在化脓病灶。部分患病猪肺脏会存在出血现象,表现出大叶性肺炎或者出血性肺炎,肺间质显著增宽。心脏肝脏有肉眼看不到病变,有的病死猪肝脏会出现肿胀,颜色逐渐变淡,质地变脆,心脏、肝脏表面出现少量的出血点或者出血斑块,为内部空虚空无一物,胃肠道黏膜大量脱落,部分会伴随出血现象,小肠空虚并伴随少量的内容物,个别黏膜表面会存在溃疡病灶。结合上述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能对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要想确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采集病死猪的肺脏、肝脏、淋巴结组织或者采集患病猪的新鲜血清,选择使用猪蓝耳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进行血清检测,检测为阳性可以确定病情。

5  紧急处理

猪蓝耳病属于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范畴,按照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要求,不能进行治疗,应该及时将病情上报,进行有效的封锁、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并且在整个封锁隔离期间,限制一切动物的调运行为,外来车辆和人员不能进入疫区,并注重做好受威胁地区以内生猪养殖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没有发病的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做好妥善有效的抗体水平监测。对发病养殖场的猪群进行全面的扑杀无害化处理,避免猪群随意流动,做好死胎、死猪的有效处理,抑制致病原的扩散和蔓延。在封锁期间还需要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一次,禁止一切生猪的调运行为和销售行为。

6  防治措施

未发生过蓝耳病的地区应该做好每年春秋两季的集中免疫接种和抗体水平监测,首次免疫接种3周后再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接种。引导养殖户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管理方式,严格引种检疫,建立稳定的种猪群,早期引进的种猪一定要进行隔离,确保健康后才能在大群中混合。对于发生过蓝耳病的养殖场或者受到蓝耳病威胁的地区,应该注重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养殖场的繁殖情况,在母猪分娩前3周尝试使用水杨酸钠或者阿司匹林等抗菌类消炎类药物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样能降低流产率。母猪在分娩前后可以选择使用氟甲砜霉素或者支原净配合金霉素,对预防妊娠后期细菌感染所造成的繁殖障碍有很好的效果。日常要构建完善的养殖管理方案,要实施分群养殖管理制度,将不同年龄、不同来源的猪群安排在不同的猪舍中,保证整个猪群生长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应该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及时清除建设当中的各种污染物排泄物,减轻环境中粪便污染物的产生量,避免污染物堆积产生很多有害物质,导致猪群身体抵抗能力降低。

7  结束语

随着近些年生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快,在现代生猪养殖管理过程中,蓝耳病的暴发流行率也呈现逐渐升高的态势,具有发病的突发性和高速传播性,会严重降低猪群的免疫能力,导致出现出现严重的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不能正常采食,防治母猪的流产率显著升高,生产能力显著变差,死胎率显著增加。养殖管理人员应该对生猪蓝耳病所造成的危害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对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应该加以研究和调查,一旦发生蓝耳病感染病例,应落实扑杀无害化处理制度,做好严格的封锁隔离工作,防范病情向周边地区传播蔓延,保证当地生猪养殖安全。

参考文献

[1] 孙建国.生猪蓝耳病的流行与治疗[J].兽医导刊,2019(24):178.

[2] 吴晓燕,李娜,盛海霞.浅析导致猪猝死的几种疾病[J].中国畜禽種业,2020,16(8):154.

[3] 王春花,孙元,仇华吉.新型猪瘟疫苗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3,29(7):880-890.

[4] 乔军.生猪蓝耳病流行特点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8):148-149.

[5] 胡圣林,张智潼,赵燕.育肥猪急性猪丹毒感染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1):141-142.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浅谈猪高热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