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方高校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2022-07-07 20:16许英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黔南水族展览馆

【摘要】贵州地方高校博物馆同其所在地方院校一样,“地方性”“民族性”是其馆藏的最大特色,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师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是各馆工作的主要目标,它们一直在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而努力奋进。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作为贵州地方高校博物馆,通过藏品收藏与保管、开展教育活动和科学研究三个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梳理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做的实践和探索,为其他同类地方高校博物馆开展此类工作提供借鉴或参考。

【关键词】贵州 ;地方高校博物馆; 传承; 民族文化 ;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 G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8-199-03

【本文著录格式】 许英. 贵州地方高校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以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8):199-201.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jd050)。

贵州地区民族种类多,其中少数民族有54个,世居少数民族共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毛南、仫佬、满、畲、蒙古、羌等17个[1]。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有利于培养文化自觉,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贵州地方高校以“地方性”“民族性”作为其办学定位[2],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而位于贵州的地方高校博物馆更是义不容辞。

目前学者针对地方高校博物馆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从宏观层面把握地方高校博物馆的发展,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地方高校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建议等方面,这既包括从整体上研究全国地方高校博物的发展[3],也包括以某一地域的地方高校博物馆为研究对象来探讨这个地域地方高校博物馆的发展[4];二是从微观层面以个案研究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地方高校博物馆的发展[5]。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学者滕兰花的文章《高校博物馆精准服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路径探索——以广西高校为例》,这篇文章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特色专题课、特色民族民俗文化活動、校外群众性文化育人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活动来探讨高校博物馆精准服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6];文章论据充分,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但目前关注地方高校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果很少,本文以个案研究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即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为例来阐述贵州地方高校博物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所做的实践与探索。

一、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概况

南民族文化展览馆隶属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最早始于2006年为庆祝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而建立的水书文化展览馆,当时占地面积400平方米;2011年10月,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将水书文化展览馆扩建成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该馆从属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辅单位民族研究院,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从门口到馆内整体风格模仿干栏式建筑风格,少数民族风味浓厚。

展览馆设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毛南族等的脱贫攻坚成果展、领导关怀等基本陈列,主要以文字、图片、实物、投影展示系统四种载体来展示黔南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该馆现为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黔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基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二、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作为高校博物馆,“不仅具有公共博物馆的共性,即收藏、研究和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作为隶属于高校的个性,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的优势” [7]。因而,本文将从藏品收藏与保管、教育活动和科学研究三个方面来论述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一)藏品收藏与保管

藏品是博物馆最基础、最根本、最核心的工作,是博物馆的根,也是博物馆的灵魂。因此,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自建馆伊始就将藏品征集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之一。该馆一方面征集反映黔南世居少数民族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和毛南族等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藏品,另一方面致力于民族古籍的征集。

经过近十六年的努力,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的藏品征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览馆展品共计500多件(套),其中收藏少数民族服饰20套(件),布依族傩戏面具17面,铜鼓、芦笙、古瓢琴、竹点、月琴、大胡等民族乐器30件,牙舟陶器20件,石刻水书或图画11块,水族马尾绣7件(其中,马尾绣背带3件),织布机、推磨、鸟枪等生产生活用具100余件,黔南世居民族民俗文化珍贵图片100余幅,民族古籍中文献古籍原件水族水书、布依族傩书、毛南族文书等260余册(部),口碑古籍56张光碟。

民族古籍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依族傩书、水族水书、毛南族文书以及口碑古籍等记载了黔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是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目前有6部水书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这6本有明确年代的文献古籍对研究水族的社会历史起到正史补史的作用,是珍贵的一手资料。

该馆的藏品涉及了黔南世居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种类多,有较强的代表性,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的重要实物基础。

(二)教育活动

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博物馆。他“因授博物课动植矿之图画,不足以引起兴味;国文、历史课仅侍书籍讲解,不足以证事物”[9]而创办南通博物苑,以“搜集中外动植矿工之物,乡里金石,先辈文笔,资我学子察识物理”[10]。因此,高校博物馆自诞生之初就是以学科为基础,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为主要目的。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以民族学、民俗学、美术学、设计学等学科为基础,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作为发展方向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开放服务、举办民族文化专题讲座、成立学生社团少数民族研究协会等三个方面。

1.开放服务

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自开馆以来,年接待人数超过4000人。接待对象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新生和新进教师。新生和新进教师到校的第一堂课就是在该馆全方位地了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接受民族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类是本校学生和外校学生,包括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等。该馆作为我校在校大学生的教学实践基地,民族学、民俗学、思想政治理论等专业的师生经常在展览馆内进行现场教学;同时,当地的中小学校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附中、平塘县卡蒲小学等组织中小学生走进该馆了解大学里的博物馆和藏品背后的民族文化故事。第三類是外来参观者,如来学校参加学术会议、考察等学者及师生等。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作为我校的对外宣传窗口,来校调研或举办讲座的专家等都要到该馆深入了解黔南的历史文化。这些来访者有来自国家民委、中山大学、中国民族图书馆、贵州财经大学、教育部学位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台湾台东大学、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等国内单位的个人或团体,也有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法国、荷兰、罗马尼亚等外籍专家学者。

2.举办民族文化专题讲座或学术交流会

举办民族文化专题讲座或学术交流会,简单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本校的师生间或本校的师生与外来专家学者间可能会为彼此带来某一方面的新的动态、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方法等,会产生思想上的激烈碰撞,可能会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效果。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主要通过在校内举办民族文化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方式来为师生交流搭建平台。该馆曾举办“少数民族口碑古籍分类与定级专题学术研讨会”“黔南州民间文艺家与大学生面对面——民间文艺进校园学术交流活动”“家乡的节日·四月八——民族文化沙龙”“中国水书文化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11]等活动。

3.指导学生社团少数民族研究协会开展活动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研究协会成立于2014年,通过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节日、服饰等方面的历史文化和习俗,以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增进民族团结;成员以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毛南族、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民族研究院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自该研究协会成立以来,通过开展少数民族知识文化交流会,一起过苗年节、侗年节,组建双语宣讲队赴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宣讲十九大等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学生亲自展示、体验民族文化。

(三)科学研究

我们知道,博物馆科学研究包括藏品管理研究、藏品征集研究、藏品保护研究、陈列理论研究、陈列艺术研究、观众研究、藏品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等等[12],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藏品研究和相关学科研究上。完成了一些国家级、省部级、州厅级课题,有《水族水书语音语料库系统研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水书·八宫取用卷〉等六种译注》《苗族古歌通解》《水族史诗〈调布箜〉》《贵州苗族芦笙文化研究》《水书与水族民俗关系研究》《都匀水族迁徙史诗搜集整理与研究》《鼓龙鼓虎长衫龙研究》《水族口碑古籍搜集研究》等;出版了一些著作,有《水族—水书语音语料库系统研究》《〈莫友芝全集〉八宫取用卷译注》《水族民间禁忌解读》《贵州苗族芦笙文化研究》《水书阴阳五行卷》《水族地区碑刻文献探微》《水书字库》等;发表了一些论文,有《水族端节祭祖仪式与“忌油圈”——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板鸟寨为个案》[13]《论水族水书文献的保护与利用》[14]《贵州南部水族地区接米魂习俗调查——以都匀地区水族为例》[15]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自开馆以来,以传承民族文化为主要工作职责,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一是开展以征集水书等民族古籍为主的藏品征集工作,以实物的形式让师生真切感受、真实触摸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讲解民族风情、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体验民族文化活动等,用实际行动使各民族师生在情感上、精神上增强“五个认同”;三是开展科学研究,开展民族族源、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具体研究,使师生能深入了解和认识各民族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贵州省志 卷4 人口和计划生育[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7.

[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以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应用型为办学特色(https://www.sgmtu.edu.cn/xxjj_content.jsp?urltype=news. NewsContentUrl&wbtreeid=10448&wbnewsid=85999);凯里学院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应用型、教学型、开放型为办学定位(https://www.kluniv.edu.cn/xxgk2/xxjj.htm)。

[3]钟霞军,朱智德,韦威,等.新时代对地方高校博物馆发展的思考[J]. 大众科技,2019,21(12):154-156.

[4]刘榴.关于安徽省高校博物馆发展的思考[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5):285.陈小琼,李玉柱.海南高校博物馆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 山西档案,2018(5):86-88.邓微. 广西地区高校博物馆发展状况及策略探析[C]//博物馆致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广西博物馆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方蒙.贵州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 安顺学院学报.2018,20(6):86-90.

[5]黄伟林.高校学术型博物馆:文科实验室的一种存在形态——以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为例[J]. 教育观察,2020,9(41):128-131.徐家骥.地方高校博物馆的定位与特色探析——以咸阳师范学院博物馆建设为例[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2(5):87-89.秦炜棋.“文化融”视域下地方高校博物馆理念重塑与跨界转型——以百色学院博物馆为例[J]. 百色学院学报,2019,32(5):130-133.朱凤林,李伟中.地方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及共享——以玉林师范学院桂东南历史文化博物馆为例[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3):138-141.等

[6]滕兰花.高校博物馆精准服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路径探索——以广西高校为例[J]. 昆明学院学报.2021,43(1):61-67.

[7]耿超.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8]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之七:我院6种水书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 (sgmtu. edu.cn)

[9]南通博物苑编.南通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摘录[M]. 南通博物苑文献集,南通博物苑,1985年,第61页。

[10]张謇为博物苑所作匾额对联及有关诗文[M]. 南通:南通博物苑文献集,55。

[11]蒙景村,蒙耀远.中国水书文化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01):69-71.

[1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3]张兴雄.水族端节祭祖仪式与“忌油圈”——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板鸟寨为个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62-66.

[14]文毅.论水族水书文献的保护与利用[J].图书馆建设,2009(6):18-20,25.

[15]蒙耀远.贵州南部水族地区接米魂习俗调查——以都匀地区水族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32-35.

作者简介:许英(1990-),甘肃民勤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

猜你喜欢
黔南水族展览馆
日照水族舞蹈传承与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首都规划蓝图 讲述北京城市故事
绿色贵州引客来
眼力大考验
民族文化有传人
上帝的水族馆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黔南: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扎实推进
大交通时代
水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