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

2022-07-06 05:46舒雅雯
客联 2022年4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

舒雅雯

摘 要:川北大木偶剧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木偶艺术,无论是表演风格,还是表演技巧,均可体现出古时木偶艺术的精华,且具有惟一性,由此可见,活态传承川北大木偶的意义重大、价值很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川北大木偶剧为例,从多个方面就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传统戏剧;活态传承;大木偶剧

一、前言

川北大木偶剧既是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还是全球极为罕见的一种木偶剧种。大木偶的尺寸大小与真人极为相似,且四肢轻便灵活、五官均可灵动,人所能够做到的动作,大木偶基本都可实现,而一些人不可做到的动作,大木偶也可完成,被奥布拉兹佐夫(前苏联功勋演员、著名木偶表演艺术家)称赞为 “中华民族艺术的冠冕”。学界和业界对川北大木偶的起源有2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先秦时代木偶艺术的遗存,第二种说法是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由移民传入,但由于无足够的史料证据来支撑,但按照旧木偶头像的时间,川北大木偶剧至少有200~300年的历史。川北大木偶剧在旧时曾经风靡于川北地区,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只残留了四川省仪陇县的“福祥班”,而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于2016年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建立了“四川省大木偶剧院”,目前全国能够表演川北大木偶剧的剧院也只有四川省大木偶剧院。毋庸置疑的是,川北大木偶剧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木偶艺术,无论是表演风格,还是表演技巧,均可体现出古时木偶艺术的精华,且具有惟一性,由此可见,活态传承川北大木偶的意义重大、价值很高。本文以川北大木偶剧为例,就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进行研究。

二、开设全日制学历教育传习班

为了能够对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好地活态传承,建议开设全日制学历教育传习班,以此来为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和制作人才。以川北大木偶剧为例,2018年6月,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充市文广旅局就一起共同创办了川北大木偶剧传习班,分为2个方向,分别是川北大木偶制作班与川北大木偶表演班,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参加川北大木偶传习班学习的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之后,就颁发中专文凭;在校期间,学生同时学习理论文化知识与川北大木偶剧专业知识,住宿费、学费、杂费均由政府兜底报销,学生每个月还会有700-1200元的补助,让这些学生能够安心地在传习班学习。若能够通过高职院校考试,那么就可进入到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大专班学习,学习内容为川北大木偶剧的高阶课程,传习班学习时间共计为“3+3”年;待毕业之后,优秀生则有机会进入到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工作。

三、立法保护为扶持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指明方向

為了能够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促进地方戏曲剧种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国家文化部于2013年颁布出台了《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但是迄今为止,很多地方政府均为针对该方案制定出地方性的法律法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无地方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传统戏剧类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性传承只能是“空中楼阁”。建议各地人民政府与四川传统戏剧类院团、高等院校、非遗文化白虎促进单位等合作,来共同推动地方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以川北大木偶剧所在地的南充市为例,2021年11月4日通过了《南充市传统地方戏剧保护条例》,对包括川北大木偶剧在内的南充市传统地方戏剧进行全面保护,除了明确规定其传播途径、传承方式、保存形式等,还为传统戏剧类物质文化遗产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构建起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值得其它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时学习。

四、非遗文化进社区,齐做传统文化守护者

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载体之一,当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社区,那么必将能够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承载着满满的文化内涵。包括川北大木偶剧在内的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若要由舞台走进群众,那么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有针对性地邀请四川省大木偶剧院的专业老师、川北大木偶剧的“非遗”传承人、扎根于川北大木偶剧研究的学者走进社区,与社区群众沟通交流,向其讲解与川北大木偶剧相关的知识,让川北大木偶剧在社区、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扎下根,以后才有可能会“结果”。当然,待条件成熟之后,还可定期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本土中小学文化校本课程纳入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定期开展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活动,培养小讲解员,让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下一代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加大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一)正确应用网络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信息传播方式出现了巨大的革新,各类社交平台、新媒体平台、直播平台等不断地涌现出来,对包括川北大木偶剧在内的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既有挑战之处,又有机遇空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类“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出不穷。源自于川北地区的川北大木偶剧的受众面相对不多,在全国知名度还处于较为有限的状态。川北大木偶剧的活态传承,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关注,需要社会大众对其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唯有如此,方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有鉴于此,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应该要正确应用网络平台,建立健全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川北大木偶剧优秀剧目的在线播放、非遗传承人在线直播等,并通过互联网来与观众进行深入地交流与沟通,切实增强川北大木偶剧的传播影响力。

(二)深入融合当地旅游资源来进行推广

川北大木偶剧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地域特点来开展推广,将川北大木偶剧的活态传承与当地旅游资源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满足文旅协同发展的需要。当前,南充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正在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旅游产值逐年提高,已经成为了宣传或推广川北大木偶剧的重要契机。川北大木偶剧是南充市重要的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理所应当要与南充市的旅游产业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对南充市的旅游环境及资源进行利用,不断丰富南充市的旅游内容,让南充市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当然,南充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之后也会反过来促进川北大木偶剧的活态传承。例如: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可与南充市境内的阆中古城景区、凌云山景区、太蓬山景区等合作设立川北大木偶剧的演出剧场,既可让游客体验到南充地区的人文艺术,又可欣赏到南充地区的美丽风景,还可增强川北大木偶剧在市外的社会关注度,进而促进川北大木偶剧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行明,王雁.大运河沿线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以山东地方戏为例[J].艺海,2021(07):115-117.

[2]李冲.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脸谱的当代传承研究[D].东南大学,2021.

[3]曹晋一. 洞下槽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灯戏的文旅融合探究[D].湖北民族大学,2021.

[4]黄海莲,陈金燕,谢红.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广西贵港市平南牛歌戏为例[J].歌海,2020(05):49-52.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
艺术职业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实践探讨
以“非遗”市场化促进“非遗”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研究
蒙古族音乐活态传承之衍变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川剧活态传承的价值研究
青林寺谜语的活态性特征及传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