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优化

2022-07-05 16:39曾艺黄婉彧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优化措施工匠精神

曾艺 黄婉彧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工匠技艺世代传承的价值理念。新时代呼唤大国工匠,企业青睐德技双馨的匠人。将工匠精神的传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培育守匠心精匠技的人才,是教师应主动承担的历史责任。本文在解读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挖掘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价值,并通过对工匠精神浸润难题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學优化措施。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优化措施

作者简介:曾艺(1988.02-),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社会管理学院英语教研室,助教,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黄婉彧(1990.02-),女,江西崇义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社会管理学院英语教研室,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一、立足高等职业教育,解读工匠精神内涵

以时间为轴,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工匠精神”被多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同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维度出发,弘扬及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守匠心精匠技的人才,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民族复兴输送强大的力量。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可落脚于以下几方面:

(一)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

高职教育有两重属性,即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以及职业技能养成的特殊属性。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职业理论知识扎实且实践应用能力过硬的人才。工匠精神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习得和实践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勤奋踏实、刻苦钻研,更要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和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本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在职业技能的掌握上和实际运用中,追求卓越,勇于挑战,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二)正确谦逊的职业态度

工匠精神强调对于高职学生心灵的浸润和职业态度的塑造,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引导学生对职业产生认同感、遵守职业道德是重中之重。职业认同感的提升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内在驱动力。它的形成伴随着学生对职业认知的深化、对职业期望的调整、对职业情感的培养,并促进了学生职业态度的进一步端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注重德技兼修,职业道德是高职学生自我约束的依据,也是其职业行为规范的准绳。职业道德的培养促进高职学生职业品格的塑造,使其获得长久的职业生命力。

(三)笃行不殆惟实励新的职业追求

工匠精神是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岁月打磨,是不断深耕细作,是长久聚焦专注,这便要求高职学生拥有一颗笃定淡然之心,能够坚守自我,踏实地潜心研习专业技能,不再将未来的职业仅仅视为一种生存手段,而是将其视为实现人生价值、赢得出彩人生的广阔平台。与此同时,高职学生作为应用型技能人才,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培养应时而变的创造性思维、推陈出新的科学研发能力,励志进取,锐意开拓,不断创新。

二、落脚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深挖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价值

(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符合课程思政的实践需求

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因其公共性基本可实现学生全覆盖,又因其课程周期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思政育人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和自然融入,是中国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也提供了滋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的肥沃土壤。

(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助力学生学业的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提倡职业人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对制造的精益求精。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目标,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国内先进理念和技术,更应深入了解并吸收借鉴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理念、前沿技术及发展动态。从这个角度出发,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及专业精进是双向促进的。

(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追求

工匠精神的理念在行业内逐渐形成共识,高职英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重有所增加。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助推学生学习观念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端正其踏实专注的态度、激发其自我革新的勇气、培养其终生学习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分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厘清工匠精神浸润难题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及评价方面

尽管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内容在不断革新,体现出教学内容职业特色的深化和锐化,但是对于英语在具体行业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欠缺综合考量。高职学生所学专业多元化,仅是基础性英语知识的传授而缺失有针对性的专业英语的及时补充,教学内容结构便会与工匠精神培育相左。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考核评价标准仍旧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主,较少涉及具体的基于专业属性的运用及交际实践。

(二)高职学生的特殊学情方面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高职学生的特殊学情使得工匠精神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难度增加,延缓了工匠精神的生根发芽。

高职学生生源多样性,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及学习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面对突然难度攀升的高职英语课本,不仅适应不了,更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生源的多样性所导致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层面的,也可能体现在价值观层面,这便给工匠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同时,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英语学习氛围整体上欠佳。绝大多数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目的仍然停留在获得学分这一最为基本的层面上,并没有把其当成提升自我竞争力、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有力武器,进而阻碍了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AD49F3EF-E6F7-423D-B6F3-3EF8E0DBF3F0

再者,从高职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自主自律意识不强,理想信念不明确乃至缺失,这是工匠精神培育目标难以落实的重要阻碍。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自我革新方面

一方面,高职英语教师自身存在教育背景单一和社会实践经历不足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是英語专业出身,高职院校的双学位复合型英语教师储备不足。高职学生的专业方向与语言学类方向大多有着较大差异,这使得教师在探索符合高职学生夯实英语基础且提升专业英语技能的教学途径之路上步履维艰。而在社会实践经历方面,教师对于下企业锻炼要求执行和落实不力。教师们应意识到,只有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领悟工匠精神在企业各岗位的真正含义,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更精准的把握。

另一方面,融合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属英语课程教学内在功能的延伸,但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实践还止步于浅尝。提及工匠精神,英语教师们对其含义的认知停留在字面之上、表象之中,对其实质性内涵缺乏理解,对其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传承和创新缺少对策,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职业品格的塑造、职业理想的树立,还是对于学生职业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只有教师首先切实体会,学思践悟,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工匠精神要求和勉励自己,才能充分激发出自己将工匠精神浸润到教学全过程的潜能,促进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同时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四、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以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内核,夯实工匠精神培育之基本

教师应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主动提升自身思政素养,积极寻找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契合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尽管是非母语类语言学科,但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内容广泛的话题覆盖面还是给工匠精神的挖掘和渗透提供了平台。同时,现行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加入了更多的职业元素。以《新时代职业英语通用英语2》为例,全书内容从求职面试到职场密码,从职业生涯规划到长期目标的确立,无不给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自然导入和深入挖掘的可能性。

(二)以丰富的课外活动,拓宽工匠精神浸润之渠道

1.开展主题鲜明,以英语学习为载体,围绕工匠精神培育的英语教育周或英语教育月活动。活动可包含常见的英文电影纪录片赏析、英文读书分享会、英文翻译比赛、书写比赛、辩论比赛、园游会等,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感悟工匠精神的实质,为工匠精神的养成营造良好的氛围。比如,在英文纪录片赏析活动中,让学生观看纪录片Barista(《咖啡师》),从那些执着于寻觅理想的咖啡匹配风味的咖啡师身上感受和体会工匠精神。

2.利用已有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或开辟新的英语学习微平台,进行工匠精神的传播。视公共英语课程进度,结合高职学生所处的不同学段,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推送与课程主题相关,同时又契合工匠精神传播与传承的思政网文。

3.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开发公共英语学习项目。由于学生所学专业方向对其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要求不同,在教师下企业锻炼,积极改进教学的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各专业领域专家和一线从业者与教师、学生座谈,使教师了解职场一手信息,分析职场岗位需求,准确把握行业英语要求,积极合作开发专业特色鲜明、职业性质凸显的公共英语学习项目,使得学生们通过参与项目,能更容易和轻松地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如此,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英语教学从课堂教学拓展到了现实生活,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了公共英语学科思政育人空间的延伸,推动了体验式、浸润式育人时空的构建。

(三)以优化评价体系为驱动,提高工匠精神发展之动力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经常使用的两种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观察、记录而作出的发展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则是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无论采用哪一种考核评价方式,若脱离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评,都是片面的、局限的。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将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其中,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将工匠精神培育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使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成为高职院校对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考评依据。

五、结语

工匠精神是每一个职业人的立身之本,是整个社会持续进步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职英语教师应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不断探索语言技能习得与未来职业发展的联系,增强英语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契合度,打造凸显职业性的语言文化育人体系,努力为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燕合义.抓住“一线”“两性”“三阶段”,深化高职教育改革[J].科技资讯,2009(36):151.

[2]刘昊.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80.

[3]吕春丽,梁赞.实践教学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影响研究[J].科技视界,2019(29):85-86.AD49F3EF-E6F7-423D-B6F3-3EF8E0DBF3F0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工匠精神
浅谈基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市政工程招投标
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