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微型实验探究 助力高中化学教学

2022-07-05 10:26吕春华广西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
教育 2022年25期
关键词:铜丝浓硫酸电极

吕春华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

实验探究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增强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获得良好的实验探究效果,应注重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创新,通过微型实验的渗透,在巩固所学的同时,更好地锻炼学习者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教学实践中应做好对实验原理的认真分析,在对教学经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器材的合理选取组装,创设情境新颖的微型实验,更好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真正地达到激活高中化学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一、渗透Cl2相关的微型实验

Cl2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物质,其中Cl2的性质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内容。Cl2能够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水、碱等发生反应。另外,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很多物质。实践中为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Cl2与其他物质氧化性的强弱关系,应注重相关微型实验的渗透,课堂上通过展示微型实验,引导学习者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论。

例如,课堂上可按照如图1所示装置组装实验器材,开展微型实验以制取Cl2,并探究Cl2性质。已知Cl2氧化性强于HIO3,要求学习者认真观察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开展探究活动。

图1

(1)加入浓盐酸的仪器还可使用______代替。

(2)加入浓盐酸后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将浓盐酸缓慢加入试管中,将b关闭,将c、d、e打开,使产生的Cl2缓慢充入上方Y型管,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关闭c打开b,使Cl2缓慢进入右侧Y型管中,实验现象是_____。

(4)实验中若通入的氯气较多,淀粉-KI试纸逐渐变为无色,原因可能为_______。

(5)该装置_____(填写“能”或“不能”)证明氧化性Cl2>Br2>I2,原因为____,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结束时的操作为_______。

制取Cl2依据的化学原理为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用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入浓盐酸,当生成Cl2时,打开c、d、e,关闭b,因Cl2具有漂白作用,可使潮湿的红布条褪色。同时,Cl2具有较强氧化性,可发生反应Cl2+Na2S2NaCl+S↓,2Cl2+FeCl22FeCl3,因此,含有硫化钠溶液的棉花中出现黄色固体,而浸有FeCl2和KSCN溶液的棉花变红。当关闭c打开b时,因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使得滤纸呈现红棕色,Cl2与水生成HCl和HClO,使得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l2+2KI2KCl+I2,I2遇到淀粉呈现蓝色。当进入Y型管中的Cl2变多,Cl2继续和I2发生反应生成HIO3,试纸逐渐变成无色。由实验现象可知,该微型实验可得出Cl2的氧化性较溴、碘强,但无法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结束后,为防止多余的Cl2污染空气,应将关闭b,打开a、c,挤压气球,让NaOH溶液吸收Cl2。

该微型实验既制取了Cl2又检验了Cl2的性质,而且兼顾尾气处理,一举多得。因该微型实验情境新颖,很好地激发了学习者的探究欲望,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渗透浓硫酸相关的微型实验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性质,是硫元素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因该部分内容较多,为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并能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现象正确判断浓硫酸对应的化学性质,教学实践中注重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微型实验,激发学习者思考探究,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课堂上采用图2微型实验装置探究浓硫酸和蔗糖的碳化产物,并要求学习者思考相关问题,其中a、b都是气球,已知CO气体通入氯化钯溶液,溶液变为黑色。

图2

实验步骤:其一,检验装置气密性;其二,将滴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滤纸、滴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浸有氯化钯溶液的滤纸和浸有溴水的滤纸分别放入到①②③④处;其三,夹好止水夹K,向蔗糖上滴加3~4滴蒸馏水,加入浓硫酸发生反应,其中③中的滤纸变成了黑色;其四,将K打开,使气体缓慢进入B和C中,一段时间后④处滤纸颜色无变化,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盛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实验体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______。

(2)实验中向蔗糖上滴水的目的是______。

(3)若反应产物中两种碳的氧化物相同条件下具有相同的体积,则蔗糖碳化后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步骤四操作的目的是_____。

(5)若用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纸替代B,且置于双通玻璃管后,分析其给实验带来的影响:_____。

观察微型实验装置可知,盛浓硫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实验中浓硫酸和蔗糖发生反应,并且生成CO,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以及强氧化性。向蔗糖上滴水稀释浓硫酸时放出热,可增加反应速率,使得蔗糖快速脱水。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且CO和CO2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相同,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可得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3H2SO4(浓)。因产物中有SO2产生,因此,使其产物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生成的SO2,得出生成的产物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的结论。若使用滴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纸,因其含有高锰酸钾的量较少,无法保证将产物中的二氧化硫除尽,对二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

该微型实验既进行了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验证了浓硫酸的性质,又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锻炼了学习者的探究与分析问题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三、渗透CuO相关的微型实验

CuO是学习者较为熟悉的铜的氧化物。高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围绕CuO开展相关的微型实验探究活动,从学习者熟悉的物质入手,逐渐地过渡到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降低学习者学习陌生感,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实验印象,使其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本质。

例如,在课堂上使用图3所示微型实验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时将铜丝1下端弯曲一小圆环,并用铁锤锤击成带小孔的小匙。将铜丝2一端弯曲成螺旋状。已知乙醇、乙醛的沸点分别为78.5 ℃、20.8 ℃,铜作催化剂时乙醇被氧化的反应温度为550 ℃。而后要求学习者结合所学以及理解回答如下问题:

图3

(1)试管Ⅰ中先加入的试剂为____。

(2)Ⅱ中铜丝的具体操作为_____;Ⅰ、Ⅱ中实验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

(3)实验处理铜丝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处理铜丝2的目的是_______。

(4)使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其中X为乙醇,稍微加热,铜丝操作和铜丝2相同,发现铜丝由黑变红,过一会儿在干燥管内有乙醛生成;而如果持续进行加热,铜丝不按铜丝2操作,将光亮螺旋铜丝深入同样位置,等待较长时间后没有生成乙醛,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

图4

观察微型实验装置可知Ⅰ中的装置是制取H2,因使用Zn粒,因此,试管中应先加入稀硫酸或盐酸。为保证实验安全性,应待Ⅰ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而后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迅速深入到Ⅱ中。其中Ⅰ中的实验现象为Zn粒逐渐溶解,溶液中出现较多气泡;Ⅱ中铜丝由黑色逐渐变成亮红色。处理铜丝1的目的是铜和酸形成原电池,提高氢气产生速率,并且随时提高Zn粒终止反应,便于控制实验。将铜丝2弯曲成螺旋状,可提高铜丝局部温度,增强化学反应速率。若持续加热X,乙醇会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无法生成CuO,不能进行氧化反应,因此,没有乙醛生成。

该微型实验以H2还原氧化铜为背景,结合高中化学知识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拓展,给学生带来似曾相识的感觉,驱使其主动地进行探究,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分析问题能力。

四、渗透SO2有关的微型实验

SO2是重要的气体,相关知识点多且是测试的热门考点,掌握SO2的性质是学习的重点。教学实践中为防止学习者产生枯燥感,牢固掌握SO2的性质,应注重采用微型实验替代传统实验,以达到降低实验难度、节省实验药品的目的,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为探究SO2的性质,使用硬质玻璃管做如图5所示微型实验(夹持仪器已省略)。同时,要求学习者积极联系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图5

(1)写出反应中生成SO2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2)棉球a的实验现象为先变白,加热后变红,则其上蘸有的试剂为____,得出的结论为_____。

宁德市 (118°32’-120°43’E,26°18’-27°40’N)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中间位置,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为主,海岸线长度1046公里,占全省域的27.88%,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数 3.52×106人,国内生产总值(GDP)1.62×1011元。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7.7%,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断面功能率达标100%。由白水洋、太姥山、白云山三大景区组成的“宁德世界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3)棉球b蘸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则对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棉球c蘸有I2和淀粉的混合溶液,对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为_____,得出的结论为_____。为了研究SO2的性质,需要首先制取SO2,根据微型实验装置中提供的试剂可知,该实验使用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二氧化硫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棉球a蘸有的试剂应为品红溶液,得出的结论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但是当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溶液碱性降低,棉球渐变为白色,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二氧化硫因具有还原性可与碘发生反应SO2+I2+2H2O2HI+H2SO4,棉球c的蓝色逐渐变弱。

该微型实验使用的器材较少,但研究的内容并不少,既制取了SO2,同时又验证了SO2的漂白性、还原性以及与碱反应的性质。不仅如此,通过加装尾气处理装置,将剩余的SO2全部吸收,避免了空气污染。通过该微型实验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使其搞清楚了SO2相关性质以及具体表现。

五、渗透电化学有关的微型实验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点知识。学习该部分知识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原电池以及电解池原理,并能够从氧化还原反应视角解释不同电极下发生的电极反应。教学实践中为使学习者更好地把握电化学的本质,抓住分析问题的关键,应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设计与展示相关微型实验,并预留相关空白时间,要求学习者积极思考与探究相关问题。

例如,课堂上使用如图6所示微型实验装置开展相关探究活动,实验时先将K1闭合,K2断开,两极均出现了气泡;一段时间后,将K1断开,K2闭合,电流表有偏转。据此回答问题:

图6

(1)将K2断开,K1闭合时,石墨为_____极,铜为_____极,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为___、______;总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铜电极附近溶液pH_____(填写“不变”“变大”或“变小”)。

(2)将K1断开,K2闭合,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时,在____极,生成_____mol的H2O。

当K2断开,K1闭合时,电路中接入了直流电源显然属于电解池,即电解饱和食盐水。由电解池原理可得总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Cl-H2↑+Cl2↑+2OH-,此时石墨为阳极,产生Cl2,铜为阴极,产生H2,因其产生H2,导致附近溶液的OH-浓度增加,因此,对应的pH增大。当K1断开,K2闭合时为原电池,石墨电极为正极,铜电极为负极,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为Cl2+2e-2Cl-,铜电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在负极生成1 mol H2O。

该微型实验涉及电解池与原电池,通过探究相关问题能进一步加深学习者对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理解,使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微型实验,给学习者提供探究机会,驱使其主动思考,加深印象,有助于其搞清楚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化学知识精髓,因此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认识到微型实验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做好微型实验的设计与渗透,提升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潜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铜丝浓硫酸电极
大截面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疏绕屏蔽电力电缆的研制
“硫酸”的六种考查方式赏析
辽墓出土铜丝网衣修复与复原报告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i/SnO2+Sb2O4+GF/MnO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铜和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与组合
一种新的PVC膜铝离子选择电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