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2022-07-06 10:07刘舒玮
客联 2022年9期
关键词:价值实现价值意蕴新时代

刘舒玮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本文着眼于新时代的时空定位和深刻意义,突显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新时代的内在关联,明确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价值是拨开当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重迷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意识形态环境;根本价值是为大学生奋进民族复兴新征程提供强大思想基础,凝聚起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磅礴力量;基本价值是激发大学生实现人生出彩的主体动力,砥砺大学生为实现崇高理想奋勇拼搏的坚强意志。与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价值、根本价值、基本价值相对应,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澄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迷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领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进而整合大学生的人才力量,以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融合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境界、砥砺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意蕴;价值实现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i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另一方面,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就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无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大学生要切实“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到主力军的身份转变” ii,除了需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还要树立起远大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此才能真正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文着眼于新时代的时空定位,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的挑战及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潜藏的困境入手,通过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这些挑战和困境的应对,试图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作出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其价值实现路径,以期彰显新时代坐标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的内涵解读

(一)新时代的时空定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iii十九大报告对于新时代“五个是”的界定,可分别从时间坐标轴和空间坐标轴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在时间坐标轴上,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iv。其一,新时代是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的历史时期一脉相承的时代,简而言之,是我国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而非另立“主义”、改旗易帜的时代。对新时代的历史溯源,是从历史纵轴上对新时代性质的根本把握,表明新时代承继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用积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果向共产主义目标慢慢靠近的可持续模式,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一直在社会的前方。” v其二,新时代又是与十八大以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相比有了质的飞跃的时代,是以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积累的成果为基础、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更高目标的时代。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出的,“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vi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是在继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總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标的胜利完成之后,再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有对已取得的成就的依托,也有对发展中的不足的警觉,致力于解决已达到的总体小康所存在的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问题以及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大而不强”的问题。而继2017年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来,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vii总之,新时代是继改革开放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基于新时期所取得的成就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时代。

在空间坐标轴上,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viii就中国本身而言,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大有可为、团结奋斗实现新时代新的更高目标的时代。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在新时代要完成的更具长期指导意义的任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民生上的生动呈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形象表达。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归根结底要依靠中国人民自身的努力,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华大地上自力更生推进民族复兴的时代。就整个世界而言,新时代是世界舞台愈发活跃着中国身影的时代。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不是与世界隔绝的“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在紧密联系的世界整体中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新时代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新发展的时代,也是整个世界在中国的发展中获得更大裨益、世界历史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潮流中不断走向前进的时代。

(二)新时代的深刻意义

与新时代的时空定位相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ix从新时代的时间定位来看,如前所述,新时代是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来的历史时期一脉相承的时代,反映在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在重重磨难中奋勇崛起的历程上,则是继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飞跃之后向强起来迈近的时代。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将站得更稳固、更有底气,富得更普遍、更深层次,不断向强起来迈近直至实现伟大复兴。从新时代的空间定位来看,如前所述,新时代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发展的时代,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舞台上日益瞩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中国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在更高的起点上迈向更高的台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也使得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由追赶西方现代化成就的“跟跑”发展到能够与西方现代化成就并驾齐驱的“并跑”,再到如今的在某些方面以独特经验引领现代化的“领跑”, x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xi,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既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胜利,也使世界看到了社会主义在21世纪新的发展可能。

二、新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厘定

以上从时空定位和深刻意义两方面对新时代作了整体的把握,即新时代是承沿改革开放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积累的成就为新起点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还是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明确新时代的基本内涵是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的必要前提,接下来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作出界定,由此明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新时代的内在关联,并进一步引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的集中体现。这里所说的理想信念教育,指的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xii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即引导大学生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指向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向往与追求,并自觉担当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使命。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教育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属于意识形态教育的范畴,旨在引导大学生以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拥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因指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归宿而具有一定的超越性,但决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悬浮于现实之上与现实相割裂的,相反地,“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是以实际手段追求实际目标的实际行动” xiii,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的最终达成,离不开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现实的努力。而社会个体的努力,不仅受社会理想的指引,更直接地受到关于个体自身发展目标即个人理想的指引,个体在为个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将在何种程度实现自身的价值,则从根本上取决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契合程度,因为个体的价值在根本上是在他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中得到体现的。因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的教育,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还包括个人理想的教育特别是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融合的教育,这既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真正得到实现的要求,也是理想信念教育对个体发展与个体价值实现的关切。

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厘定,可以看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新时代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首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容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本身就指向新时代的根本性质,即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通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向共产主义迈近的长时期中的一个阶段。其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象,是新时代奋斗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生力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未来走向。大学生只有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相融合,才能真正投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后继有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二)拨雾定向:澄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迷思

如前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归根结底要依靠中国人民自身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努力,是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大环境中进行的,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个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无法避免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资本主义势力虽不再明目张胆地通过武力殖民施展其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但其对他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却颇有愈演愈烈之势,“‘文化帝国主义更多地以大众娱乐、网络信息化等隐性形态对外进行文化殖民” xiv,企图通过更隐蔽的方式实现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颠覆和控制。而大学生与一般的受众相比,对外来事物的好奇心更强、接受能力也更强,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首重‘拉拢的对象” xv。再加上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判断能力相对不足,极易被资本主义国家的繁华表象所迷惑,甚至产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崇拜和向往、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和动摇,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极大挑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极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引导大学生透过资本主义的繁华表象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科学看待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澄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给大学生造成的思想困惑,使大学生“在对中国道路的认识问题上做到确认、确定、确信,在新时代的道路迈进中更加方向明确、信心坚定、脚步有力。” xvi

(三)凝心聚力:提供奋进民族复兴新征程的思想基础

正如本文引言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除了国际环境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国内环境的变化也悄然影响着新时代民族复兴新征程的进展。如前所述,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成就的积累,新时代既站在了改革开放成果所提供的更高起点上,也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不足之处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社会正处于解决‘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同步推进的阶段。” xvii一方面,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我国的发展目前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我们还要继续解决“发展的问题”,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虽然使得我国社会的物质文明很快发展起来,但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精神文明的建设却是大大滞后于物质文明的,人们的精神家园日渐荒芜,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滋生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强烈地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信仰,“理想被物质所俘虏,工具理性战胜并统率了价值理性,理想信念逐步让位于现实利益。” xviii以价值观的分化和理想信念的失落为突出表现的“发展起来的问题”,在成长于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大学生群体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而,在新时代由“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民族复兴新征程中,我们除了要继续解决发展的问题,还要充分重视发展起来的问题,“尤其要注重从精神层面建构‘强起来的精神要素。” xix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是“强起来”的重要精神要素,它能够使人们克服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和竞争性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使人得以超越眼前私利的束缚追求更高远的境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所倡导的崇高价值观念整合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散乱的错误价值观念,重新确立在“富起来”之后一段较长时期内被边缘化、虚无化的崇高理想和信仰,引导大学生站在长远的社会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自身的人生价值,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重任,由此凝聚起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重要生力军的磅礴力量,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奋进民族复兴新征程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

(四)砥砺意志:激发大学生实现人生出彩的主体动力

如前所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的最终实现,离不开一代代现实的社会个体的努力。“今天,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阶段。” xx 而中国梦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想汇聚而成的,是个人梦想的凝聚和升华,归根结底要在每一个中国人为个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得到实现,特别是离不开作为社会主义重要生力军的大学生的奋斗。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学生普遍成长于我国“富起来”之后“好日子‘不需期待、高质量生活‘不足為奇” xxi的环境中,似乎无须通过艰苦奋斗就能享有富足的生活,因而与经历了艰苦环境磨炼的父辈、祖辈相比,当代大学生显然缺乏为改变现状奋勇拼搏的主体动力。此外,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远离了革命战争年代残酷的革命斗争,承平日久的生活极易“形成一种轻浮和软弱无力的精神结构,让人只关心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个人利益、个人权利和个人感受,总之把视野缩小到个人” xxii,这就使大学生在树立人生理想时更倾向于对个人价值的关注,甚至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割裂开来,当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在社会中遭遇挫折时,部分大学生甚至出现“抱负少却常有抱怨、情怀少却常有情绪、冲劲少却常有冲动” xxiii的情况,缺少时代新人应有的家国天下的宽广胸怀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融合,既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长远需要,也是激发大学生实现人生出彩的主体动力、引导大学生在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融合中提升理想信念境界并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里砥砺坚强意志的现实要求。

三、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实现路径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拨雾定向

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拨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迷雾,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更加坚定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对于营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稳定意识形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价值。而“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说到底都有赖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就难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xxiv因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产生的,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才能由此进一步确立起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而“坚定的信仰必然始于对理论的自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首要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向大学生讲清楚“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讲清楚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基本规律,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已经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蓬勃发展的生产力造成巨大束缚的地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繁盛表象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自身作出局部调整之后暂时缓和其固有矛盾的结果,并不能使其固有矛盾得到根本的解决。要使受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进一步的发展,只能依赖于无产阶级争取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运动,因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xxv同时,也要讲清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过程的漫长性和曲折性,讲清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xxvi,引导大学生在明确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终将实现的同时深刻认识其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性甚至是暂时的停滞性,由此也能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解释当今资本主义暂时领先于社会主义的情况,拨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重重迷雾,使大学生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通达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凝心聚力

安全的、稳定的意识形态环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须看到,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仅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外在条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归根结底靠的是中国人民自身的努力,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潜在的中坚力量,更是肩负着重要的新时代使命。通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并自觉担当起新时代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凝聚起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生力军的强大力量,是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价值。如前所述,我国现阶段不仅要解决“发展的问题”,还要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在从‘富起来逐渐走向‘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 xxvii,不仅物质文明建设面临结构调整优化的艰巨任务,精神文明上由市场经济滋生的价值观的分化和混乱问题也亟待解决。而“理想信念的本质属于价值观念范畴,任何理想信念的形成都伴随价值观念的选择和判断” xxviii,价值观的分化和混乱解构了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失落和堕落又进一步加剧了价值观的分化和混乱,因而,“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应该特别注重做好正确价值引领教育工作”xxix,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相适应的崇高价值观,消弭价值观的分化和混乱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派生性原理理性分析当前价值观的分化和混乱现象,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既不刻意回避,也不过分夸大,客观看待事物发展前进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曲折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现实的超越性和引领性,充分挖掘大学生身边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号召大学生以这些典型人物为榜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杆克服当前价值观分化问题的干扰,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践行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注入新鲜血液。

(三)以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融合教育砥砺意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归根结底要靠中国人民特别是担当着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学生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与人生定向上,便是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在为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实现个人理想,每一个个体的个人理想的实现,最终汇聚成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达成。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相融合,砥砺大學生为实现崇高理想奋勇拼搏的坚强意志,对于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具有基础性意义,是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价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依托的唯物史观深厚理论与中华民族由辉煌到衰落再到为实现复兴上下求索的源远历史的有机结合,是“无产阶级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现实性表达”xxx,“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xxxi,对于升华大学生个人理想境界,砥砺大学生为实现理想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融合,一方面,要向大学生充分展现中国梦深厚的唯物史观理论根基与殷切的民族复兴历史情怀,绵绵用力,使大学生逐渐由“知”的明晰、“情”的触动走向“意”的坚定、“信”的升华直至“行”的实践;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强烈要求个体化、个性化的意义建构与价值实现”xxxii的个性特点,对大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注,引导大学生合理选择既能充分发挥自身所长又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的发展道路,既以自身所长增添提升自我的热情和信心,又以中国梦的伟大领航超越个人小我的狭隘眼界,赋予理想实现道路以高远境界的指引和坚强意志的助力。

注释:

i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ii 张尹.“四个自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彰显与实践落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6):67-71.DOI:10.15938/j.cnki.iper.2021.06.012.

iii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1.

iv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1.

v 杜飞进.让理想信念之光照亮新征程——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增信”的逻辑理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1-12.DOI:10.16822/j.cnki.hitskb.20210829.001.

vi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vii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光明网,https://m.gmw.cn/baijia/2021-07/15/34997423.html

viii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ix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x 韩庆祥.从实现强起来的历史起点上思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0):7-11.DOI:10.14117/j.cnki.cn11-3331/d.2017.10.002.

xi 出自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转引自:王红.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视野[J].学术研究,2018(07):6-9.

xii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86.

xiii 杜飞进.让理想信念之光照亮新征程——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增信”的逻辑理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1-12.DOI:10.16822/j.cnki.hitskb.20210829.001.

xiv 王雅坤,戴鋼书.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的价值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127-130.

xv 张尹.“四个自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彰显与实践落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6):67-71.DOI:10.15938/j.cnki.iper.2021.06.012.

xvi 张尹.“四个自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彰显与实践落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6):67-71.DOI:10.15938/j.cnki.iper.2021.06.012.

xvii 陈超,姜华.新时代境遇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态势与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65-68.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13.04.016.

xviii 陈超,姜华.新时代境遇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态势与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65-68.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13.04.016.

xix 周显信,许双双.论社会主要矛盾演进与我国三次“起来”伟大飞跃的内在逻辑——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作[J].理论探讨,2019(04):5-11.DOI:10.16354/j.cnki.23-1013/d.2019.04.030.

xx 杜飞进.让理想信念之光照亮新征程——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增信”的逻辑理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1-12.DOI:10.16822/j.cnki.hitskb.20210829.001.

xxi 曹峰,曹群.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进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134-137.

xxii 赵汀阳.哲学原旨主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01):12-14.

xxiii 虞爱华.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J].红旗文稿,2020(10):4-9.

xxiv 王红.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视野[J].学术研究,2018(07):6-9.

xxv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xxvi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xxvii 肖贵清,车宗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14-19.

xxviii 刘萍.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50-153.DOI:10.16580/j.sxlljydk.2019.07.035.

xxix 刘萍.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50-153.DOI:10.16580/j.sxlljydk.2019.07.035.

xxx 周显信,许双双.论社会主要矛盾演进与我国三次“起来”伟大飞跃的内在逻辑——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作[J].理论探讨,2019(04):5-11.DOI:10.16354/j.cnki.23-1013/d.2019.04.030.

xxxi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278.

xxxii 曹峰,曹群.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进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134-137.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张尹.“四个自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彰显与实践落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6):67-71.DOI:10.15938/j.cnki.iper.2021.06.012.

[3] 杜飞进.让理想信念之光照亮新征程——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增信”的逻辑理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1-12.DOI:10.16822/j.cnki.hitskb.20210829.001.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光明网,https://m.gmw.cn/baijia/2021-07/15/34997423.html

[6] 韩庆祥.从实现强起来的历史起点上思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0):7-11.DOI:10.14117/j.cnki.cn11-3331/d.2017.10.002.

[7] 王红.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视野[J].学术研究,2018(07):6-9.

[8]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9] 王雅坤,戴钢书.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的价值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127-130.

[10] 陈超,姜华.新时代境遇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态势与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65-68.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13.04.016.

[11] 周显信,许双双.论社会主要矛盾演进与我国三次“起来”伟大飞跃的内在逻辑——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作[J].理论探讨,2019(04):5-11.DOI:10.16354/j.cnki.23-1013/d.2019.04.030.

[12] 曹峰,曹群.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进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134-137.

[13] 赵汀阳.哲学原旨主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01):12-14.

[14] 虞爱华.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J].红旗文稿,2020(10):4-9.

[1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 肖贵清,车宗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14-19.

[17] 刘萍.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50-153.DOI:10.16580/j.sxlljydk.2019.07.035.

[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猜你喜欢
价值实现价值意蕴新时代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
解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下“微课”应用价值的实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