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

2022-07-06 09:15文斯晋汪一帆等
华声文萃 2022年7期
关键词:夹金山长征路长征

文斯晋 汪一帆等

沈尧伊(1943-)的长征史诗长篇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历时6年完成,共5集,926幅。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大型连环画,是中国连环画史上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连环画创作中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沈尧伊以饱满的创作热情,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划时代作品的创作中。他把典型人物与特定历史下的典型环境结合起来,将硝烟弥漫的战地拚杀、波涛汹涌的江河飞渡、崇山峻岭的天险奇袭、雪山草地的风云变幻等场景一一再现,烘染了长征这一历史的奇迹。

一张地图 激起画长征的强烈愿望

最初与长征的缘分肇始于学生时代,过去四十多年里,沈尧伊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重走长征路。196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的沈尧伊,被安排到1611部队画团史。在陈旧的团史资料里,他发现了一份1962年版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埃德加·斯诺曾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说:‘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关于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总有一天和这幅地图,从此,没有离开我的人生之路。”

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一页,长征的图像资料却近乎空白。“目前为止未见一幅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的照片,红二方面军有8幅,红二十五军有7幅。当我接触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觉得长征就是一个伟大的神话,为它留下图像史是值得我做一辈子的事。”沈尧伊说道。

1975年,已经在天津美术学院教了两年书的沈尧伊,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郭钧的支持下,获得了将《跟随毛主席长征》改编成连环画的机会,第一次踏上了长征路。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沈尧伊从江西一路来到陕北,通车的地方就乘坐长途车,不通车的地方就靠步行、骑马。此行归来,他创作了许多表现长征题材的油画和连环画,为后来《地球的红飘带》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连环画市场不再景气,革命历史题材也开始淡出创作主流。1987年,作家魏巍在《当代长篇小说》杂志上发表了《地球的红飘带》,这部讲述红军长征历史的47万字长篇小说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虽然面临市场压力,中国连环画出版社还是决定以这部小说为蓝本,改编创作大型连环画,用图像呈现长征史实。接到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社长姜维朴的邀约,沈尧伊与他一拍即合,怀着激动的心情,再一次踏上了红色的征途。

一条苦旅 沿着历史之路走进去

夹金山海拔4600米,横亘于宝兴县与小金县之间,终年积雪,气候恶劣。在当地民谣中,夹金山是一个“鸟儿飞不过”的地方。红军在川西北共翻越八座大雪山,过夹金山最为艰难。在一位藏族向导的带领下,沈尧伊开启了徒步翻越夹金山的路程。此行之艰难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因为缺氧,他们几乎一步一停,越向上休息的次数越频繁,登上顶峰用了整整8小时。

过了顶峰,方知下山更难。下山处背阴,雪深及腰,每一步都只能靠挪动。沈尧伊想尝试滑下去,向导忙制止,如果偏离路标,就可能掉进雪窝而丧命。好不容易下到雪线,两人膝以上还是雪,以下化成了冰水。几次摔跤的沈尧伊,感到里外都被汗水和冰水浸湿,脚也完全冻麻木了。直到夜晚九点,他们才登上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达维桥。

在川西北的草地,巨大的昼夜温差给沈尧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会儿晒得你脸脱皮,一会儿冷得你浑身发抖。那里的藏族同胞穿着皮袄,天热了脱下一条袖子,再热就把两条袖子都脱了,光着膀子,夜里降温再穿上。”他琢磨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场景,“当时是夏天,长途行军打仗的战士除了随身携带干粮袋、武器、子弹袋,还有一人一个布背包,东西太多,棉袄能丢就丢了。等冷风一吹,冰雹一下,只能靠红辣椒御寒。为什么这段路牺牲了很多战士,实地了解后才能够理解。”

在重走长征路中,沈尧伊也多次采访了健在的红军战士。“我画了各种各样的图,问当时红军使的是什么枪,背的是什么包,他们用文字概念讲不出来,但是依照图片可以说出‘这个对‘那个不行。”在《地球的红飘带》中,战士们的帽子并不是规格整齐、帽檐挺直和八角鲜明的,因为在长征艰苦的环境下,帽子不可能这么规整。当沈尧伊把画稿拿给老红军看时,他们欣喜地说:“对,我们当年就是这个样子。”

一部史诗 画好长征是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地球的红飘带》画了六年,每次经过长久的跋涉后,沈尧伊都会带着厚厚的写生稿和草图回来。这些宝贵的资料在房间里将他团团围住,“每当我画到那些地方时,一种熟悉和亲切感就会涌上心头,在脑海里,这些山、水和建筑是立体的,似乎是有生命的,每每使我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把这一切尽量多地告诉读者。”

沈尧伊画《地球的红飘带》的地方,是一间小小的、当西晒的卧室,“我经常画着画着,太阳就把我‘晒到房间门口。其实也不单单是为了躲日晒,因为房间里没有地方待了。”因为经济拮据,他从印刷厂按斤买来了印刷过的废纸,正面印着商家的商标,背面可以用来作画。“每张画要刷上三遍油墨,中间多次晾干,我的床上、窗台上全都铺满了画,再多就铺不开了,所以我每次只能做12張画。”

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地球的红飘带》横空出世,成为了中国连环画里程碑式的作品。1989年,《地球的红飘带》获得了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1991年再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一等奖。美术理论家蔡若虹认为其“创造了黑白画艺术的高峰,是我们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红飘带”;著名艺术家孙滋溪评价,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巨作、力作、是一部传世之作。”

1993年《地球的红飘带》创作完成之前,沈尧伊找到小说的原作者魏巍,希望他继续再写完长征故事,但是魏巍表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多年深刻研究长征历史的沈尧伊决心用连环画续写这段传奇,多次重走长征路,再度创作了《长征·1936》《征路星火》两部力作,完成了他的“长征三部曲”。“埃德加·斯诺所说的‘总有一天,终于在我这里实现了。”沈尧伊说。实现了“长征三部曲”的“胜利会师”后,他还将继续创作长征题材的单幅作品,那一条“红飘带”,永远是他痴迷的方向。

(综合中国新闻网、京报网)

猜你喜欢
夹金山长征路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回望长征路
追忆长征路
追寻长征路
夹金山下的等候
越夹金山
走好新的长征路
夹金山(外二首〕
图说长征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