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展旅游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2-07-05 08:24张金凤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节事会展策划

张金凤,张 欢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传媒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来,课程思政成为新时代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教育部又分别印发指导“课程思政”工作的《纲要》《意见》等,为新时代高校构建育人新格局,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及社会发展要求提供根本遵循。会展旅游课程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核心及特色课程,也是会展旅游行业各类活动策划思维开启的重要课程。本文以会展旅游课程为例,以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找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契合点,让他们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提升育人效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一、会展旅游课程的基本情况

会展旅游是会展业和旅游业基于两者共性的市场需求,相互结合、互动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展旅游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发展迅速,本文选取紧密结合新时代行业发展的谢红霞、耿松涛版会展旅游(第1版)为授课教材,其教学内容即诠释了会展旅游的基本概念、会展旅游活动的策划理念,也包括会展旅游四种基本类型: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及奖旅旅游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步骤,呈现会展旅游活动的“概念设计--创新策划--活动设计--执行实施”的全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对会展旅游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掌握必要的会展旅游活动策划理论和技巧,并熟知会展旅游市场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初步具备参与会展旅游活动策划、组织及服务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课程总课时为5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训各占50%。

二、会展旅游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课程思政是遵循课程自身内在逻辑体系前提下对思政资源的内涵式开发,科学合理地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才能实现课程育人[1]。各门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的时候,要善于结合课程的特点,谙熟相关课程的属性、特征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式和规律[2]。因此,本文开展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课程内容因材施教,首先,基于会展旅游课程现有知识体系进行课程思政元素分析,结合会展专业背景、特点及本学习阶段学生特质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其次,将本课程蕴含思政元素及其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融入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等内容,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分别对会展旅游课程的授课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实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最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如图1)。

图1 会展旅游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三、会展旅游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

(一)提炼课程的思政元素

会展专业在机遇与挑战中逐步成长,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会展事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在现实中,会展旅游主要体现为会展旅游者在会展旅游目的地进行各种旅游观光、贸易洽谈、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及文化交流等层面的现象和问题,其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文化交融与文明互建、城市和国家经济的崛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开放包容国际关系的构建等,具有天然浓厚的育人素材与德育元素。本文结合课程所归属和服务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科背景及学生实际情况,经过充分研究和分析,围绕会展旅游课程教学模块提炼出18个课程思政育人主题(如图2)。

图2 会展旅游课程思政育人主题

(二)重置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预期要达到的效果,也是其出发点和归属点。《纲要》明确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在新时代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教育的育人使命从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升华到价值维度[3]。因此,依托课程挖掘的思政元素的精神内涵和思政价值,重置会展旅游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即在会展旅游知识传授中注入价值引领,以祖国壮美山河孕育的人文及旅游资源为经,以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城市经济新发展格局为纬,构建新时代富有“会展旅游韵味”的思政育人体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规格会展旅游行业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学习会展旅游的发展史及基础知识中,深刻理解党的改革开放史及其伟大意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并能够掌握运用专业理论理解和分析会展旅游行业现象。

2.在学习会奖旅游理论知识及其项目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质量意识及新时代“工匠精神”,能够根据不同类型会议、企业需求策划会议及奖励旅游活动,掌握会议及奖励旅游项目的运作与管理。

3.在学习展览旅游理论知识及其项目实训中,培养学生形成产业互融、经济互联的宏观思维,树立开放包容、合作多赢的发展理念,能根据不同参与主体设计不同的展览旅游项目,掌握展览旅游项目的运作与管理。

4.在学习节事旅游理论知识及其项目实训中,增强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自觉,善于挖掘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能够运用给定的素材策划节事旅游活动,掌握节事旅游项目的运作与管理。

5.在会展旅游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娱乐、购物及目的地管理学习及实训中,培育学生的服务意识、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及对地方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人文情怀,树牢职业理想,投身家乡建设。

(三)重建课程的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育人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需要教师无意识找到专业与思政的契合点,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绝不能生拉硬套、牵强附会[4]。为了春风化雨般把育人之“盐”融入会展旅游课程之“汤”,做到有“味”无“痕”,真正达到育人成效,本文精确挖掘与育人主题及目标相契合的专业知识点,结合授课过程重建会展旅游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如表1)。

表1 基于课程思政的会展旅游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工作任务 课程思政育人主题 课程思政契合点 课程思政教育载体(部分) 课程思政预期效果国际视野科技思维新经济发展格局下需利用高新技术助力产业升级。具有开阔的眼界,运用科学技术为行业赋能。共建共享展览旅游活动体现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案例:2021年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暨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树立开放包容、合作多赢的发展理念。3.展览旅游文化自信实践:结合本地展览,设计一条展览旅游线路。新疆吐鲁番葡萄节、山东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山东潍坊风筝节、江西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等。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丰富多彩的民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保护、传承民俗文化,挖掘其无穷的魅力,助力乡村振兴。4.节事旅游实践:结合当地传统民俗,策划一场乡村节事旅游活动。案例:2014年4月,全球领先的安森美半导体公司500多名员工齐聚杭州开启奖励旅游之旅。培养认真对待工作,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激发创新意识,高质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案例:2016年四川兴文县玉联村举办的首届猪儿粑节,凭借10万元办节费用创收千万元,带动产业发展。爱岗敬业5.奖励旅游奖励旅游成功的关键:质量和创意。3.1认知展览旅游3.2展览旅游市场分析3.3展览旅游运作模式的确定3.4展览旅游项目的设计与运作3.5实训-展览旅游活动策划4.1认知节事活动4.2节事旅游市场分析4.3节事旅游活动的运作模式4.4节事旅游活动的运作与管理4.5实训-节事旅游活动的策划5.1认知奖励旅游5.2奖励旅游市场分析5.3奖励旅游活动的设计5.4奖励旅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5.5实训-奖励旅游活动策划素材: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精心推出的30余项奖励旅游深度体验产品。民俗传承乡村振兴节事旅游活动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奖励旅游是企业以旅游为载体来激励优秀员工的手段。创新思维质量意识6.1会展旅游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娱乐和购物管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6.会展旅游服务与管理会展旅游服务对象的特点案例:阿里云通过行业领先技术,为境内外参展企业创造如临其境的展示与交易体验。调研:展览旅游发展趋势及对策。实践:结合当地资源,策划一场有创意奖励旅游活动。材料:国家会议中心——“中国服务”的代表、国家级会展服务业标准化之标杆。分析:会展旅游服务与管理过程中问题的应对和处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四)重塑课程的授课方法

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5],要达到“润物无声””如盐化水”的教学效果,还要在要在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教法上下功夫。本文聚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融合性及创新性,通过听院系公开课、旅游及会展行业专题培训、参加集体备课、网络教研及教学能力比赛、听取同行及专家意见和建议等,重塑形成“导、听、思、展、评、练”六步课堂教学法,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在层层递进式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灵活运用时事启发、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情景模拟、实战演练、互联网+教学等教学方法构建起授课知识点与课程思政载体的无缝衔接,增强融合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在课程思政预期目标上产生共鸣;同时强调结合学生听课状态、反应,利用时事述评,小组讨论、集体辩论、主题朗诵演讲等展示、互动活动突破“教”与“学”的隔阂,增强创新性和互动性,达到增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五)重构课程的考核体系

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转变,由于其具有内隐性、动态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现有考核体系在思政教育考核上存在目标异化、主体单一、结果失真、功能失效等方面的问题[6]。因此,本文在建立“知行合一”的思政目标基础上制定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式多样化考核体系,促进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和检测。首先让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相关班主任、辅导员、行业专家(占比20%)及课程相关小组长、课代表(占比10%)同任课老师(占比70%)一起参与到课程考核,使评价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其次将会展旅游论文、报告及策划作品、校内义工服务、校外会展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及调研等纳入考核指标,使评价更加全面化、系统化;最后重视课程学习中学生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出勤情况、课堂互动表现、作业完成质量融入到考核的全过程,实现考核的常态化、动态化。

四、结 语

通过会展旅游课程思政建设,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课程建设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深刻感受到各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功能定位及知识结构,开展课程思政是为提升育人质量服务的教学改革,不是课程“思政化”或者“去知识化”,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喧宾夺主”。课程思政要处理好思政和课程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思政为底,涂好精神底色;另一方面要坚持课程为先,致力知识传授。与此同时,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协同各方育人主体、整合各种育人资源才能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7]。每位高校教师都应自觉贯彻落实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的要求及实施办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相关教学研究,凝练成果,以人人协同、课课协同、部部协同构建“育人共同体”,切实促进新时代课程思政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节事会展策划
穿行城市中
基于内容分析的景区节事活动探究
考古发掘类展览策划的观察与思考
对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路径与模式的分析
基于体验视角的旅顺(北海)渔人节开发研究
特别策划
本期策划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