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我 重建自我

2022-07-07 20:29
现代艺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情绪反应肖像参与者

肖像摄影几乎成为中国人在二十世纪的最重要的政治和公众文化的一部分。从人类学角度说,肖像的谱系也是民族志,是集体的灵象。2014-2019年,我每年12月把摄影棚对大众免费开放,拍摄人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反应。

拍摄现场我一般用3个简单的问题:今年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今年遗憾或者难过的事情是什么?对明年有什么期待?作为切入点和每一位参与者对话,对话过程中我用影像真实记录下每位参与者的情绪反应。他们的情绪如此真实、简单而令人感动。快乐时微笑、生气时皱眉、伤心时哭泣、恐惧时发抖。拍摄的次数越多,我越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去观察别人。

2019年,我开始为当下被社会认知为“流量明星”的人,私下拍一些暂时不被社会观看和标价的肖像。当这些“肖像”画面缺失了“脸”——这具有极强辨识度的面具、符号,只靠画面内很少的身体与物质的装扮呈现。只有我与被摄者知道画面内的人是谁。这是一个建立在双方信任基础上,“私密”的拍摄过程。

这些“没脸的肖像”是否可以从某种角度消减“流量”这个当下对人的数字化的衡量标准,以及人对“脸”的过分消费与依赖?

我通过拍摄让参与者从社会性身份中剥离出来,回归他们的本我,最后在我的梦境里借由这一具具“身体”完成自我的一次次重建。

黎光波

1992年出生于重慶。摄影师,策展人,《自然生长》艺术计划负责人。现主要进行个人艺术创作、艺术展览项目策划、乡村儿童公益摄影培养项目及品牌摄影创作拍摄等工作。作品通过生命个体对自然空间、公共空间下的无限关系进行展开。以摄影为主要创作媒介,行为、装置为次要创作媒介。曾荣获2019年《日常——时间的旷野》中外青年摄影师联展入围艺术家、2021年“贵州黄平国际在地影像艺术节”飞虎奖等。摄影作品和个人采访发表于《中国摄影》、中摄协影像中文网等数十家国内摄影学术媒体和社会媒体。

猜你喜欢
情绪反应肖像参与者
爱画肖像的木朵一家
地毯肖像
画肖像
当心,说谎会上瘾!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长
想象拥抱能减轻疼痛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伴有情绪反应和睡眠问题的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街头高尔夫
小心染上现代生活方式病
肖像雕塑的“形”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