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培养小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有效研究

2022-07-05 05:15彭世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7期
关键词:有效研究双减小学体育

彭世浩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重视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增强身体素质,培养运动习惯,树立终生体育教育理念,是每一位体育教师的共识意识。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将影响小学生的一生,制订教学设计和学习计划,让小学生养成一种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的体育行为习惯,对其的一生影响甚远。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体育行为习惯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体育;体育习惯;有效研究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实施,小学体育教学的各个模块和环节均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小学体育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自身认识,积极地联合其他优秀的教师同行,全面强化对“双减”政策的研究和解读,更好地立足“双减”政策背景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和优化,继而在体育教学评一体化进行更高效和更高质量的体育技术技能学习。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意义

“双减”政策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句名谚语:“播种一个行为,你便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便收获一个性,播种一个性,你便收获一个命运。”因此,一个人成功是否,与其行为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习惯的形成,是在后天的不断重复教育刺激下而形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可能影响到人的一生。好的习惯会成就光辉人生,不良的习惯则可能会毁掉人的一生。而体育习惯作为习惯的一部分,对人生的健康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有效措施

1.小学生时代是发展身体素质最好阶段,增长技能知识的黄金时代,也就是培养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古言道:“养其习于童蒙。”那么,从小培养可以事半功倍。《汉书·贾谊传》中写到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意思。而小学生时代的体育课,正是小学生接融体育课程的初始阶段。体育教师在这阶段只要引导得当,良好的体育习惯就极容易形成,反之一旦形成不良的体育习惯,将很难改变。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绘画一样,只要认真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绘描,期间不乱涂乱画,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最终会展现,否则画将不画。可见,在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中,教师只要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让学生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约束奖罚,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最终会形成。对一时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去教育,给学生一定的悔改时间和空间。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会有许多对学生进行体育行为习惯培养的有利良机,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培养。

2.行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教师的监督指引。教师要在上体育课前向学生说明上体育课前、体育课中和体育课后的上课要求,让学生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使学生做到心中有约束。教师要制订一定的奖罚条例,对学生进行评价奖罚。因为体育课有其特殊性——室外上课,有许多学生一离开教室,就想到了自由,想到可以任意说话,疯狂玩耍,没有了在教室里的约束,为所欲为了。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上体育课只是上课的场所不同罢了,但课堂纪律和规章制度还是要遵守的。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教育,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时违纪而暴跳如雷。这样不但有失师德,也难服学生。笔者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学生骨子里天生就故意去违反课堂纪律的,只是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罢了。这就更需要教师的不断监督和帮助,使学生明白道理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体育课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1.体育课前的习惯

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课前的要求(如,要求学生着装整齐:穿运动服、运动鞋,不佩戴硬质饰品),并让学生牢记每周上体育课的时间。其次,体育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一定要树立榜样,并要求学生对自己作监督。再次,为预防个别“马大哈”,教师要事先安排体育委员在上体育课的前天放学前提醒学生要穿戴好运动着装。第四,教师要在每次上体育课前检查着装并对不按要求着装的学生进行登记,以进行惩罚(如,不按要求着装者每次扣5分,并记入期未考核成绩),杜绝学生抱有侥幸的心理。第五,教师要常强调、常通报、常表扬,让学生时刻牢记。只要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成了良好习惯。

2.体育课间,尊重别人的习惯

对别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在上体育课的队伍调动中,教师要求学生“静、快、齐”排好队伍,禁止大声喧哗,过通道、落楼梯要轻声快步,以防影响其他班级的正常上课。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就会影响到兄弟班级的正常学习,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因此,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以达到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目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量人先量已”。上体育课,进行分组竞赛或游戏时,我们要学会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包括不用侮辱性语言或肢体语言攻击对方,不用鄙视的眼神看对方,不模仿对手的不规范动作等。

3.体育课间,相互谦让的习惯

在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在本班热身运动慢跑时,要求学生之间不插队,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由于平时做得好,因此,学生在其它活动中都会很自觉地养成了谦让的习惯。例如,去年我校组织高明生态游乐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观看完动物表演下楼梯时,笔者亲眼目睹了四年级学生自觉让道二年级学生先行的场景,当时感觉真是深有感触,感到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没有白费。

4.体育课间,互相帮助、相互合作的习惯

体育课有其特殊性,在上体育课时,有许多项目要相互帮助才可以完成。例如,在学习仰卧起坐时,就要两人一组,相互帮忙按腿才可以完成。为了安全起见,有的项目需要相互保护,如爬杠过河。为防止学生摔伤,教师除了亲自对学生保护外,还要适当按排学生相互保护。还有在体育课结束后,学生之间要进行相互合作放松等。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项目,适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5.体育课后的习惯

上完体育课后,许多教师就认为一节课结束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其实不然,体育课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我们上体育课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强身健体,如果我们不注意课后保健,就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因此,上完体育课后,体育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气候对学生进行不同的保健要求。如果酷热天气,教师要求学生运动完后不能立刻用冷水洗手脚,特别严禁用水洗头等。同时,要求学生配备一套干爽的衣服和毛巾,以备运动完后擦干汗水,换上干爽衣服,以防着凉感冒。同时要及时补水,补水时不能饮大量的冷冻饮品,建议少量(约每次饮水50-100毫升),多次饮温开水,以弥补水分流失。如果是三九寒天,则要让学生运动完后,立刻穿衣保暖,以免着凉。教师还可以针对保健的话题,延伸到体育饮食保健,以丰富学生的保健知识,如,饭后1.5小时方可进行运动,运动后至少20分钟才能进行饮食等。

四、培養体育行为习惯要经过漫长的养成过程

一部分小学生在教师的监督约束下,体育运动都能做得很好,可当教师不在身边时,却不能自觉地坚持做好,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自身学习的专注力不够集中,所以教师要对那些间断的体育行为给予提醒和引导。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引导、积极的鼓励等。因此,体育教师应帮助小学生寻求学习体育技术技能的“能源”,让他们在小学毕业前掌握一到两门体育运动技能,不断丰富他们的体育课外理论知识,加深对良好的体育行为养成价值的理解,特别是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到养成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对自身带来的好处。

总之,“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强化和巩固,使小学生良好体育习惯尽早形成。教师要谨防只停留在口头上,或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只有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针对课的内容、特点和形式,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盖斯.微习惯[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2]查尔斯·杜希格.习惯的力量[M].中信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有效研究双减小学体育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用提问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有效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高职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探索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