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一流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2-07-06 08:17姜艳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双一流产教融合

[摘 要] 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各层次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抓住契机,建设一流专业,为学校更好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在具体建设中,以应用型特色课堂、校企协同育人、课程资源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学院、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为着眼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发展实践和路径,希望能够对同行高校提供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 双一流;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流专业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浙江省国际贸易学线下一流课程;浙江省教育厅国际贸易实务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作者简介] 姜艳艳(1977—),女,吉林白山人,硕士,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管理与技术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2-0117-04 [收稿日期] 2022-01-30

引言

2019年4月,教育部推出《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这一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正式启动。这为不同层次本科高校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1]。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目前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才能赢得未来的竞争。并且,“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作为浙江省首批應用型示范高校,紧抓“双一流”建设的契机,重新对专业进行精准定位和培育,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师资,优化专业结构,办出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同时,发挥一流专业建设的辐射作用,通过一流专业建设带动其他相关专业的建设。

一、学校定位与专业定位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由金华市浙中教育集团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举办,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于2008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学院是浙江省首批“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坚持“双学双融”发展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力优化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不懈奋进。

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的培养目标,坚持“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了解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和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法律与惯例,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晓最新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英语交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

二、一流国贸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于2020年9月被列为院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由于专业建设效果突出,2021年3月份被列为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笔者带领国贸教研室教师团队进行了一流专业的建设与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是根本,开展应用型特色课堂教学

应用型能力培养贯穿整个课堂设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项目驱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情景式教学、PPT展示演讲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项目式教学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与时俱进,聚焦前沿动态,设计新颖教学内容,引入了最新出版的《INCOTERMS 2020》通则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电商直播等最前沿与最新动态的国贸知识。

(二)着力课程资源建设,打造一流“金课”

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国家级、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全力打造一流“金课”,发挥一流“金课”的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国贸教研室教师与智慧树合作,“国际贸易实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已经全面上线运行三个学期。教师把课件和相关资料传到智慧树平台后,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国际贸易学”和“国际贸易实务”两门核心课程已经被列为浙江省一流课程进行建设,出版教师自编教材两部,根据省一流专业建设指标,下一步准备申请省级教材。

(三)以赛促学,校企协同育人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大赛,进一步加快推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为了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将竞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如把竞赛谈判要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开展一次竞赛中的发布会演练等。通过企业调研、企业精英进课堂、企业导师制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创造有效的实践环境。通过比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赛调研,任课教师也了解了外贸企业对学生素质的需求,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做到与市场、企业接轨,与时俱进。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最为突出的一大属性便是应用性,所以,加强校企合作十分必要。推行企业精英进课堂活动,邀请10多个企业基地的20多位企业精英进入课堂,讲解职业素养与动手技能的有机结合,辅导竞赛,分析实战商业案例,积极培养学生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所需的职业素养、经营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聘请企业家为创业导师,邀请行企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毕业论文指导、合作指导比赛,全面实行多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建立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校企签约实习基地,截止到2021年底,国贸专业已经与中外运、中国邮政等知名企业签订实践基地协定,提供岗位20余种,输送实习生200多人,加强了和企业的联系,提高了留金率,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使培养人才模式有了方向。

(四)依托特色产业学院,产教融合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3]

对标国际贸易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成立一个特色产业学院。基于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学院支持下成立跨境电商直播中心。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基地提供政策咨询、直播实训、创业孵化、乡村公益直播、视频制作、直播大赛等一条龙直播电商实践平台。未来,基地将聘请企业导师团队进行共同培养直播人才、合作编写直播教程等深入合作。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贡献力量,真正做到产学研融合发展。

(五)课程思政,培养家国情怀人才

根据思想政治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为:主要培养具备家国情怀、人文关怀、世界胸怀,拥有国际视野、时代视角、高远视界,扎实推进立德树人落地生根,努力做到专业扎实、学养厚实、作风务实,中西融通、古今贯通、文理联通,将国贸人才立身养德的坚守、开拓创新的追求和胸怀天下的担当融入血液,力争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通过多次企业调研与企业座谈,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各项比例(见图1),其中属于思想政治人文素养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总共占到60%,远远超过占比为23%的业务素质[4]。

目前,“国际贸易学”已经被立项为院级思想政治示范课,“国际贸易专题”立项为在线网络开放课程。注重“术道”结合。结合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形势和热点问题(如疫情影响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引导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研究方法探讨国际贸易问题,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发掘“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5]。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知行合一:重合同,守信用。切入点为如果不守诚信,将损害国家的声誉,要有大局观,树立中国商人良好的企业形象。家国情怀:同政治上对我国友好的国家进行交往和交易。中国的朋友就是中国企业的朋友,国家和企业是命运共同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国富民强。

三、专业建设中的短板与举措

师资力量薄弱,打造校内校外两支教师队伍。目前,国际商贸教研室共有10名专业教师,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8名;教研室5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师资力量以青年教师为主,高职称教师比例比较低,而且大多数青年教师从高校到高校,没有企业实战经验,师资的科研能力和实战业务能力比较薄弱。师资力量是应用型本科建设一流专业的根本支撑和核心,所以必须提升师资的高级职称比例和应用型技能,推动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打造高效的校内校外教师团队。

(一)校内师资队伍提升举措

学院顶层设计,通过全职引进、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若干高水平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作用,借助教学团队、人才项目等形式,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积极推进母体学校专业带头人引进工作,制定《关于母体学校专业带头人引进办法》,组建专门工作组。后5次赴上海财经大学本部,聘用学科专业带头人54名,与校内133名青年教师实现教学科研的结对帮扶,有效搭建青年教师与教授沟通交流平台。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教师,不断优化了专业教师结构,建设了一支师德良好、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项目,8位教师考取了跨境电子商务师、网络营销直播师和国际贸易实务师等证书,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形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校外企业师资引入举措

目前,虽然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很多,如邀请行企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但是缺乏规范的用人制度和长效机制,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建议学院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建立选聘行业协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的有效路徑。

四、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和规划

整合资源与集中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中心,将专业发展思路逐渐转移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

(一)学院发展层面

2022年,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配合做好平稳高质量转设的文章,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认真谋划做实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文章,充分发挥合作办学的优势,全面做优“双学双融”的文章,从类型、规格、层次上对学院应用型本科建设进行科学的定位,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匹配金华的建设路径,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对接金华的经济战略发展和布局。

(二)一流专业层面

为地方经济服务,是一个专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及价值根本所在。金华市委书记凌志峰在2022年落实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把金华商贸服务业长板拉得更长。充分发挥自贸区金义片区的“龙头”作用,用足用好新一轮义乌国贸综合改革试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政策,持续深化“产业集群+跨境电商”,2022年力争新型国际贸易额突破3800亿元。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大批国际贸易人才作支撑[6]。一流专业要服务地方发展,主动对接金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重点制造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突出地方特色,促进产学研结合,拓宽人才培养领域,提升服务金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专业定位更加贴近金华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集群特色的要求。坚持立足于本地、本区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结语

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为紧扣专业定位,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专业定位,挖掘专业特色。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科学论证并清晰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建立并落实校企合作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机制,明确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质量标准,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将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同时,将思想政治伦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线灌输传统教学方式,向引导、互动、讨论、体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全面打造一流的应用型本科一流专业。

參考文献

[1]孟凡欣.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径[J].科技风,2022(2):23-25.

[2]娄雪,宋姣.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3):49-53.

[3]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A/OL].(2015-08-16)[2021-07-1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8/28/content_5538105.htm.

[4]李婧,郭天奇.对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22(1):59-63.

[5]谭琼,钟芸香.课程思政视域下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9):66-68.

[6]2022经济工作这样干!金华市委书记凌志峰谈落实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N].今日浙江,2022-01-21(1).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Taking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of Zhejiang Colleg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JIANG Yan-yan

(Offic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jiang College, Jinhua, Zhejiang 321013, China)

Abstract: The national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all level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build first-class major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In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we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haracteristic classroom,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 construction, building a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ollege and cultivating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which integr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Taking the majo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and path of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to the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double first-clas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双一流产教融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