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校合作中沟通与合作问题的思考与应用

2022-07-06 22:03汪静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7期
关键词:班主任家长

汪静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在社会化的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可分割、至关重要、必须相互合作的枢纽环节。本研究以笔者亲历案例为思考对象,探索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策略,解决教育沟通中的实际问题,为构建和谐的家校合作环境提供建设性的思路。

关键词:班主任  家长  沟通与合作

前言

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已脱离教育的孤岛,并自然延伸至家长及所属社区的社会环境之中。现代教育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家庭的餐桌交谈、睡前故事、常识普及、父母奖惩态度以及线上线下各种游戏与生活经历等诸多学校之外的教育场景,与学校合力,共同构成影响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本文以“关于家校合作中的沟通与合作问题的思考与应用”为主题,从家校合作、高效行动以及经验成果等方面,研判良好教育生态的实践思考。

一、家校共育中沟通与合作的相关概念

(一)沟通与合作

沟通与合作,就是社会中的人以各种方式充分且完整地表达自己的信息、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本文中,沟通与合作指家校共育中学校与家长之间完成互动交流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探讨家校合作的因素,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实现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增强自我要求的工作技能之一。在家校共育中,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应满足两大条件:一是班主任与家长所传递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二是班主任或家长应当积极交流学生的动态,当对方对学生在学校或家中的表现存在疑问或质疑时,及时解答或探讨解决对策。

(二)家校沟通

乔伊斯·L·爱波斯坦曾指出,家校沟通定义为学校与家庭之间关于学校计划及学生的进步方面的沟通。

罗伟娟也对“家校沟通”概念作了详细界定,具体来说,家校沟通是一项相互合作的行为,行为的共同目标为孩子,家庭和学校通过语言、思想、心理等多方面进行的信息传递。综合以上定义,家校沟通为学生、家庭提供信息,融会贯通学校、学生、家长、老师的想法和感受,致力于推进学校项目和学生教育的进展,并在家庭和学校的了解和反馈过程中,最终获得家庭和学校的思想一致和情感交流的效果。

(三)家校共育

我国教育研究者马忠虎提及,家校合作来自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两者共同发力,和谐配合,使得学生能够同时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学校的指导,双方互为引力,培育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维观和世界观。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家校合作有两个含义:一是家庭与学校组织的合作,二是家长与教育者的合作。两者内涵都包含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一项双方工作的互赢,并在这个过程中融汇成合力促进儿童教育。于此,笔者得出结论,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给予孩子的共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要得到家庭更多的协助,家庭也应当反哺学校,给予学校更多的教育支持。

二、沟通与合作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儿童教育都被赋予极为神圣的使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学校与家庭应该合作共行,更加紧密地沟通,营造孩童教育的高质量氛围。同时,在促进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父母应当时刻谨记沟通、合作与共育之间的关系,沟通是实现家校共育的前提条件,合作是基本途径,共育是最终目标,高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充分凝聚教育力量,反映了教育教学的最高水平。

现实教育情境中,即使众多老师与家长都深知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仍然难以脱离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探寻到最有效、最适合双方的沟通方式,一旦沟通与合作机制缺失,就会直接影响学校对中小学生的评判和管理,阻碍父母对孩子的及时引导和帮助,进而制约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且不利于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良性互动。

根据吴方红对中小学家校交流现状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迫切需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家长“渴望知情,希望交流”的心情是迫切的,但他们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沟通方法、途径或交流机会,大多数家长普遍认为:“怎样与孩子沟通,怎样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对家长来说是一道新课题。”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家校合作,是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校能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学生父母展开有效合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态度,这无疑对教育培训成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标志着沟通与合作的问题的解决,对家校共育模式的创设极为有利。家校共建,良好合作,是集教与学的重要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阵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家长亦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地推给学校,两者各分其职,和谐配合,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健康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家校共育中应用有效的沟通与合作策略,一方面有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效率、质量,并且赢得家长的认可和帮助;另一方面能够启发家长更高效地教育孩子,在关怀中拉近双方心理距离,进一步塑造学生的健康性格,培育其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

三、家校共育中沟通与合作的现状及原因

(一)家校共育中沟通与合作存在的问题

过度依赖新兴手段。伴随着科技的发展,QQ群或微信群已经成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主要阵地,双方通过线上方式沟通交流,传达学生的在校表现或发布学校、班级的重要通知。那么,班主任便很少进行线下家访,与学生的互动不到位。

班主任缺乏沟通与合作经验。家校共育的沟通质量取决于班主任能力的高低,往往有经验的班主任更擅长家长的溝通工作,更能取得优质的沟通结果,而工龄过短、经验较少的班主任不懂得如何开展与家长间的沟通工作。

沟通内容重学习少思想品德。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班主任更多的是注重询问、表彰或评价学生的在校成绩,却很少涉及孩子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问题,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而且违背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式目标。7DD25BAC-E525-4444-BDDE-59A637356A41

(二)家校沟通与合作低效的原因分析

当家校沟通低效甚至没有效果时,学校和家长都应当及时反思沟通效果不畅的原因何在,然后针对性制定解决对策并加以改正。举例来说,当家长询问班主任,通过这次聊天,孩子的情况是否有明显的改善,作为班主任,除了认真倾听、积极配合之外,更需要询问家长,是否明确孩子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家长都是明了存在的问题,但是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家校沟通的困难已然存在,家长希望通过班主任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开展、如何走进孩子心中,让孩子感受被关注、呵护和关爱。在家校共育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家长直接忽略家校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没有耐心和时间去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面对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班主任在家校沟通的时候,必须对家长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并且进行设身处地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家校共育对孩子智育、德育等五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带领家长共同制定对孩子的教育计划,才可能真正看到孩子的问题并得以改善。

四、家校沟通的可行性途径探究

(一)家校沟通模式的成功机制探讨

家校合作的内在动力:大环境来看,内在动力因素越多,产生的压力就越大,收获的成效会越加明显。同时,当某一动力元素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例如班主任的更换,或是学生家庭突发事件的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校合作的成效,甚至可能导致合作的终止。因此,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家校合作,更应将其作为制度化发展,形成所有人的教育共识,使得家校合作不再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能够长远地服务于儿童成功教育。

家校合作的行动逻辑:对于学校和教師、家庭和家长而言,家校关系问题主要是合作行动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形成了一个密集的问题域,学校应该在该区域内占主导地位。以班主任、老师为行动主体,依据不同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家庭阶层文化,形成家校合作的沟通体系。与此同时,家长参与合作的深度与主观能动性,亦取决于学校通过正面角色责任感的渗透度而定。

家校合作的责任模糊化:家校的责任和边界,本质是家校关系所决定的。从社会结构来看,家庭和学校作为不同的社会组织,一直处于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因此,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更偏向于双方跨界合作的行为,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效融合、依存发展、模糊边界。只有建立家校的工作情感关系和共享理解,再不断地平衡与协调,通过共同的活动来进行情感积累,最终边界感逐渐消失,建立家庭和学校的良好关系。

(二)家校沟通模式的应用策略及案例分析

其一,沟通效率优先保障。班主任在完善沟通方式之时,必须保障每个家长都在群内,同时做到及时通知,如若出现通知没有到位的情况,也要做到单独电话联系,确保通知到人。

其二,当面沟通或家访,更加体现真诚。即便是高效的线上沟通方式,也无法传达班主任的真诚态度,因此,班主任亲自用语言沟通、感化,能够发觉更多家长的内在情绪。谈话过程中,做到有备而谈,明确目标,倾听慢言,换位思考,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其三,沟通前应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班主任知道学生问题所在,才能与学生家长开展针对性、实效性的交流,那么家长在看到教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后,会消除心中顾忌,积极配合教师的家访工作。

案例一:以小A为例。作为典型的“学困生”,孩子的学习能力尚好,但学习态度总是起伏不定。在与其同伴的交流中得知小A有玩手游的情况,且多半是在夜间。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笔者提前做好小A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情况的调查,明确谈话目标,决定请家长来校沟通解决手机问题。在与小A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处处体谅尊重家长的生活难处,并及时倾听给予家长共情之感,适时帮助家长,表达双方教育的共识,最终达成教育理念与方式的一致,进行更易入心有效的关爱式谈话,使得小A未来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案例二:以小B为例。小B与同学玩闹时受伤,事件虽然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了妥当处理,依旧受到了家长的关注,小B家长立即打电话来学校了解情况,说孩子时常受到对方威胁,言语间听得出对事件处理的不满。第二日课间,我请两个孩子分别就昨日课间一事撰写情况说明,要求客观全面且写上事后的想法,并分别进行了沟通,在全面了解情况后,我提前预设了谈话中可能会涉及的问题,例如课间安全、同学相处、父母角色等。与小B家长面对面交流,诉说了小B受伤的真实情况,同时,表达求同存异、就事论事、共同陪伴孩子成长的立场,更能够避免强化家长间的情绪冲突,让家长更多地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

结语

家校沟通,是一门沟通的艺术,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良方。如何促进教师的沟通能力,有效开展家校合作,是厘清班主任沟通能力的重要行为指标,甚至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基于笔者的浅薄研究能力,本文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尚待完善提升。笔者将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深入探索,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1]罗伟娟.关于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4.

[2]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7.

[3]蔡梓瑜.澳门家校合作发展路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5:13.

[4]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97.

[5]吴方红.中小学家校沟通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6):1.

责任编辑:丁 蔚7DD25BAC-E525-4444-BDDE-59A637356A41

猜你喜欢
班主任家长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当代家长不易做
家长错了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四个恐怖童话故事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