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对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2022-07-05 20:23张方方董晓明王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元制军队院校创新型人才

张方方 董晓明 王玉

摘  要  为实现军队院校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在评述国内外创新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明确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基本遵循:首先根据专业特色与定位从知识、思维、能力、素养等多角度细化人才培养目标;而后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革新,适度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落地;最后梳理学科专业建设中形成的好制度、好机制,以长效支撑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

关键词  创新教育;军队院校;科学文化素养;创新型人才;“双元制”教育;创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6-0158-03

0  前言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要求军队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1],相比于此前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提法,增加了专业化的限定,客观上要求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懂指挥、精科技,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2],且军校学员指挥艺术的建立需要厚实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因此,打牢学员的科学文化素养成为新时代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

国内外高等院校对学员科学文化素养的培育在时间上早于、在理解上优于、在实践上强于军队院校,形成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价值追求的创新教育。因此,在评述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总结梳理其成功经验和制度成果,为新时代军队院校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  国外创新教育研究评述与启示

1.1  国外创新教育评述:以美国、英国、德国为例

1.1.1  美国创新教育评述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998年,美国博耶教育委员会就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3],强调高等教育中传统知识传递教学方式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以探究为基础的研究型学习,并提倡对本科生进行科研培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美国创新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学普遍开设创新思维类课程,注重启发性教育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将学员的创新活动分为科学研究类、竞技竞赛类和社会实践类,并形成个人价值实现的创新文化以及各高校独具特色的培養模式。

美国高校推出各种有效的政策来引导学员从事科研活动[4]。如麻省理工学院(MIT)为学员提供的UROP计划(Undergraduate Rehash Opportunities

Program),资助学员开展深度科研活动,并跟进学员团队的成果发表、专利申请及后续的补充资助,促进学员团体科研活动的展开、成果转化及其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再如杜克大学设立本科生科研支持办公室(Undergraduate Research Support Office),负责本科生科研管理事宜,包括制定政策、审批项目、发布科研需求信息及成果展示等。同时推出暑期项目,利用暑假假期以项目资助方式招募学员组建技术攻关小组,课题指导教员和团队成员在整个暑假期间朝夕相处、随时讨论,且呈广域辐射形式影响其他学员,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明显。

以上两所大学采用的模式可以归结为以项目为中心的创新能力生成教育模式,使学员在批判性思维碰撞和反思性实践中应用、拓展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以课程为基础的学员创新能力生成模式。以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为例[5],其创新能力生成课程分为基础课程、问题解决课程和发展课程,分别侧重学员知识理解的深刻性、应用技能的反思实践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创造。

1.1.2  英国创意教育评述  1993年,英国在欧洲共同体中率先发布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报告《创造性的未来》[6],在经济领域选择创意产业发展路径,进而成为世界创意中心;在教育领域实施创意教育,因培养目标独树一帜、课题设置标新立异、教学内容与众不同,而在世界教育领域闻名遐迩。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英国大学十分重视学员在探究真理过程中的个性化思维,希望学员将批判和辩论贯穿知识获取全过程,学员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在教师和其他学员面前展示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听众可以对其观点提出反对或质疑,而后学员再对这些质疑进行辩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质疑和辩解中产生新思维和新观点,同时可以激发学员对相关知识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1.1.3  德国“双元制”教育评述  德国制造世界闻名,其与德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密切。以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例,注重以现实需求为牵引,组织跨学科的教育整合,促进大学研究向工程实践和商业应用转化[7]。以闻名世界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例,其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办学体制,以解决企业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问题,强调评价体系的规范性、公正性和独立性,实施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和职业学校教师三方组成的考试委员会负责制度。同时,为促使“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各州均衡发展,建立以法律为准绳的保障体系,确保该制度蓬勃向前发展。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现了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使工作岗位与院校学习深度融合。

1.2  国外创新教育对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1.2.1  美国创新教育带来的启示  美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给军队院校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启示主要在于:

一是可以让本科生学员参与课程建设和项目研究,使学员不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更使其成为知识的获取、重构和实践运用者;

二是重视军队院校本科生课程体系构建的层次性和科学性,不断优化专业背景课程群、专业任职课程群和能力拓展课程群设计,以内容层次的环环相扣、实践能力的层层提高来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三是军校教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不仅能够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部队实践等方面采取合理的方法引导学员,而且能够在健全人格塑造、研究逻辑培塑、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启发学员。

1.2.2  英国创意教育带来的启示  英国创意教育实践给军队院校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启示主要在于:

一是培养目标需要将知识学术型的学历人才与部队复合型的实践人才相融合,从知识、思维、能力、素养等多角度细化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引领部队发展的管理型、经营型、创新型人才;

二是重视学员思维方式的培养,可着力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员面对新任务、新挑战能够理清从何入手、如何突破、何为干好,这样学员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更是知识的创造性运用者。

1.2.3  德国“双元制”教育带来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教育实践给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主要在于:

一是注重院校教育与解决部队实践问题相统一,院校要主动跟踪并挖掘部队实战实训中新出现的疑难问题,发挥院校理论研究优势,推进院校理论研究先行,并将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融入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紧贴部队实战实训,进而引领部队实战实训,这也契合实战化教学改革中的为战而教、为打赢未来战争而教;

二是适度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在军队院校开展与部队联训联考的机制,逐步实现由考知识掌握向考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转变。

2  国内创新教育研究评述与启示

2.1  创新型人才培养

从20世纪80年代的能力教育到90年代初的素质教育,再到当前大学内涵式发展基础上突出的创新教育,国内教育界逐步认识到: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需要。国内学者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应以学员的创新精神培养为首要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促进科研型教学人才成长、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避免创新型人才培养同质化,可以借鉴美国一流大学更平易近“生”的目标,如“培养本科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领导力”和“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等;并且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应注重大学文化的变革,以创新文化的培育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以文化育人必能对学员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8]。

2.2  教学改革

国内高校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改革呈现出以课堂革命为抓手,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为突破口的特点[9],采用学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呈现知识,使传统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线下课堂与在线学习相结合,采用尊重学员认知规律的模式组织知识,促进课堂深度与广度并重、课堂与课外衔接、理论向实践迈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同时,国内高校越来越注重为本科生学员创设更多的科研训练任务,使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课题完成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其实,早在2002年,很多985高校已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10],导师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3  国内创新教育对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国内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起步虽然晚于国外,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方法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为军队院校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打开思路。

培养目标方面,军队院校承担着培养一流军事人才服务一流军队建设的时代重任,各专业应围绕这一宏伟目标根据自身专业定位与特色,从知识、思维、能力、素养等方面细化培养目标,使学员不仅具备高等教育对应的专业能力,而且具备军队专业岗位的任职能力;通过专业背景、专业任职、能力拓展等侧重面不同的课程群建设促使培养目标落地,进而促使课程体系不断优化。

随着军队院校聚焦人才培养,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和课堂革命随之而来,加强课程建设、拓展课堂深度和广度以培养拔尖人才成为共识。在教学内容深度加大的情况下保证课堂效率,就必须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革新,而国内高等院校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为军队院校专业背景类课程改革提供良好借鉴,专业任职和能力拓展类课程则可以此为基础结合岗位特点、专业特色进行适度创新。

制度保障方面,军队院校在坚持自身制度的基础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教员来讲,是深化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教员回归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重要一环;对学员来讲,其接触到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得到教员的指导,这无疑对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师生双方来讲,该制度可直接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接触机会,使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除课堂外的良性联系,利于及时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促进军队院校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同时,军队院校还可以发挥管理上的优势,对导师制实施过程进行及时修正,确保导师的工作量和学员的培养质量可量化、可考核。

通过以上努力,不断促使军队院校回归内涵式发展,全面具备教学的研究性、科研的创新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3  结束语

综合国内外创新教育的经验做法,落实到军队院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上,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是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其应具备的能力清单,从知识、思维、能力、素养等多个角度进行细化;

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背景类、任职需求类和能力拓展类等各个课程群的建设,层层递进,实现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落地;

三是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使学员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和项目研究,切身体验和认真验证所学知识,把耗费在专门概念和记忆方法上的精力集中于科学思维和技能素养生成上;

四是考核评价机制的适度创新,重视学员能力和素养的考核评价;

五是导师制等保障制度建设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同步进行,以确保国内高校的经验做法形成制度机制并持续发力。■

参考文献

[1] 田原.浅谈教员如何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20,19(5):8-11.

[2] 石家铸,王斌.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J].政工学刊,2020(12):18-20.

[3] 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J].教育参考资料,2000(19):8-14.

[4] 李祖超,王甲询.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与特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2):35-43.

[5] 李刚.美国高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模式探析[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9,4(4):91-95.

[6] 郭強.比较与启示:从英国创意阶层的崛起看我国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7):16-21.

[7] 薛珊.德国高校技术创业教育探析: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2016,32(3):61-66.

[8] 丁伟,李小松,刘卯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文化变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6):63-68.

[9] 贾勇,李冬姝.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103-106.

[10] 袁长青,赖文才.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与评估: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9(3):58-62.

*项目来源:2020年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作者:张方方,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水武与防化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董晓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水武与防化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实验室建设;王玉,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水武与防化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军事案例实战化教学(116018)。

猜你喜欢
双元制军队院校创新型人才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毛泽东与军队院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