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由李诗沣想到的你我他

2022-07-05 05:06
羽毛球 2022年7期
关键词:输球赢球抗压

这是《羽毛球》杂志第一次由“00后”球员单独成为封面人物,我也非常荣幸能执笔李诗沣的故事。

诗沣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害羞,第二印象是内敛,第三印象是礼貌,大部分和他的自我认知与评价是一致的。每次在馆里遇见,他总会看着你的眼睛,点头、问候;每次来到赛后混合采访区,他都会先打声招呼,采访结束后又会说一句:“那我先走啦。”

这很难让人觉得他不是个乖孩子。

慢慢地熟悉后,加上连续在现场看了他的比赛后,他在我心里的标签又不一样了,多了“大能量”和“小宇宙”这两个词。原因是,每次我看到他赢球甚至是夺冠后的庆祝方式和动作都不一样,有翻跟斗的,有跳出场外振臂高呼的,不一而足。我就想,诗沣虽然内敛,但内心其实也是很丰富、很有想法的。

就如同他接受采访的风格一样,不管当下输赢疾缓,他说话都是不急不慢的。他的风格其实就是如此,包括他在场上的绕圈走,其实也在网上引来了一些争议,尤其在输球时,这样的特点就会被用来作为批评的素材。私下里他也是这么跟我说的,他不是快节奏的人,不管是生活还是打球,他都喜欢节奏慢一点,把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

说到争议,前段时间他因输球所承受的压力我们看在眼里,也很想为他鸣不平。但现在回头想来,其实不过是所站角度不同罢了。作为一直陪伴着队伍前进和队员成长的记者,记录他们的动态和变化是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我们自然非常了解他们。对于他们的输赢得失,我们除了高兴激动和遗憾叹息,还会更多地理解和包容。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但对于很多不是长期关注中国羽毛球队的普通观众来说,或许他们上一次看球依然是林丹夺冠,或者是在奥运会上首次看到主力们摘金夺银。那么,当他们突然看到目前中国男单的输球,单从竞技体育输赢和支持中国队的角度出发,的确很容易会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就像最近我看法网决赛,男单和女单决赛都呈一边倒趋势,这让我稍微有点皱眉头。我是几乎不留意网球的,我认识的男单也只有三巨头和穆雷,所以我很容易会对决赛中的鲁德和高芙的表现甚至实力心生疑惑,毕竟比分摆在那里。

只不过是懂得将心比心,虽然不了解,但知道其中必然有因不了解而造成的偏见,不会口出狂言,而是选择对运动员多一分尊重。竞技体育的此消彼长和状态起伏是永恒的定律,这我很理解。

他们

在和诗沣进入连线环节之前,他冷不防地先给我发了一句:我还挺想念北京的。这句话还挺触动我的,因为在疫情之前,国羽长期都在北京训练,我们有很多时间可以接触,采访没有难度,甚至在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一起出去逛街、吃饭,这样的情况短期内是很难再有了。

对于诗沣来说,疫情之前的他是那么朝氣蓬勃,即使不是无忧无虑,也称得上是肆意成长。当时的北京,准确来说是2020年之前的北京,是他最有安全感和最蓬勃成长的地方。那时候,他的确是一名小将。当他终于进入一线竞争,这么宽容的环境必然就不会再有了,尤其是输球时、输得不好看时。

对运动员来说,赢球面对掌声固然愉快,但相反呢?运动员在场上要有抗压能力,作为普通网民,他们还不一定有足够的抗压能力。正如诗沣说的,别人不能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如果汹涌且多变的舆论无法改变,那么还是要尽早学习如何面对,毕竟受关注才会有讨论。BE7B49A7-BB89-4384-B0BD-08972D762372

猜你喜欢
输球赢球抗压
基于PACTE翻译能力模型的 “元宇宙+口译抗压训练”教学设计
不想让人瞧不起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抗压能力不是举重表演,而是抗洪工程,要疏导
预制方桩抗压抗拔性状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