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2022-07-06 16:102021年吉林考生
课外语文 2022年10期
关键词:瞬目大山深处彼岸

⊙2021年吉林考生

“对于没有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人生的航船上,理想就是最好的方向;青年的彼岸上,理想就是最美的芬芳。乘风破浪,一苇以航,理想之路,当如此。

古人曾以射箭为喻,强调理想于人的重要性。我以为,以目标为舟,以方法为桨,以意志为风,青年一定能披荆斩棘,踏浪而往,驶向理想的国度,收获人生的幸福。

确立目标,热爱不息。

正如汪曾祺所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青年人一定要张开心灵的眼,发现自己的真爱所在。理想,是“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小战士陈祥榕长眠于雪山的模样;理想,是黄文秀大山深处兰谷遗芳远的馨香;理想,是“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的樊锦诗的孤勇……表面上,他们的选择令人费解,放弃舒适圈而身处异境,实际上,正是因为心中那团火燃得正盛,因为他们思想境界崇高,灵魂的呢喃,心灵的呓语,皆因责任而生,因热爱而行。理想是甘甜的泉,在疲惫焦渴时甘之如饴,让人生旅途虽困难重重,也好风常伴。

把握方法,智慧追梦。

“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选择正确的方法,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庖丁“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正是掌握了正确的办法,才能避开不必要的麻烦。智慧的选择,不是逃避,而是更好地出发。物理学家胡克也正是及时放弃了不适合的文学,转向对物理的研究,才有了著名的胡克定律。也许在追梦途中,你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但只要积极探索方法,一定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坚定意志,追逐理想。

追逐理想,不唯有“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豪迈,亦必有“粗粝能甘,纷华不染”的持守。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投身核潜艇研究,单一枯燥的计算,精细到每个零件的称量。可人生能有几个30年?正如全球青年领袖杨璐菡所说:“这甚至是一个终生的事业。”可少年有的就是无限的激情与骄傲,就像张晓风言:“少年振衣,岂不可做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少年逐梦,红日初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拼搏奋斗,来日方长;追随本心,雄行关山,人生有常,而理想亦无常。故而,只有坚定意志,拼搏奋斗,才能在人生之海上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

我驾着一叶轻舟,驶向理想的彼岸,看惯了暗沙浊浪,心中依旧快意……

【简评】

审题准确,思路清晰。作文材料中说“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考生能紧紧抓住材料中的“理想目标”“方法”“意志”,文章前两段开宗明义,亮出观点,并在后面就观点分列三个小标题,从不同方面分别展开阐述,其思路清晰。

旁征博引,论述充沛。全文有大量引证,从汪曾祺的“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到张晓风的“少年振衣,岂不可做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从庄子到陆游,再到梁启超,可谓旁征博引,文采斐然。考生还列举了各个领域的人物事例,无论是长眠于雪山的小战士陈祥榕,还是大山深处兰谷遗芳远的黄文秀;无论是隐姓埋名30年,投身核潜艇研究的黄旭华,还是“心归处,是敦煌”的樊锦诗,抑或是全球青年领袖杨璐菡,均妥帖合理,可谓事例翔实,承载丰富。

四字短语,两两对称。这是文章一大亮点。题目“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开篇便不俗;中间三个小标题,各自两两对称,工稳整饬;结尾部分“少年逐梦,红日初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拼搏奋斗,来日方长;追随本心,雄行关山,人生有常,而理想亦无常”,更是将对称句式推向高潮,其行文酣畅,气势磅礴。

猜你喜欢
瞬目大山深处彼岸
彼岸
瞬目反射在面神经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儿童频繁眨眼为何
幸福不在彼岸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大山深处 忠实履责
大山深处的希望
大山深处的小姐姐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
小儿频繁瞬目26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