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022-07-06 05:18喻欣楠叶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喻欣楠 叶强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了解“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价值,剖析其意义及影响,有利于高校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育间的关系,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推动大学生积极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意义及工作特征入手,提出一系列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意见,可有效推动高等教育系统性发展,并引导学生从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维度中,感受思想政治的魅力;还可以形成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社会主义国家办学实力,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关键词] 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5G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处置机制研究”(2020SJA0383);202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一般项目“基于能力本位和协同治理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21JSJG653)

[作者简介] 喻欣楠(1984—),男,湖南宁乡人,硕士,南京体育学院党政办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研究;叶 强(1979—),男,湖北嘉鱼人,博士,南京体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2-0041-04[收稿日期] 2021-10-21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意义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与优化,意识形态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越来越受到众多专家与学者的关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契机构建“三全育人”联动体系,有利于构建双一流高校,也能促进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形式逐渐明确,课程思政的发展也使高等教育迈上新的台阶。在时代的呼唤下拓展高等教育内涵,开拓中国式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及制度自信,并优化传统教育环境。

(二)促进教育合力形成

虽然我国在逐渐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改变高等教育模式,但目前教育资源仍存在配置不合理等现象,造成相关资源浪费。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强化人力与物力资源配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彼此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完美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不均衡问题,占据意识形态前沿阵地,滋养大学生思想,提升教育安全感,使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完美的协作体系,促进教育合力形成。

(三)强化教育引导功能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强化价值观引领,也能拓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例如,可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构建时,融入革命教育和红色文化,使大学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促進其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新时代大学生的前途命运与中国梦紧紧相连,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梦实现的价值和作用,才能积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具备思想政治素质,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做贡献[2]。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征

(一)开放性

高等教育本身具备开放性特点,需要积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现状转换教育形式,“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也具备此特征[3]。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完善过程中会根据外界变化,创新教学视角和教学模式,以期推动内因与外因相互协调,打破传统高等教育的封闭性状态。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使教育环境有不确定性,在动态化格局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需要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互联网使大学生接触多元化思想的机会增多,因此,积极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引导大学生提升辨别能力,促进其适应多元化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优秀接班人。

(二)连续性

“三全育人”体系在时间与空间方面都具备连续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能弥补传统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教育空白,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甚至在工作中都能切实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关乎意识形态教育发展,也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保持连续性特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与工作全过程,可使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融合,凸显高等院校的教书和育人功能。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也是统筹多方教育资源的最佳途径与手段,可使高等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三)网络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构建的“三全育人”体系本身具备网络性特点。所谓网络性是指“三全育人”体系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向外传播,既有双向传播,又有单向传播,会改变传统教育格局及教育形式产生连锁反应,确保学生在动态化社会环境中分清主次,感知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处不在,体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价值和发展意义,切实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不同形式存在,可充分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能实现高校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助力素质教育在新的十年中走向辉煌。

(四)系统性

“三全育人”体系本身具备系统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是育人,构建立体化育人模式,也是期望所有教育因素相互关联。具体来说,全员育人是期望所有育人主体参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发展,而全方位育人体系是期望所有空间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过程育人体系是期望实现教育整体的融会贯通。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系统性特点,可强化对大学生的针对性及科学性培养,也能体现对大学生的尊重,并助力大学生强化对自身薄弱点的针对性提升,促进其个性化成长。B9524050-0FC7-4600-AEE1-3694540A7DBA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路径

(一)夯实“三全育人”理论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特色社会主义式教育[4]。“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全面普及,其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得以凸显,对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及影响。“三全育人”是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追求构建特色化理论教育形式,根据我国发展需要助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积极传承和发扬,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提供针对性指导,有利于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可使世界各国认知我国建立的特色化社会主义。了解历史发展进程,感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理论价值,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有利于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化教育形式,提升其立体化和科学化,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多元化形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构建“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并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强化个性化引导,才能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完善“三全育人”联动体系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需要积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联动体系,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发展提供助力[5]。信息技术的普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过程中,普及面更广,但也同时为其全面发展提出挑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是一条完整的线,利用实现全员育人的契机,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可以以点带面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宽度,强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全方位了解,并借助互联网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性和科学性发展。例如,辅导员可利用信息技术随时随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利用沟通互动,全面了解大学生思想状态,并选择合适契机,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大学生工作和生活中的全方位融入。专业教师、辅导员、党建部门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同时可利用全员育人推动全过程育人体系优化与创新,借此机会构建“三全育人”联动体系。在全过程育人体系构建时,也要以此带动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发展,全员育人体系、全过程育人体系、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有机融合,可打破传统扁平化教育,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入学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教育中。全过程育人体系的全方面展开,必须具备系统性,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一味向前。根据大学生需求,为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制定不同的育人举措,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死角,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及效率[6]。而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可为全员育人发展明确定位,提升“三全育人”体系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强化对学生的全方位关怀,使学生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处不在。由此可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相辅相成,具有共同促进作用,完善联动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第一步,也是完善“三全育人”体系的关键一步。

(三)创新“三全育人”运行模式

第一,构建全员育人模式。所谓全員育人需要高校多个部门及教职人员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打破传统依赖于课堂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以教辅人员为例,教辅人员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因此应积极推动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全方位优化,加强对学生的系统性服务,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就业观念,助力学生提升职业核心素养。以高校的保卫人员为例,保卫人员暴力维护校园秩序和积极强化对学生的关怀、以身作则感化学生,二者效果完全不同。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全员育人体系发展,并利用互联网助力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和互动,可激发大学生提升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引导其主动规划发展方向。第二,构建全过程育人模式。很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兴趣与热情,迫切希望快速融入大学生活中。因此,高校教育人员应积极引导新入学学生认识校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避免大学生因升学压力的消失而失去自控力和自制力[7]。目前我国将高校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就业率也成为体现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就业创业教育中积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引导大学毕业生积极发展提升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第三,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全方位育人机制构建时,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明确不同部门的教育职能和教育责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而进一步健全“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四)优化“三全育人”保障措施

确保“三全育人”体系的有序运行,需要相关措施保驾护航,并完善传统监督体系,才能促进其针对性创新与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第一,构建权威评价及审核部门。相关评价小组要由专业学者和专家参与,可由政府部门积极牵头构建相关督促体系,以提升审核部门的权威性,进而促进高校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审核和评估的重视与关注,及时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解决,促进大学生积极成长[7]。与此同时,学校应积极构建自省自查机构。自省自查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与关注,也是了解学生关键发展节点的重要机会。根据全程育人及全方位育人的特点,促进高校开展全方位自省自查,有利于全过程评价制度的落实。第二,健全全过程评价体系。依据“三全育人”体系发展的需要,构建全过程评价体系,需要了解评价体系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确保评价的全方位及全过程展开。例如,从大学生初入校园到毕业,都应对其进行全方位了解,甚至还要对毕业生进行系列性追踪,以期了解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三全育人”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奠定良好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重点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权威性。素质教育要求推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协同发展,这就需要在“三全育人”体系构建时,加强对多元化教育载体及教育模式的全方位考量,希望以此针对性解决目前高校存在的育人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三,积极完善奖惩机制。完善奖惩机制,可确保高校全体教职人员强化对相关评价体系的重视与关注。将评价结果与教职人员的晋升和绩效挂钩,能使其端正思想,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且,相关评价结果也会影响学生的最终学分,这也会使学生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并利用教育改革与优化契机,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能力,以此有效提升“三全育人”保障体系的价值,使相关奖惩制度成为推动“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形式。B9524050-0FC7-4600-AEE1-3694540A7DBA

全員、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随着教育转型和升级,我国已从多维度认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契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形式,希望有效提升大学生爱国意识与责任担当意识,完善素质教育格局,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早日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杨明佳,任冉.新时期“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社会科学动态,2021(10):47-51.

[2]常亮.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21,19(5):108-110.

[3]张瑜.新时期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8):48-49.

[4]刘敏,徐宏伟.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模拟法庭实践课教学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9):159-161.

[5]梁文惠,杨克,许海军.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改进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8):67-68.

[6]扈雅璐,帅雨婷,宫奕波.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公关世界,2021(18):125-126.

[7]高向杰,李月.数字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数智转型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3(5):63-68.

On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all Education”

YU Xin-nana, YE Qiangb

(a.Party and Administration Office,b.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14,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China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standing the val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all education system and analyzing its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are conducive to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tarting from the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and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guide students to feel the cha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dual dimensions of time and space. Besides, it can also form Chinese-styl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running schools in socialist countries, and contribute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Key words: three-al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B9524050-0FC7-4600-AEE1-3694540A7DBA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