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高分书《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用吐槽和段子瓦解你对哲学史的成见

2022-07-05 23:09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陪审团雅典哲学家

作文君:同学们,你有没有像作文君一样,有时候想读点哲学方面的书提升一下自己的格调却怕它太难懂?作文君最近发现的这本通俗版哲学史可太适合你了!豆瓣评分高达8.6,无数读者五星好评推荐,甚至称它为“哲学版《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以时间为线,串联起了西方哲学家的理论,文字幽默浅白,还穿插了很多哲学家的八卦。从哲学家们庸常或天才的生活轨迹入手,为我们呈现了绝大多数人惰于思考却不得不一直面对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等终极问题。翻开本书,从因为让人“神烦”而被处死的苏格拉底开始,到宅男康德、疯子尼采、高富帅维特根斯坦……在作者林欣浩幽默风趣的讲述中,读懂人类史上的哲学家们穷其一生苦思的问题及最终答案。

NO.01图书简介

大名鼎鼎的康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他不仅是哲学的“祖师爷”,还是宅男的“祖师爷”。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只短暂离开过所居住的小镇一两次,最远只到过100公里外,几乎一辈子蜗居在家里,而且终身未婚。别看康德身材矮小、又宅又丑、大器晚成,但他才是那个一统哲学江山的救世主!不得不说,原以为这些哲学家的脑子里都是“先验”“形而上学”这些高深的名词,没想到这些人私下里一个赛一个可爱、一个比一个难以捉摸:比如苏格拉底被处死竟是因为“太烦人”?高富帅维特根斯坦脑子里其实都是疯子的想法?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儿竟死于女王的崇拜?本书靠这样一个个“八卦”小故事串联起了人类历史上如繁星闪耀的各个哲学家的人生经历和重要思想。

本书是从苏格拉底讲起的,那个时代大致相当于我们的孔子时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苏格拉底所推崇和身体力行的疑问之精神,至今也是至为可贵的,这大致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以及科学精神的积累和传承。接着便是辅以历史背景介绍,如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宗教的发展,介绍了相应背景下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及其主要哲学理念,于是便由这些哲学家如同繁星点缀一般勾勒出了清晰的哲学脉络。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笛卡儿、牛顿、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一个个智慧的灵魂在历史的星图上或大或小地占据着各自的空间。当然不只是介绍,其中还穿插着作者的见解,以及方法论上的建议,引导人们进行理性思考,建立、完善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NO.02作者简介

林欣浩,国内出色的文史哲类知识普及作者,已出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佛祖都说了些什么?》《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等畅销作品。2018年4月,受邀成为罗辑思维旗下首款学科产品“少年得到”的特约讲解人,开讲《数学有意思》音频课程。擅长逻辑思辨,读书喜欢较真。相信一切外表高深的知识都要遵守简单的逻辑,用最浅白的话可以讲清楚最复杂的道理。擅长跳出思维定式,用风趣浅显的语言,将复杂的人文类知识变得难以置信的简单易懂。

NO.03金句摘抄

1.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前言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了:我们学哲学是想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观。

2.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在斗争中,哲学总站在弱者的一方。这是因为哲学讲思辨,讲道理,而只有弱者才会去讲理。强者不需要讲理。

3.必须用暴力解决的问题都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当强者对弱者使用暴力的时候,正说明了强者没有别的招数可用了,也就说明他离失败不远了。

4.当人意识到人生没有目的的时候,对目的的本能渴望和没有目的的现实就会发生强烈的冲突,让人产生荒谬感。

5.真正的人生,故事忽然开始,忽然结束,不一定有矛盾冲突,也未必有高潮和结局。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会感到世界荒谬。

6.绝大部分人平时从不愿意直面死亡,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可以永远逃避死亡。所以只有死到临头,才会开始反省人生。

NO.04精彩选段

1

就像我们的圣贤是孔子一样,西方人也有自己的圣贤,就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人生比较简单,概括起来就两句话:

他喜欢问别人问题,然后被判死刑了。

圣贤的牺牲当然是伟大的、悲壮的。苏格拉底被判死刑这事广为后人传扬,不少艺术家都以绘画、戏剧等形式来纪念他。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件事:苏格拉底是被雅典的陪审团判死刑的。

注意,这个雅典陪审团不是贵族陪审团,不是宗教陪审团,是真正的人民陪审团。它的成员除了性别必须是男性以外,其余條件和美国今天的陪审团一样,是由普通老百姓抽签组成的,不论职业,不论学历,不论官阶,只要是成年的雅典公民就行。

不难理解,理论上陪审团成员越多,断案就越客观。出于成本考虑,今天美国的陪审团只有12人。

审判苏格拉底的人民陪审团有多少人呢?

500人。

多少人判苏格拉底死刑呢?

360票比140票,高票通过。

苏格拉底的案件常常被现代人当作“民主暴政”的例子,说明“多数人的民主”在错误的引导下也会作出邪恶的判决。

但要注意,法庭给了苏格拉底充分辩护的机会。

按照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记录,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一一驳斥了所有控罪,发言雄辩有力,用词通俗易懂。别说是当时的希腊人,就是几千年后的今天,重读这份文献都会让人忍不住认同苏格拉底。

那么,人民陪审团坚持判苏格拉底有罪,只能说明一件事。

人民真的想让他死。

苏格拉底到底是哪里得罪人了呢?

按照后人的记录,苏格拉底一辈子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问问题。当然,他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提问。他专挑别人的漏洞,每次都能把对方问得头昏脑涨。

比如,他问人家什么是正义,人家给了他一个答案后他不满意,他就不停地追问人家。直到把人家问崩溃了他才收手。苏格拉底的母亲是助产士,他自称为思想的“助产士”,意思是能引导别人深入思考。听着是挺不错,但问题是:你考虑了被问之人的感受了吗?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人,本来你在马路上走得好好的,苏格拉底突然从角落里蹦出来,抓住你问:

“你说,什么叫正义?”

你还以为这哥们儿是真的不懂呢。你好心啊,你就耐心地给他讲,正义是怎么回事。

没想到,他话锋一转,突然抓住你话里的一个漏洞反问你:“你这样说不对吧?”

不管你怎么回答,聪明的他总能不断追问下去。问来问去你肯定就崩溃了。但就算你想逃跑也没用。按照惯例,他非得问到你满脸羞愧地承认自己啥也不知道,他才能心满意足地放过你。

假如当时就你一个人也就算了,要是你身边还带着女朋友,带着奴隶和仆人,你说你还要不要面子了?

说白了,苏格拉底属于“不打击会死星人”,没事儿就到马路上打击人玩。

【小编感悟】每个人的心中,都时不时地会冒出一些诸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宇宙从哪里来”“这件事情是对还是错”的问题,当我们为这些事情皱眉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像个哲学家一样在思考了。

2

但你要以为苏格拉底就这么点讨人厌的本事,那就太小看他了。

实际上,苏格拉底的追问方式已经包括哲学思考的全部要素。如果苏格拉底追问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那他就和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芝诺有一个著名的比喻,说人的知识好像一个圆圈,知识越多,圆圈的周长就越长,就会发现自己越无知。所以苏格拉底这个当时雅典最具智慧的人,就是认为自己最无知,乃至于他觉得自己的回答无足轻重,必须通过向其他人问问题的方式求知。

这条“越聪明越谦虚”的规律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对方明明很聪明,还偏偏非常谦虚,那不是越发可气吗?

当时有好事的人去神庙里占卜,问雅典在世的最聪明的人是谁。代表神灵的先知坚定地回答:就是苏格拉底,没别人了!

要是一般人,正常的反应是低调。神灵这么夸你,你就应该谦虚两句:不不不,劳动人民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永远做人民的小学生。群众肯定夸你又聪明又谦和,皆大欢喜,多好。

可苏格拉底不——他很无辜地说,我不觉得我聪明啊。然后他就到处找人辩论,口头上说要看看谁比我更聪明。问题是谁能辩得过他啊!

聊两句都崩溃了。苏格拉底每次把别人灭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哦,你没我聪明呀。然后接着去找下一个人灭。

你说他这种谦虚法,但凡是个有自尊心的人,谁受得了?

但你要以为苏格拉底就这么点讨人厌的本事,那就太小看他了。

在最后的审判中,雅典陪审团审判了苏格拉底两次。第一次投票结果是280票对220票判有罪。也就是说,在第一次审判中,还有不少人认同苏格拉底。

那时是否判处死刑还有商量。根据雅典法律,苏格拉底可以拿罚款抵。

掏钱换条命,这好事谁不答应啊。苏格拉底不缺钱,他虽然穷,但是他的学生和朋友有钱,他们都主动要为老师出钱。但是苏格拉底本着知识分子的古板,以自己没钱为由,给陪审团出了一个非常低的赎罪价格。而且他嘴上不饶人,在审判没出结果之前,还跟陪审团嘴硬说,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上天派来启发你们智力的,你们还想罚我?

你们太幼稚了!凭我对雅典的贡献,你们不但不应该罚我,还应该养我一辈子。

陪审团一听,这家伙太嚣张了。这不是还没答应饶你呢吗?于是陪审团重新投票,这次投票结果360票比140票,高票通过苏格拉底有罪,死刑,不能拿罚款抵。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苏格拉底本来有机会跑,看守都让他的学生给贿赂了,但是苏格拉底拒绝了,他不愿意违反法律——你们不就是想弄死我吗?我就在这哪儿也不去,我让你们弄死吧!

然后他就被弄死了。

这么看来,苏格拉底身上拥有好几处讨人厌的地方:

首先,他总说别人不乐意听的;其次,他总占理,然后把你说服了吧,他还在那儿假谦虚;最后,还是一硬骨头。简直把知识分子讨人厌的毛病都占全了。

【小编感悟】哲学不招人待见很大程度上因为它质疑一切的态度总让人误会哲学家们是在抬杠。苏格拉底甚至因质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古往今來的哲学家们依旧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怀疑是探寻真理的起点,只有怀疑才能引导我们去寻找正确的答案,避免轻信未经证实的答案。

NO.05走心书评

从实用角度看哲学与我们的生活

□佚 名

哲学家们提出各种各样的学说,试图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解答诸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的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等哲学问题。

但是纵观哲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哲学理论经常在打架。A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决定好的,我们就像棋盘上的棋子,有已经安排好的宿命。B说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加缪,哲学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生意义的问题。对个人而言,想要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到底该听谁的呢?按照实用主义的理论,我们可以说哪个对我们最有用,就采纳哪种理论。

比如生活特别痛苦时,就想想加缪的理论,每个人都像西西弗斯一样,每天周而复始地推一块石头上山,但我们可以告诉自己说,推石头也是人生意义的一种形式,这样痛苦可能会减少几分。又或者深陷困境时,可以用伊壁鸠鲁的学说作为慰藉。

因此,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说,读点哲学,很有必要。

(摘自网易订阅网)

猜你喜欢
陪审团雅典哲学家
第44届COSPAR大会将在雅典召开
雅典学院
关于建立“人民陪审团”制度的构想
哲学家的幽默与智慧
《与哲学家的一天》(组诗)
大陪审团迷思
俄罗斯陪审团制度:观察与展望
穿着防弹衣去雅典
哲学家的回答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