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的策展理念与实践创新

2022-07-07 20:29崔念晗
现代艺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四川工业美术

崔念晗

一、展览综述——艺术辉映历史

“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于2022年5月18日在四川美术馆盛大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为学术指导,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承办。工程集采风、看稿、高研班、创作、评选、收藏、出版、展览、推广、公教等为一体,面向全社会征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和水粉水彩类作品共810件,经过三轮评审,展出评选作品100件,特邀作品17件,通过美术作品和文献资料,梳理和再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四川工业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雨同行的辉煌历程。

二、展览策划——史实与比较 位置与理念

主题性美术创作存在跨学科性的特点,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文学、艺术等诸多范畴的逻辑融合,显示出主旋律、历史性、叙事性和情节性的特点。此类美术创作首先要求遵循历史中的一个“主题”,进而展开严谨的学术性创作、历史情怀的经典表达和塑造时代的刀笔创新。

为使本次主题性展览突出文艺创造在民族复兴历史上立传留痕的担当使命,反映出本次美术创作工程的实施全貌,彰显其对当代美术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并挖掘关键词“工业”即四川工业发展历程中的重点与亮点,策划中并未简单地根据时间线索和画种进行板块划分,而是对评选出的所有作品展开调研,考察并确认画作呈现的历史图像,倾听创作者的思想与观念,将艺术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本质做到最大限度的表达。展览根据作品所描绘图像的历史线索,对其做出准确的纵向时间轴编排,与此同时,提炼出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横向重点史实,达到同一主题之下纵横交织,重心突出的展陈经纬轴。

本次创作工程的作品呈现,分为“百废待兴 只争朝夕”“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智启天府 制造强国”三个篇章。在策划先行的思路下,策划者积极联络相关博物馆、纪念馆,并得到省内社科专家、经济专家和党史研究专家的大力支持,广泛征集了历史资料,收集采风创作图像,构建出层次分明、信息量完备的四川工业发展的美术图史。

(一)“百废待兴 只争朝夕”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内忧外患、倍受欺凌的悲惨境地中看到了希望。这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深谙“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将亿万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组织起来,建立起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揭开工业化历程的崭新一页。建国初始,百废待兴,只争朝夕。这一时期,新中国经济与四川工业处于恢复期。至60年代,以国防工业为中心,牵动全局的大规模工业建设拉开序幕。国家工业布局在此时得到优化,使新中国在风云激荡的国际背景下稳步向前。第一篇章展示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川与新中国工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艰辛历史。

这一篇章中提炼了两个重点,分别是“三线建设”和“两弹一星”精神。1964年至1980年,党中央部署在我国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简称“三线建设”。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在祖国战略大后方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专业院校。四川被确定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占全国三线建设总投资的1/4。在自力更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个科学奇迹,孕育出中国人民在20世纪的宝贵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周光召、王淦昌、陈能宽、程开甲、于敏、郭永怀、彭桓武、邓稼先、朱光亚,9位元勋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三线建设时期来到四川绵阳梓潼,前后同两万多名科研人员在此“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三线建设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为四川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打下了基础,为新世纪的战略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工业根基,被称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行“一带一路”的前奏曲。

(二)“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只有工业化的中国才不会重陷绝境,不用以血肉长城去抵抗钢铁洪流。四川经过“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从生产基础生活资料到形成了机械工业、食品制造工业、纺织皮革工业、化学工业和冶金工业五大支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解放思想的重大决策,我国工业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工业布局不断调整优化,逐步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多城市为依托的工业梯度布局,对能源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逐步增加,“四川造”水力发电、天然气、电子计算机等产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四川人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创造的时代传奇,与改革开放共奋进的同时,四川也实现了自己的蝶变。第二篇章展示的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四川工业的发展进程。

这一篇章的重点之一是“工业新生 记忆人文”。嘉阳小火车、夹江手工竹纸和自贡井盐生产,是四川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老工业不断焕发出新活力,众多工业遗产经过保护、转型和更新,已成为独特的文化载体和文旅融合的典范。另一重点是“红色热土 绿色能源”。曾经谱写过壮丽红色故事的大渡河,如今已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化身为“高峡出平湖,彩虹架山峦”的绿色新水电聚集流域;从红色热土到绿色能源,四川的大江大河上,筑起了一座座绿色能源丰碑。改革开放后,四川的老工业开始了转型升级,能源水电工程呈现出绿色、蓬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态势。

(三)智启天府 制造强国

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备的国家之一,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国际贸易博弈的特殊时点,每一个门类都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党的十八大以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更是将工业强国战略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四川坚持不懈实施“工业强省”,全力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可再生能源、智能制造,越来越多的“四川制造”位列各类国家级甚至世界级重大工程。这一篇章讲述的是2012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四川工业的腾飞之姿。

第三篇章首先围绕四川“5+1”现代产业体系提炼作品,使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内容上完整呈现。其次,突出时代特色,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将我国跻身世界前列的高铁、航空、航天等领域着重展示。其中有众多科研、试验、产出、落成的环节,均在四川完成:我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都龙泉驿区的国际汽车城,国内最大直径敞开式岩石掘进机“云岭号”在中铁装备集团公司德阳工厂成功下线,首列“四川造”空铁列车在成都市雙流区举行挂线仪式,经营指挥中心位于成都的中国十九冶建造的“世界最美高炉”,由“国营132厂”蜕变为的“成飞”……这些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四川名片,是新时代强国风貌的最佳体现。

三、展览实施——研究与关怀 图像与空间

较之四川美术馆之前的展览,本次展览的策划和实施进行了创新实践,融入了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元素,丰富了公众的观展体验。

(一)跨学科性:选题陈列

展览开篇陈列着雕刻字通道,上面映刻着本次创作工程面向社会发布的100个创作选题,选题共11个大类,囊括了人物系列(6条)、城市与区域(15条)、遗址与地标(10条)、交通与水电(16条)、科技与研究(7条)、电子信息(6条)、装备制造(21条)、食品饮料与医药(6条)、能源化工(7条)、先进材料(3条)和数字经济(3条)。这100个创作选题经省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相关科研单位的修改、提炼和论证后面向社会公布。观众走过这一选题陈列区域,可以对四川工业要点达到全览效果,也可以看到策划方在创作工程的选题拟定上全面、严谨和科学的态度。

(二)阅:峥嵘岁月长廊

峥嵘岁月长廊设置为四川以及全国三线建设历史文献展示区,陈列着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和中国两弹城为本次美术创作工程提供的详实、准确的文献资料。涵盖“两弹一星”元勋在绵阳梓潼展开科学研究,科研工作者在简陋的“席棚设计院”中工作,出于保密将攀枝花改名为“渡口市”的信件和证件佐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初期建设场景,长虹、东汽、攀钢等三线建设川内龙头企业的初期生产景象等。

该区域内容以史实资料为载体,为观众营造了一处安静的文献阅读空间,透过峥嵘岁月长廊两侧,可以达到墙面作品与通道内文献的呼应,产生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的共鸣。

(三)听:工业高峰之声

此区域中,设置了代表中国工业腾飞发展的三个内容——“速度之声”“卫国之声”“航天之声”为重点展陈,三组墙面整体呈现出山峰形态。该区域所展示的三件作品分别是代表了中国速度的中国高铁《西成高铁》、航空卫国的《成飞护国梦》和高精尖工业中的航天科工业《九天揽月》。通过与作者反复沟通创作立意,深入了解作品内涵,策展团队将作品背后的故事配以实时声效,当观众驻足这件作品前,拿起耳机,便进入一个声效结合的情境。例如作品《九天揽月》,是一位曾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山区支教的老师所创作,在画面底部的台阶上,一双小小鞋子仿佛做好准备,迈向宇宙,而此时的声效中,可以听到山区孩子课间的欢笑、对航天知识的提问以及对神秘太空的遐想。希望通过此处的设置,引导观众关注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孩子们的启迪,让“天宫课堂”可以被更多的孩子和家长所看到,同时也希望通过第三篇章的航天内容展陈体现出工业发展助力载人航天事业,载人航天精神与第一篇章“两弹一星”精神一脉相承的历史脉络。

(四)视:纪录影像区

展览中设置了独立舒适的软座观影区域,这个区域中播放的是两部此次创作工程的纪录影像,对创作工程的实施过程、历史意义、美学价值等均有介绍,并采访到诸多参与本次工程的美术工作者,将他们对主题性美术创作、工业题材美术创作中的难点、重点与感悟一一记录,在其中我们可以听到这次大规模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来自专业领域的学科态度。另设置了采风图像展示区,通过投影机将六批次十条线路的采风图像进行展示,使观众了解创作工程实施的科学点位布局。这个区域设置在展陈动线的中间部分,给观众视觉和观展心理的暂歇区。

(五)感:动感VR和实时传输

展览的第三个篇章“智启天府 制造强国”中设置了一个充满动感的VR互动区域。这一区域采用无边界全视界等离子屏幕,从各个角度达到视距统一,进行实时图像捕捉。同时在该篇章尾厅设置了观众电子留言区,该区域利用跨屏实时交互技术、电容屏双触技术、实时生成动画技术和智能识别图形处理芯技术,呈现出小屏写字,大屏投映,无迟钝形变,达到零延迟信息的整合效果。留言区的文字将传送至美术馆观展前公共区域的“天府天工”光柱,在展览首尾处形成回环的情感连接,以实时互动打破常规静态展陈,呼应这一篇章高新技术工业的崛起主题。

(六)嗅:嗅觉盒子

本次展览为观众准备的伴手礼是气味不同的嗅觉盒子。每50位观众中将有一位在四川美术馆入口处获得一张立体明信片,明信片一面印有本次展览的作品图赏,另一面则是一个“工业小窗”。观众可翻开小窗揭晓这张卡片对应的嗅觉气息。若拿到的是代表传统冶金工业的卡片,则可以在展览尾厅外伴手礼区领取一个带有“燃烧与冶炼”气味的嗅觉盒子;如拿到的是代表航天工业与港口互联的“天空与海洋”,则对应天空海洋气息的嗅觉盒子。通过工业文字描述与相应气息相融合,为观众带去更深层的观展体验,希望观众看到工业的硬朗之余,也能了解其中承载的细腻情感,并把这些伴手礼作为观展的留念。如果工业的记忆可以伴随气息,这个区域便将嗅觉复刻。

四、展览结语——主题强化担当

本次“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作为一场主题性美术展览,力求做到文化地域、价值理想、资源跨界的融合,将策划的学术背景与审美感兴进行表达,尝试做到学科意识、空间意识、图像意识和文字意识的紧密结合。在其中我们可以读到,四川的工业发展是中国工业崛起的缩影,沧海桑田,一路伴随救国、立国、富国和强国之路。亦可以感受到,四川省文联凝聚主题性创作力量,带领四川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以主流担当的姿态,深入生活,热情创作,为伟大时代做出的抒写与见证。

四川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风雨同行。期待中国工业的自主化飞跃,更期待四川工业继续担当强国引擎,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强国与复兴之梦,于史册上谱写出一脉相承的壮丽篇章。

猜你喜欢
四川工业美术
四川移动
四川移动
美术篇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