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强的解释

2022-07-06 10:26孙春祥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孙春祥

摘要:从物质基础方面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强,容易忽略了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强是指共同强盛,其正确的理解关系到理想问题、信仰问题、道路问题、制度等问题。

Abstract: the curr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sperity” in Core Socialist Values stays on the materialistic level, which is misleading. It lacks the social awareness in Socialist nature. Prosperity is common prosperity, concerning  idealism, belief, development path and institution.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强盛;社会意识

Key words: prosperity, common prosperity, social awareness.

“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富强,就是人民的富强和国家的强盛。富强在于富民,即人民富强”,“富强还在于强国,即国家强盛,体现为国家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1]104  是全国统编教材的观点。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社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社观)是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更不能与物质基础等同。

一、强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解释社观,要从社会意识出发。目标实现后的共同强盛的物质状态,不是社会意识强的本身。只有我们认识到社观的性质是社义的社会意识、精神旗帜,才能在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下,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价值基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下简称社系)的战略任务,在全社会树立起了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有力地统一了全党思想、凝聚了社会共识。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观的意见》提出:“社观是社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观的强必须体现社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这是旗帜问题,方向问题。

二、社义性质社会意识中的思想、理想、信仰、中国精神、道德法律思想等主要体现共同强盛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了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2]495 这里强调了共同的富裕、共同的强盛。共同强盛是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兴旺发达状态。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3]32 社观中的强首先体现在政治法律思想上。政治法律思想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4]109胡锦涛指出:“社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义先进文化并吸收入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我国社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5]162-163把社系与政治法律思想相结合,会得出结论:共同强盛主要表现在政治法律思想、理想、信仰、中国精神、道德思想中。

共同强盛表现在信仰、理想的精神动力方面。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理想指引方向,信仰决定成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威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将继续指引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三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是培育和践行社观要坚持的原则之一。强必然体现在理想信念、共同理想上,形成和体现出强大正能量。

共同强盛还表现在道德法律思想、中国精神方面。习书记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6]16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社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价值表达,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7]100社观中的强体现为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提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观中的强是共同强盛,表现为国家、民族、人民在社义性质的政治法律思想、理想、信仰、中国精神、道德思想方面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道义力方面的强,物质上的强是社观上的强在现实中的实现状态,不是社观上强的本身。社观上的共同强盛通过政策、法律制度、政治设施等在社会存在中不断得到落地落实,在现实上实现共同强盛,体现出社义性质的社会意识强大的反作用。

参考文献:

[1][7]《思想道德与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毛泽东文集 (第6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

[3]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23).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F0E0793-8215-471C-A66D-02B3D4748941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