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其研究

2022-07-06 14:59郭钟山
客联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

郭钟山

摘 要:生产过程的必要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但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些无形财富也需要必要劳动的耗费,当然也是社会总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衡量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应该从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来衡量。只有如此,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轨迹

在《资本论》的第一卷中,马克思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思维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容,尽管劳动价值理论至今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思想光辉,但是在多年后的今天,也出现了它所无法解答或者当时并没有涉及的问题:第一,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理论所处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是指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已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已大大增强。第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划清了劳动與剥削的界限,揭露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也存在生产商品的劳动。劳动价值理论既要应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要应用于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要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等。第三,马克思虽然十分了解世界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作用,但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劳动的分析,基本上抽象掉了国际市场这一重要因素。但当前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商品交换已越出一国范围,要素资源跨国流动。国际分工将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的范围内进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那么,应该怎样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赖以建立的全部基石,而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人类一般抽象劳动。价值不是存在于商品中的一种什么固有元素,而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者以社会必要劳动量为基准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价值不同于使用价值 (效用) ,也不同于它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或价格。资本 (生产资料) 、土地 (自然资源) 与劳动共同参与了使用价值的创造,但不可能参与价值的创造。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如果否定了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就等于否定了劳动价值理论,也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经济学说。因为围绕着创造价值的源泉是什么,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一方和以资产阶级经济学为另一方的论争已经进行了一百几十年。早在十九世纪初期,以萨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把价值混同于使用价值(效用),提出了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生产资料)、自然(土地)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认为既然三要素共同创造了效用,创造了价值,所以在收益的分配上,三要素的所有者应该各得其所,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他的这个理论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接受和发展,其基本的观点一直沿用至今。

马克思对萨伊的生产和分配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萨伊的理论是“庸俗的”、“荒诞无稽”的谬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流派尽管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它们在价值论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反对“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个重要命题。从而是否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就成了区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水岭和试金石。既然认为资本也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做出了“实际贡献”,认为价值创造是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的,那么他所说的“价值”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的“价值”了。我们可以承认这里提出的是一种价值理论,但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当然也不是什么新理论。既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也就不能说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或发展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因此生产过程不仅有体力劳动的耗费,而且有脑力劳动的凝结,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同样重要。他指出,为了生产一个商品,需要包括工人、监工、经理、工程师等等充当不同角色的人员,形成“总体劳动者”。在总体劳动者中,有的人用手工作,充当直接的体力劳动者或者做十分简单的粗工,这部分是简单劳动;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等,他们用脑力工作,这部分劳动是复杂劳动。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其创造的价值可以比简单劳动高出若干倍。但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是使用机器设备、离原料加工最近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者,特别是当时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马克思尽管论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的作用,但也没有专门论述科学技术创造价值的问题。现在情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工作是效率最高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在传统体制下,不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成果虽被用于生产经营中,创造了实际的经济效益,但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有的科技人员由此得到了应有的精神鼓励,增加了无形资产。但这种“无形资产”实际上是“无资产”,经济上得不到实惠,这是对科技工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对科技工作者合法利益的非法剥夺。必须对科技工作创造价值给予充分重视,必须在分配方面充分体现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性,鼓励技术参与分配;必须把科技创新成果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物质利益上激励科技工作者从事技术创新,推动科技不断进步。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也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主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确立,都需要劳动至上、劳动者本位的经济理论来支持,也就是需要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来支持,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依靠西方经济学是无法承担这个重任的。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否定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难以立足,因为在经济理论上说不清的一些问题,在政治理论上也会说不清,说不顺,从而导致理论体系的混乱。会出现社会主义的信仰危机,这不仅不利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不利于中国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坚、袁振亚《关于扩大再生产公式的再探讨》,《江苏经济探讨》,1998年第期。

2:陈佳贵、黄群慧《经济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3:温小雁《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工业化思想初探》,《历史教学》,2001年第7期。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1992),中央文献出版社。78050C95-0CC8-4E87-A68A-E46587963BE7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体现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劳动公有制是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可能出路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