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有效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2022-07-05 05:16杜惠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7期

杜惠端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托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有效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合理运用为资料查找搭建“脚手架”、合理运用资料、抓关键词,理解词语、使用情境教学法、创新拓展课外活动等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线组织;爱国主义教育;语文课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青少年做起,这方面工作是管长久的、管根本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上也掀起了热潮,学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国家的号召,就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教学中去。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其中,“人文主题”作为显性线索,将小学每一册书不同单元以不同的主题呈现,实现语文课的育人的功能。而“语文要素”则作为隐性线索,将语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训练分解为多个知识点,合理地分布在每个单元。在部编版语文新教材开始落实使用之际,应当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呢?

二、依托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有效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为资料查找搭建脚手架,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小学中年级已经学习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因此,到了五年级,除了继续提高学生查找、整理资料的能力外,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会合理使用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不同年代不同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

本单元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落实单元要素和单元主题,根据维果茨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查找有效资料的脚手架,何为“资料脚手架”呢?就是将纷繁复杂、铺天盖地的资料看作一个大整体,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对资料进行查找、整理的方法。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文章背景资料的查找,纷繁复杂,学生在查找过程中,会有种无从下手,迷失其中的感觉,可以找的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太多了。资料找了很多,但是真的要用的时候,总是会因为太多太杂太乱,导致找不到想要的信息。因此,为了避免以上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查找并整理。例如,关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可以总结为“建筑宏伟”和“历史文物”两个关键词,然后再由此拓展开来,有哪些类型的建筑,有哪些类型的历史文物。再比如,在教授“化为一片灰烬”也即是“毁灭”这一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整理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整理资料卡的形式,系统呈现自己整理的每一课的资料,如图所示。

提供这样的教学支架,帮助学生以资料卡的形式,整理每一课的资料,学生既可以有效率地收集有用的资料,也方便提取使用。这样,学生便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法。既有效地达成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目标,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二)合理运用资料,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不同的文学作品都是不同时代政治经济背景下的产物,本单元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内容,贯穿宋朝、清朝、近代,都是离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的。加之,现在的学生都出生于和平年代,对于课文或者诗歌中出现的情感难以产生共鸣,理解较为表面。因此,如果想要成功搭建学生和作者思想沟通的桥梁,就要有效地借助背景资料。

陆游在世时写了非常多的诗,记载在册的达9300多首。而在陆游人生中的最后一刻,他给孩子们留下了《示儿》这首诗,讲的不是家长里短,而是将家国联系在了一起,“家祭”与“爱国”结合,在陆游心中,只有国的统一兴盛,才有家的和美安乐。那诗人为什么会要求儿子在家祭时将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他呢?此时,教师出示关于陆游生平的资料:陆游出生于游船之上,当时他的父亲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全家人坐船趕往京都听从皇帝指令,抵御入侵的北方金朝。而此时的北宋朝廷,腐败无能,军队毫无作战能力。陆游两岁时,国都已被入侵,三岁时,北宋王朝灭亡。至此,陆游父亲带着全家逃亡,先到寿春,再到山阴,而后一家人又逃到了东阳。陆游十岁之后,又回到了山阴。长大后的陆游一心主战,想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却被奸臣所害,终被罢黜。陆游的一生都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生活也是坎坷颠簸,所以在陆游心中,家与国是分不开的,只有国统一,国强大,才有家的幸福。

至此,学生能明白为什么陆游会在临终万事空的时候,还叮嘱自己的儿子家祭时不要忘记将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他。紧接着,继续出示陆游在人生不同阶段写的诗。陆游即使被罢黜,被朝廷所抛弃,他仍然葆有他的爱国热情,他关心的不是个人得失,不是谁是谁非。他所拥有的是超乎世俗的家国情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资料的运用要在学生知识需求强烈的时候,才能最大化地对学生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因此,笔者将陆游的生平简介放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化理解。至此,拓展补充陆游写过关于国家的诗,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陆游的一颗赤诚不灭的爱国心。

(三)抓关键词,理解词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尤其是高年级的阅读课,篇幅相对较长,对于学生来讲稍微有难度。此时,教师在教授时,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逐步拓展开来,可帮助学生删繁就简,抓住重点。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一堂课就让笔者对词语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王崧舟从题目入手,解释“圆明园”中的这个“圆”就是“圆满无缺”的“圆”;“明”字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王崧舟从字形与字义的解释入手,自然地引出题目的内涵:“圆明园本是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但在历史上却被英法两个国家的强盗给毁灭了。”这样就通过捕捉关键词,释题,并与课文中心思想相结合。紧接着通过课文首句中的“不可估量”一词,和学生一起理解此词背后所蕴含的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圆明园被毁灭,人民内心的悲痛也不可估量,由此激发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共鸣。通过最后一句中的“化为灰烬”让学生理解所有的悲痛从此都无法终止、无法消失。就这样,通过捕捉关键词语,和学生一起品析、深入理解,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心中,走进爱国情怀之中,从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四)使用情境教学法,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在进行小学爱国题材的阅读教学时要尽可能地通过多读,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比如,在教授《少年中国说》一课时,尽可能地多采用朗读的方式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是梁启超先生于199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课文总共三段,开篇点题指出,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紧接着通过排比、象征、对偶等手法,慷慨激昂地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阐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命运和前程是紧密相连的。该篇语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气势,非常适合用于朗诵。

于漪认为,“诵读是感受文字魅力、文化魅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诵读的目的是读懂、读好。所以,停顿、节奏、重音等都可以淡化,重要的是读出感情、读出气氛、读出精神。因此,本课除了介绍作者所处年代背景和课文的意思外,更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在课堂上读懂含义、读出感情,可以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继而提升情感;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将学生的朗读热情推向高潮。

此外,还可以结合情境说话、想象朗读等方式带动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例如,在教授《示儿》一课时,可以将理解课文的文白对译,转化为情境说话。例如,诗人临终前对儿子说了些什么?请你用:“儿子呀……”为开头,试着讲一讲。由学生的答案便可以看出学生是否能准确把握文章意思及中心思想。如果发现学生理解有所偏颇,便可以继续提问、继续纠正引导。这既是朗读,又是思考的方式,相信学生会更乐于参与其中。

在教授《题临安邸》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只是想问“西湖歌舞几时休”吗?诗人其实还想问什么?想呐喊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朗读,把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情感讲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心思想,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五)创新拓展课外活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拓展各类有趣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从而爱上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由内而外的爱国热情。

活动可以有具有多样性,如,爱国故事小擂台、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古诗文朗诵比赛、传统手工制作大赛、传统美食制作大賽、爱国人物主题绘画或者手抄报比赛,等等。例如,教学完本单元之后,可以举行一次古诗文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比赛,学生能积累更多的课外爱国诗文,由一首带动多首,由一篇带动多篇。诗文朗诵比赛建议采取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

除了举办活动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各种趣味性强的爱国电视节目。例如,学习《古诗三首》之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中国诗词大会”,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之后或者之前都可以给学生播放“国家宝藏”中有关圆明园文物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明白圆明园中各种奇珍异宝的贵重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结语

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要达到新课标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要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必然需要在语文课堂中合理使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有效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欧阳艳.词语教学也能美不胜收——听王崧舟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J].语文知识,2017(365):88.

[2]谈永康.古诗教学要以德智融合思想为指导——以《示儿》教学为例[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20:89.

责任编辑  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