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医药卫生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2-07-05 11:31周小龙陈玥琳王庭之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通识第二课堂育人

周小龙 陈玥琳 王庭之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已经不只是强调技术技能的培养,而是逐渐转变为对“专业技能+核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通用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过硬的技术技能,胜任岗位需求;能够在工作和学习中发现新问题,并且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当中,通识教育起很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19世纪初提出通识教育开始,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表述各不相同,《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通识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思考、沟通、判断和价值辨别四个方面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识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单单是育才,更重要的是要育人,本文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论述培养高素质基层卫生人才的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如何开展通识教育。

一、卫生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一般体现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健全的人格,有一定的人文积淀与审美情趣,有敢于质疑和探究的精神,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逐年增加,对看病就医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关系到健康中国基本战略的实施。医学高职院校培養的是高素质的基层卫生人才,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体现为具有医学理论知识的积淀和胜任岗位任务的医学技能,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无论何时都能够处惊不变,敬佑生命;要有较强的救死扶伤责任感,能够践行医护人员的初心和使命,甘于奉献;要有较强的临床沟通能力,能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关怀病人。

二、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历史和前期办学定位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偏重于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偏弱,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转型的需求。在普通本科院校陆续开展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后,高职院校开始认识到开展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对通识教育的理念认知、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有的高职院校简单地将通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识教育不等同于人文教育,更不能用人文教育去替代通识教育。有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在学校层面进行通识教育课程设计,通识课程比较松散,不成体系,课程多为教师增加课时量而开设的。另外通识教育课程授课方式单一,偏重于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甚至于一些教师自身就缺乏实践的经验。

三、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通识教育实践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要素包括:具备革命铁军精神、医学人文精神、职业工匠精神、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劳动品质、认知能力、合作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三类课堂为载体,强化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立足第一课堂,强化通识课程教学,落实教书育人

围绕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要求和特色,以专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中心,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医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重构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开发通识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模块化、专题化。学校通识课程体系由六个模块构成,包括思政课程模块、社会科学课程模块、心理素质课程模块、文化艺术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身体素质课程模块等(图1)。

思政课程模块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传承铁军精神为重点,深入挖掘课程育人内涵,深化校院共育,让学生了解国情、党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适应课程模块化要求,学校积极开展新型化通识课程教材改革,编写出版《医德百例》《医学人文教育读本》《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学和实践教程》《极韵中华太极拳》《Linux环境与程序设计》《劳动及创新思维实践》等新型态教材,为课程教学提供资源支撑。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基于问题学习、情景剧等形式,开展情境教学或现场教学;依托网络通识课程平台,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明确网络通识课程的学分,设置网络精品在线课程选修套餐,供学生自主拓展选择。

(二)对接第二课堂,夯实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文化育人

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加强顶层设计,“学校-院企-社会”三方协同,强化第二课堂建设,引导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1.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

学校建成了校史馆、朱训书院、铁军园、天使园、百草园、校友园、南丁格尔塑像、华中卫生学校纪念碑等医学人文建筑;在图书馆、教学楼建设了休闲区、读书吧,营造浓厚的医学文化育人氛围。编写《新四军华中卫生学校简史》,举办“铁军学堂”等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传承铁军精神,铸就精神高地;打造“奚家凯人文护理工作室”,建设好人榜和优秀校友长廊,弘扬天使精神,塑造职业品格;建设校园网、党建思政网、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主阵地,成立了校园新媒体联盟,加强宣传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导向性,凝聚师生价值认同。

2.创建并积极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地生根

制定《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写进人才培养方案、渗进专业、融进课程。借鉴第一课堂培养模式,建立学生第二课堂培养计划,系统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类、校园文化活动类、志愿服务类、学术研究及竞赛类、社会工作及荣誉类等第二课堂课程体系。70505E7E-FECD-4AE4-97C9-594326ACFB99

思想政治教育类主要记载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思想道德与理想信念活动以及参加学术讲座情况,如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党团培训、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各级各类知识教育讲座、各级各类汇报会等。校园文化活动类主要记载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文体艺术活动、社团活动、在校期间出国(境)或到国内其他高校交换学习的经历。志愿服务类主要记载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类助残敬老爱幼、爱心奉献、社区服务、公益项目、社会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情况。学术研究及竞赛类主要记载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体育、创新创业、专业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社会工作及荣誉类主要记载学生获得校级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社团干部等荣誉,以及学生担任专业技术岗位情况,如教学助理、行政助理、专业团体成员(包括大学生艺术团成员,国旗班成员)等。

为保障“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顺利运行,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引进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校、院两级活动动态。设置推行第二课堂4个必修学分,架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双向互动高速通路。将学分制贯穿于培养及评价的全过程,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系统建设记录评价体系,建立公正、合理、量化的考核认证机制和运行机制,规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表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团员评议、推优入党、求职就业等重要参考依据”。

3.開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品牌活动

借助“青马工程”、创新创业等实践育人载体,积极谋划推出苏医青年讲堂品牌项目,通过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党团知识、科技文化、创新创业、高雅艺术、生命科学等领域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举办“最美护理人”“最美盐卫人”职业礼仪大赛,弘扬天使精神;组织开展“魅力社团嘉年华”、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我的苏医生活——校园抖音短视频制作大赛”“苏医唱青春”、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榜样力量 青春领航”大学生青年榜样分享会等大型活动,开展“与信仰对话”“人文校园四季行”等活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汉字听写大赛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融入第三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育人

不断强化实践育人,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体验式学习,增长学生的见识,锻炼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1.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投资创建了1000多平米的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了融“实训、科研和双创”为一体的双创平台,满足了学生双创实践的需求;加强校地融合,与社区共建“智慧小屋”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创新的平台,引导学生善于实践、乐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结合医学专业特色,与盐城市儿童福利院等共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沟通创新实践能力,加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大冈、盐都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社区健康学院,为学生实习、见习提供实践基地,为开展健康服务提供活动平台。

2.打造富有学院特色的社团品牌

制订《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学生社团等级分类实施细则》《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在组织建设、活动开展、经费管理、等级评定、指导老师等方面强化学生社团建设,提高社团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尊重学生主体,激发社团建设的热情,打造了“徐兆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预防保健协会”“励志者协会”“苏医大学生艺术团”等一系列富有医学特色的社团品牌,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育人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3.立足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各类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职业教育周-志愿活动周”,博爱青春暑期社会实践、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养老院、福利院等,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和义诊,开展健康知识咨询与宣讲,用实际行动服务基层。为学生搭建了解社会、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培养性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平台。

(四)通识教育成效明显,学校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学校在多年的办学中,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护士”周桂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启慧、“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袁今奇、“无偿献血金奖”王兆军、“乡村好医生”吴登清、“中国好人”徐兆学、“盐城好人”蔡慧、“最美接种医生”戴红生、“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陈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新冠疫情暴发后,学校毕业生乃至实习生坚守一线,积极援鄂、援宁、援扬,担当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历史使命,展现出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敬佑生命的医者担当和精湛娴熟的职业素养,是学校医学通识教育成效的生动彰显。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基金项目:1.基金来源:江苏医药职业学院2021年校本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项目名称: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践路径探索;3.项目编号:Y202119。)

(周小龙,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70505E7E-FECD-4AE4-97C9-594326ACFB99

猜你喜欢
通识第二课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01—02合刊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