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白头翁汤治疗热毒炽盛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2022-07-06 08:59代汝伟高志远刘秀丽徐智广
西北药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热毒白头翁症候

代汝伟,高志远,刘秀丽,王 蕾,徐智广*

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沧州 061001;2.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沧州 06100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慢性复发性炎症为 特征的消化内科常见病,临床早期表现为血性腹泻,后期伴有黏膜脓血便、腹痛、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结肠镜下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伴有颗粒变化,周围有隆起的肉芽组织和水肿的黏膜、溃疡[1]。白头翁汤为中医经典名方,既往研究报道显示,其用于湿热内蕴型UC,疗效较好[2]。本研究在西药常规用药(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基础上,给予加味白头翁汤治疗热毒炽盛型UC,观察其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辅助T细胞1(Th1)/辅助T 细胞2(Th2)平衡、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热毒炽盛型UC 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研究设计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纳入我院收治的68例热毒炽盛型UC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编号为01~68号,采用电脑编号随机抽取模式,将奇数患者纳入对照组,偶数患者纳入治疗组,各34例。治疗组:男20 例,女14 例;年龄为25~67 岁,平均(45.68±6.39)岁;病程为6个月~7年,平均(2.31±0.51)年;结肠病变部位:左半结肠17例,右半结肠11例,广泛结肠6例;初发型22例,慢性复发型12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1 例;年龄为28~65岁,平均(46.74±7.10)岁;病程为5个月~8年,平均(2.41±0.56)年;结肠病变部位:左半结肠16例,右半结肠14例,广泛结肠4例;初发型20例,慢性复发型14例。2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 年·北 京)》[3]中 对UC 的 诊 断 标 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4]中的诊断标准,辨 证分型 属“热毒 炽盛证”,主症:大便可见脓血或血便,血液量多,排便频繁;发热;腹痛明显。次症:伴有腹胀;伴有口渴症状;里急后重;烦躁不安。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

①患者入院均经肠镜检查确诊,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疾病处于活动期,改良Truelove和Witts标准中关于重度UC 标准:每日黏液脓血便次数≥6 次,体温超过37.8℃或脉搏超过90次·min-1或血红蛋白<10.5 g·L-1或血沉超过30 mm·h-1。③年龄为20~70岁,性别不限;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造血系统疾病及伴有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患者;②合并精神障碍疾病患者;③感染性肠道疾病患者;④合并免疫性疾病、结直肠癌及其他肛门疾病患者;⑤既往有肠道手术史患者;⑥过敏体质者;⑦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①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耐受或因其他原因退出研究的患者;②治疗依从性差者;③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无法继续完成治疗者;④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规格:50 mg,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100 mg+50 m L 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每日2次;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规格:0.25 g,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口服0.5 g,每日3次。以上用药均连续用药4周。嘱咐患者在用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给予饮食指导,选择低脂流质或低脂少渣半流质食物,避免牛奶等含乳糖蛋白食品。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加味白头翁汤治疗。组方:白头翁30 g,黄连6 g,黄柏10 g,三七10 g,秦皮9 g,槐花30 g,黄芪10 g,虎杖10 g,金银花20 g,青蒿10 g,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浓缩至400 m L,早晚各1次温服,疗程为4周。

1.7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包括便血、腹痛、发热、里急后重、口渴、腹胀以及烦躁不安,每项按照症状,以无、轻、中、重计为0、2、4、6分。(2)血清指标:治疗前后晨取空腹静脉血6.0 m L,抗凝离心处理后,取上层清液置于-70℃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T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二胺氧化酶(DAO)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3)记录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8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评价。临床缓解:经治疗后,患者便血、腹痛、发热、里急后重、口渴、腹胀以及烦躁不安等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疗效指数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疗效指数较治疗前减少≥70%~<95%;有效:经治疗4周,患者上述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疗效指数较治疗前减少≥30%~<70%;无效:用药后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减轻甚至比治疗前更严重,疗效指数较治疗前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缓解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候疗效

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2,P=0.002)。见表1。

表1 2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n=34)Tab.1 Comparis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CM symptoms between the 2 groups(n=34)

2.2 中医症候积分

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便血、腹痛、发热、里急后重、口渴、腹胀以及烦躁不安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n=34)Tab.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CM syndromes between the 2 groups(±s,n=34)

表2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n=34)Tab.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CM syndromes between the 2 groups(±s,n=34)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 P<0.05。

组别 时间 便血/分 腹痛/分 发热/分 里急后重/分 口渴/分 腹胀/分 烦躁不安/分治疗组 治疗前 5.21±1.18 2.79±0.76 1.58±0.38 4.68±1.20 2.1 0±0.33 2.87±0.55 2.38±0.51治疗后 1.16±0.35ab 0.63±0.18ab 0.41±0.15ab 1.10±0.31ab 0.77±0.20ab 0.62±0.15ab 0.58±0.13ab对照组 治疗前 5.13±1.26 2.83±0.80 1.61±0.36 4.59±1.08 1.98±0.29 2.91±0.60 2.40±0.49治疗后 2.34±0.40a 0.91±0.25a 0.82±0.17a 1.48±0.35a 1.01±0.24a 1.14±0.28aa 0.83±0.15

2.3 Th1/Th2细胞

2组治疗前血清IL-2、IL-4、IL-10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2和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IL-10和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n=34)Tab.3 Comparison of Th1/Th2 cytokine levels between the 2 groups(±s,n=34)

表3 2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n=34)Tab.3 Comparison of Th1/Th2 cytokine levels between the 2 groups(±s,n=34)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 P<0.05。

组别 时间 IL-2/(pg·m L-1) IFN-γ/(pg·m L-1) IL-10/(pg·m L-1) IL-4/(pg·m L-1)治疗组 治疗前 28.57±5.28 28.01±3.66 30.30±5.35 13.57±2.5 8治疗后 15.26±3.87ab 12.65±1.29ab 45.18±6.69ab 24.26±3.66ab对照组 治疗前 29.59±5.73 27.87±3.66 31.10±6.03 14.10±2.81治疗后 20.78±3.66a 17.28±2.06a 38.92±6.29a 20.66±3.70 a

2.4 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

2组治疗前血清DAO 和HIF-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DAO 和HIF-1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比较(±s,n=34)Tab.4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function index(±s,n=34)

表4 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比较(±s,n=34)Tab.4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function index(±s,n=34)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 P<0.05。

组别 时间 DAO/(U·m L-1)HIF-1α/(ng·L-1)治疗组 治疗前7.16±1.68 80.31±13.51治疗后 4.10±0.97ab 45.25±5.97ab对照组 治疗前 7.21±1.76 82.10±14.08治疗后 5.35±1.20a 60.22±7.32 a

2.5 免疫功能指标

2组治疗前,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显著改 善(P<0.05),且 治 疗 组 治 疗 后 的 血 清CD4+、CD4+/CD8+和NK 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n=34)Tab.5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2 groups(±s,n=34)

表5 2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n=34)Tab.5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2 groups(±s,n=34)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 P<0.05。

组别 时间 CD4+ CD8+ CD4+/CD8+ NK治疗组 治疗前 26.46%±3.13% 29.46%±3.22% 0.96±0.28 13.94%±3.29%治疗后 36.25%±4.41%ab 25.27%±2.26%ab 1.43±0.31ab 17.85%±3.76%ab对照组 治疗前 25.89%±3.30% 30.07%±3.19% 0.98±0.26 14.08%±3.30%治疗后 32.77%±4.29%a 27.36%±2.37%a 1.08±0.30a 16.08%±3.66%a

2.6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出现头晕1例、恶心呕吐1 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对照组中出现头晕2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3例、浑身乏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47%,显著高于治疗组(χ2=10.983,P=0.001)。但2 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均未经干预,停药后消失。

3 讨论

UC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西医认为,UC 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有关[6-7],中医将其归属于“久痢”、“肠澼”、“便血”等范畴,认为与患者脾气虚弱有关,或情志失调或饮食不洁(节)均可导致该病,病位在大肠,与肝脏、脾胃、肾脏、肺脏等功能失调相关,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8]。UC 活动期多属于实证,湿热蕴肠、气血不调为其病机,而重度患者则以热毒、瘀热为主[9]。因此对于热毒炽盛型UC 患者,则应以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为主。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本症多由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10-11]。白头翁汤中,以白头翁为君药,性苦寒,归大肠经及胃经,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与黄柏味苦,性寒,共为臣药,黄连可清热解毒、燥湿厚肠[12];黄柏可泻下焦湿热、泻火除蒸,两者合用,共奏燥湿止痢之效。秦皮可清热燥湿,收涩止痢,因本证有赤多白少,故用以止血。上述四药合用,共为热毒血痢之良方。三七可化瘀止血、活血止痛;槐花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之效;黄芪可补气固表、托毒排脓;虎杖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青蒿可清热凉血,退热;加甘草调和诸药[13]。全方共奏清热凉血、解毒祛湿、燥湿止痢、散瘀止痛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较对照组的79.41%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便血、腹痛、发热、里急后重、口渴、腹胀以及烦躁不安症候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这与既往研究[14]报道相符,提示加味白头翁汤治疗热毒炽盛型UC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肠道存在抗炎和促炎因子动态平衡,Thl/Th2 细胞平衡直接影响机体病原菌感染、免疫反应[15]。IL-2与IFNγ为Th1细胞分泌的介导免疫应答因子,IL-4与IL-10为Th2细胞分泌的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因子,IL-2与IFN-γ若过度分泌,可提高抗原呈递能力、促进炎症发生,而IL-4与IL-10是可抑制的促炎因子,其在血清中水平提高可下调氧自由基分泌量,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16]。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的血清IL-2与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IL-4与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提示加味白头翁汤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优化Thl/Th2细胞免疫应答,改善UC 患者Thl/Th2 细胞平衡状态,逆转促炎、抗炎因子失衡状况。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白头翁有明显的抗炎、杀菌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黄柏、黄连以及黄芪也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抑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秦皮可抗氧化、抗病毒、抗炎镇痛以及抗病原微生物[17]。

既往研究显示,U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衡和T 淋巴亚群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减弱情况[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DAO、HIF-1α和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D4+、CD4+/CD8+和NK 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AO 与HIF-1α为评价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常见指标,在低氧应激环境中,HIF-1α水平增加,可修复肠壁组织,以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当肠黏膜功能受损时,血清中的DAO 水平增加[19-20]。本研究结果提示,加味白头翁汤可降低低氧应激时血清HIF-1α和DAO 水平,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说明加味白头翁汤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型UC患者,可促进患者肠黏膜营养功能的恢复,止泻后,肠道内液体及营养物质可进行有效吸收,从而有利于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快速恢复,改善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47%,这可能与加味白头翁汤的免疫调节功能有关。

综上所述,加味白头翁汤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型UC患者效果满意,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 细胞平衡并下调血清HIF-1α、DAO水平和激活免疫功能有关。

猜你喜欢
热毒白头翁症候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验案浅析
丁书文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特色
想改名的白头翁
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症候透析及对策
热毒宁合阿齐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5例临床观察
不同产地白头翁药材的有效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