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女将贺中琴:与嫦娥共舞,用明月作奖章

2022-07-05 22:08蓝草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交会神舟载人

蓝草

2022年6月5日10点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约6.5小时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随后将进入天和核心舱。在这次任务中,中国自主研发的“对接神器”——微波雷达在神州十四号任务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微波雷达的设计团队中,有一个女设计师,从参加工作开始,与微波雷达朝夕相处16年,经历了与时间赛跑、与困难相伴、与难题作战的艰苦岁月,与嫦娥共舞,用一轮明月作奖章,从一个青涩的航天新兵,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航天女将。在收获了个人成长的同时,也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发展历程。她,就是中国第一个微波雷达女设计师贺中琴。

与微波雷达结缘

出生在湖北襄阳的80后女孩贺中琴,2002年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北航毕业后,考上了二院的研究生,此时,微波雷达项目刚启动不久,她的导师孙武,是微波雷达项目的总负责人。自此,贺中琴与微波雷达研究结缘,刚满24岁的她,正式成为孙武微波雷达研制团队的一员。作为团队的第一名女设计师、25所第一批参与产品研制的设计师之一,她一头扎进了产品研发工作中,跟着导师孙武研制交会对接微波雷达。

研究生入所报到第一天,她的导师孙武就对她说:“咱们人手不够,你们每个人都要独当一面,你是女孩也不要娇气,要学着适应团队的工作节奏。”作为团队的新人,賀中琴记住了导师的话,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潜心学习,将工作做到最好。对于他们这些刚进团队的新人,导师孙武要求很严格,作为新人的贺中琴,工作做得不到位,难免会被导师训。挨了训,贺中琴会和所有小女孩一样,委屈地躲到一边哭鼻子。但哭过之后,她便擦干眼泪,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接着干。在很多人眼中,她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不服输,就想着我一定要干好、干成。”这是贺中琴做人做事的原则和信念。

靠着她这股不服输的劲,在导师孙武的带领下,好学、认真、严谨的贺中琴迅速成长为团队的骨干。为了做好科研工作,这位刚刚二十岁出头、正是爱美年纪的女孩,盘起了乌黑的长发,每天穿着肥肥大大的工作服,带着帽子和口罩,呆在实验室,与团队一起夜以继日进行科研攻关。

由于工作扎实、肯干,进所不久,她就得到了导师的认可并被委以重任。2009年,她独立承担了微波雷达抗多径攻关工作,带着几名工人,在北京六环外的暗室里一呆就是半年。为了隔绝外界干扰,试验需要在铺满吸波材料的暗室里进行,填充了碳粉的吸波材料,让暗室的空气里永远漂浮着黑色的粉尘。这项研究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从空白起步,没有成功案例可借鉴,从方案设计到试验的实施,每一步都要靠自己摸索创新。有时候压力大时在现场哭了鼻子,哭完后,她还得强打精神继续干。忙碌一天,处理完数据、修改完方案后,她已经没有力气洗澡洗衣服了。回忆那段艰苦岁月时,贺中琴笑着说:“那个时候我们每天都像下矿井挖煤的一样,连手指甲和脚趾甲都是黑的。有一次,领导来慰问我们,一拨人黑压压站在那里。领导突然大声问‘小贺呢,小贺怎么没来,其实我就站在他面前,但脸啊、手啊都黑呼呼一片,完全认不出模样。”

“关于微波雷达的研究技术,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有这方面的研究,而我国的研究可以说完全是从空白起步,做到国际领先,这完全是团队拼出来的成绩。”贺中琴自豪地说。

对接“天宫”,完成“天空之吻”

2011年,贺中琴作为主任设计师,带领团队开始了探月工程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预先研究工作。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在茫茫的太空当中,能够尽早地发现目标飞行器,对接的成功率将会提升,这依赖于高精度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微波雷达便是交会对接背后的太空“千里眼”。所以,对于贺中琴及其团队来说,这次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中微波雷达的研究工作,具备相当大的难度。新的应用领域对微波雷达产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型化、低功耗、更宽测量范围、更高测量精度、双向通信功能,每一项性能的提高和功能的增加都成为横亘在团队面前的难题。紧张的研制周期,从零开始的自主设计,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都是摆在大家面前最现实的难题。然而,面对难题,贺中琴和她的团队没有退缩。“大家的想法就是拼了,管它什么难题,来一个解决一个!”贺中琴说。

从零开始的技术突破,从无到有的自主创新,看得见的成功背后,是贺中琴及其研制团队更多看不见的付出:从电脑屏幕前通宵达旦的编码仿真,粉尘飞扬的暗室里精益求精的反复验证,到工作中精雕细琢的钻研,最终她和团队仅用一年便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得了项目竞标。

而在取得成绩的背后,更多的是贺中琴舍小家顾大家的付出。有一次,她到外场试验队送设备,所去之地刚好在她的老家湖北襄阳。妈妈收到她回襄阳的消息很高兴,为她张罗了一桌可口的饭菜,可等到了晚上,也没见她回家。打电话过去一问,才知道她为了节约时间乘坐的是深夜的航班,匆匆交接好设备后就住在了试验场宾馆,打算坐第二天六点钟的飞机回北京。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她只来得及跟爸妈在家门口说上几句话便要离开了。看着父母失望的眼神,贺中琴愧疚之余泪目了。这个时候,她才体味到“忠孝难两全”那种辛酸的滋味。

有付出就有收获。在贺中琴及微波雷达团队的助攻下,2011年11月3日凌晨1点36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完美对接,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太空之吻”,从此,中国航天闪亮世界,微波雷达一战成名。

在承担保驾神舟飞船对接任务的同时,微波雷达项目团队还在同步进行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研制。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微波雷达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远距离测量的唯一手段。贺中琴作为主任设计师,带领团队开始了探月工程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预先研究工作。

2015年7月,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微波雷达转入正样研制阶段。这个时候,贺中琴感觉身体有些异样,常常头晕恶心。坚持到月底忙完正样评审之后,她去了医院检查完发现,她已经怀孕一个月了。听说贺中琴怀孕,同事们高兴之余,都劝她注意休息,不要太累,要多注意肚子里的宝贝。但在贺中琴心里,却还是放不下心里的另一个“宝贝”——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研制。一心牵挂着工作的她,并沒有因为怀孕而懈怠,每天呆在办公室和实验室里,与同事们一起,写文件、做试验、开会研讨,即使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也闲不下来。

2017年5月,她的女儿已经1岁了,正是需要妈妈照顾的时候。而此时的贺中琴,正在与她的团队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研制而攻关。因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研制到了关键节点,团队连轴转,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使。微波雷达开展软件落焊的时候,实在分身乏术的贺中琴无奈之下给女儿断了奶。刚断奶的女儿不适应,哭着找妈妈。贺中琴每天晚上回到家,听到卧室里传出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难过之余满怀内疚的她,只能在心里一遍一遍默默地对女儿说:“宝贝,对不起……”

赢一轮明月做奖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贺中琴带领团队通过技术创新,经反复试验验证,一个月后,最终产品顺利通过验收。那天的凌晨三点在航天城开完验收会,贺中琴才有空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看见孩子姥姥发来的一段视频,蹒跚学步的女儿张开双臂跌跌撞撞地走着,嘴里奶声奶气地喊着妈妈。瞅着女儿可爱的样子,贺中琴红了眼眶。在工作上,作为主任设计师,贺中琴一直都是团队的主心骨,面对压力和困难,她从不退缩。而此刻,作为妈妈的她却再也没法坚强起来,泪流满面的她,从心底觉得自己亏欠女儿太多。

2020年12月3日晚,嫦娥五号发射前夕。贺中琴在家休息,女儿跑过来忽闪着大眼睛对她说:“妈妈,周六我要跳‘小手拍拍舞,你能陪我去吗?”贺中琴有些愧疚地抚着女儿的小脑袋说:“宝贝,妈妈真的好想陪你去,但是妈妈有工作要做。”女儿依在她怀里撒娇说:“那你就请假陪我嘛,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陪的。”听着女儿的话,贺中琴笑着哄她:“妈妈这次工作很重要,领导不让请假。宝贝,咱们约定,你去赢一个小盖章给我,我去赢一个军功章给你,咱们看谁最棒,你看这样好不好?”贺中琴所说的“军功章”就是三天后清晨的嫦娥五号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微波雷达极为关键。

2020年12月6日,嫦娥五号交会对接圆满完成,堪称教科书级。微波雷达在嫦娥五号任务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完美对接后,贺中琴悄悄走出机房,拿出手机跟家人短暂地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又投入到了工作中。那晚,她一直工作到深夜才回到家中。女儿从睡梦中醒来,扑到她怀里问她有没有得到军功章,军功章长什么样。累到不想说话的她,强打精神对女儿说:“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枚军功章就是那夜空中的月亮,你抬头就看见了……”

贺中琴说,能够参与国家重大工程,自己感到荣幸之至。她记得刚入职时导师孙武说过:“年轻人要把握机会,长本事,做点回头看任何时候都拿得出手的东西。”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贺中琴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以优异的成绩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21年3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联举办的海淀区“三八”红旗手的评选中,贺中琴被授予海淀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微波雷达首次引导载人飞船在太空实施径向对接,2022年6月5日10点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约6.5小时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交会对接,神舟十三、十四号相继实现成功对接,微波雷达功不可没。贺中琴与她的团队,屡立新功。

从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太空之吻”,到2020年嫦娥五号轨道器和上升器的“太空牵手”,再到空间站建造完成三次载人交会对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从载人航天地球轨道交会对接到嫦娥五号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神州十一、神州十三号载人交会对接,再到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微波雷达不断优化升级,在我国航天科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谓“十战十捷”。十年间全战全胜的背后,是贺中琴和微波雷达研制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

至今记得贺中琴在人民网《青年说》节目录制现场所说的话。那天,她回顾了自己与微波雷达之间共同成长的许多趣事之后,感慨地说:“从2002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算起,屈指算来,2022年是我与航天结缘的第20个年头,也就是说,我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是在实现航天梦的奋斗中度过的。”是的,20年的光阴,贺中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她的青春与祖国的航天事业“完美对接”,在亲历了祖国航天事业一飞冲天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成长,从一名青涩懵懂的少女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航天女将。

谁说女子不如男?贺中琴在自己的岗位上,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用自身的努力与奋斗书写着新时代女性的光荣与骄傲。

猜你喜欢
交会神舟载人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2019年,水交会来了!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与
载人大戏再开场
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