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2-07-07 21:54张倩刘晶波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群文双减想象

张倩 刘晶波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是以阅读多篇相关文章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方式。小学“群文阅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多篇文章为阅读形式,阅读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思维更加宽阔。在我国第八次课改之后,尤其在国家“双减”落地之时,小学怎样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呢?笔者结合团队开展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生要多读书、多积累,在“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学的“减负不减质”怎样开展?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量的积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那么群文阅读教学会不会是语文教学“减负不减质”的突破口呢?

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學时,多采用单篇文章来进行教学,“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群文教学中,教师每堂课都要引导学生阅读几篇主题相关的文章,这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完成了新课标中对阅读量的要求,同时,大量的阅读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群文阅读”教学以点带面,触类旁通,思辨融通的阅读方式无疑最适合知识增值环境的需求。群文阅读是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一组文本,根据一定议题进行文本的建构与解构。文本的组合并非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基于互文理论,在建构主义视域中,选择或主旨相近或写作手法相似或情感表达同源的文本,进行重组与重构。从学习的主体对象来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初期,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按照学生的成长节律,把握好每个学年段课内外阅读指导的核心,并坚持实行“群文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速度就会一点点地被训练出来,同时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实行“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太注重学生发出的质疑,这样一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受到了阻碍。而群文阅读的实施则能够改善这一问题。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择的文章都是主题相关的文章,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自主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分析、归纳、对比的能力,教师在给予学生指导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群文阅读的本质目标不是让学生多读几篇文章,而是希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能够合作学习、交流想法、集体建构,进而共同发展。最终目的也是长远的,让学生通过探究式的阅读,多方位结合思考,在理解文本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文学底蕴。

(一)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1.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课堂,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足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4.在完成教育实验的同时,借助实验学校打造“书香校园”,形成以“阅读”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5.在国家“双减”的政策下,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减负不减质”。

(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课外阅读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5.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减负不减质”。

三、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形式虽然多样,但首先要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进行单元重组阅读。可以增加教材的相关链接,一篇带多篇,进而由篇及书,阅读整本书;还可以开展主题阅读,以班级读书会、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开展活动,打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校内外的联系,大大拓展语文课的内涵和外延。

(一)对课文进行重组,实现纵向比较

授课教师要注重加强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实现知识间的迁移和比较,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在对教材内的课文进行重组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单元内重组;一是跨单元重组。现有的语文教材中,单元的划分是按照主题进行的,但是这种划分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对课文进行重组时,可以选择 “串珠成链”的方式,充分分析课文之间的异同,让知识在整体中发挥聚合效应,更加注重学生各种技能的专项训练。

(二)实现课内外文章之间的横向链接

教师在开发课外阅读资源时,要注意与教材之间的互补,真正实现丰富阅读内容。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几点原则:

1.教师可以选择相同主人公的文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

2.在对同一作品的某个片段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一下整本书的大致内容、精彩片段,激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在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时,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4.推进课外专题阅读,实现整体联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群文阅读,进而阅读专题系列的群书,教师应当推进恰当的课外专题阅读,并进行恰当的指导,课外专题阅读指导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等。课外专题阅读课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综合、概括等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构建以“群文阅读”教学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课堂,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足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五)将优质多元的阅读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群文素材,研发“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等资料库。

(六)“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方法

1.叙事法:对研究过程发生的故事进行整理记录;丰富课题研究,把握研究问题。

2.记录法:做好学生阅读检查工作,便于研究分析提供资料。

3.观察法:观察阅读过程中学生表现,注意区别个体差异,把握基本处理思路。

4.访谈法:对学生进行访谈,交流阅读感受,及时改进阅读方法。

5.比较法:比较学生间差异,查找阅读的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教学实例】

二年级群文阅读课《找春天》教学纪实

鸡西市正阳学校    赵丽娟

教学目标:

1.通过主体课文《找春天》,学会“找”春天的两种方法。

2.通过拓展阅读,学生会运用“找”春天的方法寻找春天。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善于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并能够应用两种寻找春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掌握学习方法。

2.合理调控课堂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风”呼呼吹的声音。)小朋友们,你听,风跑得直喘气,她向大家来报告一个好消息,想知道是什么好消息吗?

二、学习谢武彰的《春天》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好消息,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花朵站在枝头,

看不见春天,

就踮起脚尖,急着找。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花,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1.师范读生思考:

风带来什么好消息,从风跑得直喘气,你感受到风的心情怎样?

2.风这么着急,这么高兴,这么想把春天来了的好消息告诉大家,谁能像风一样,把“春天来了”的消息报告给大家?

3.春天来了,花的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4.花都踮起脚了,这么着急,花儿的话谁能读读?

5.你喜欢这首诗吗,你觉得这是一朵怎样的花?

6.过渡:是啊,春天在呼呼的风中、在美丽的花中,春天还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找吧!

三、学习《找春天》

(一)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词语检测

棉袄   害羞   音符   解冻   触到   杜鹃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叮叮咚咚

(二)自由读1~3自然段

师:你从哪儿找到了春天?

师:几个孩子什么心情,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我从“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知道春天来了。

生2:我从“几个孩子脱掉棉袄”知道春天来了。

师:你们从“冲出”“奔向”感受到了什么?

生:孩子特别着急,想快点找到春天。

师:这么着急,第一自然段该怎么读,谁试试?

(生试读。)

师:这几个孩子是那么着急,那么兴奋,谁再来读读,感受一下?

生读: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师:春天好找吗,从第三自然段的“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仔细地找哇,找哇”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春天藏起來了。

生2:春天在和我们做游戏。

师:你喜欢春天的这个游戏吗?

生3:我喜欢,这样找春天特别有趣。

生4:我也喜欢,看我们谁先找到春天。

(三)同桌合作读4~7自然段

1.仔细读,认真找,春天藏在哪儿了。

2.用“春天藏在(   ),是春天的(      )”句式汇报。

师:同学们可真棒,这几句话,多像一首小诗。

(生边读边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样子。)

3.生汇报。

生:我看到了小草细细的、柔柔的,真像春天的眉毛。

生:我看到了一片片野花,一棵棵树木,树的样子就像一个个音符。

生:小溪的水清清的,叮咚叮咚地流淌,比弹琴还好听。

师:从哪儿看出小草、野花、树木、小溪躲躲藏藏?

生:探出头,说明小草刚刚出来。

师:小草刚刚“探”出头,它的心情怎样?

(生说出不同心情时,指导生读出不同心情。)

生:野花是一朵两朵,还不多,春天刚刚来到。

生:树木刚刚吐出嫩芽;小溪刚刚解冻,还有冰呢。

(四)继续学习第8自然段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把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春天都找出来了。继续学习第8自然段,看还能用什么方法找春天。

(生自由读,读后汇报。)

生:除了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身体触摸。

师:这么多方法,谁能来读读这些句子?

师:春天的气息怎么“闻”,又怎么“触”呢,谁再来读读?

师:春天还在哪儿,一起读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师相机板书(柳枝、风筝、小鸟、花儿)。

(五)这篇课文学完了,我们从田野里找到了春天,学会了想象的方法,还学会了用“看、听、闻、触”找春天。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四、学习陈伯吹的《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枝头: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跳舞,桃花脸红。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草原上: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竹林里:春天的雨一阵又一阵,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田野里: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一)生自由读,边找春天边想象春天的样子。看谁找得快,找得准,想象力丰富。

(二)生汇报:

生:春天在枝头,春风轻轻一吹,柳条摆动,桃花也开了。

师:有什么颜色?

生:绿色、红色。

生:春天在草原上,雾轻轻柔柔的、细细的,小草都是绿色。

师:闭眼想象,大草原,那么广阔,到处都是嫩嫩的绿,还有一层薄薄轻轻的雾,像什么?

生:像仙境。

师:草原的春天可真美!春天还在哪儿?

生:春天在竹林,下完春雨,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我好像看到竹笋刚刚冒出一个个绿色的小脑袋,好玩极了!

生:春天在田野里,有太阳、有麦苗、有菜花、有蚕豆花。太阳暖暖的,麦苗青青的绿绿的,黄黄的菜花,还有香香的蚕豆花,春天太美好了。

(三)是啊,春天真美,暖暖的太阳,真想伸个懒腰(领着学生伸出胳膊,慢慢地、懒懒地、使劲儿向上伸,边伸边想象春天景色)真舒服啊,好像有什么抚摸着我们。(出示课题:春天的手。)

五、学习河沙的《春天的手》

春天的手,

温暖轻柔。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

大地一片新绿。

春天的手掠过小河,

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春天的手拂过树梢,

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

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

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春天的手,

温暖轻柔。

拉住春天的手,

春天就在你心头。

(一)小组合作学习

1.组内读文,用学过的“看、听、闻、触”的方法找春天,说说春天的样子。

2.小组长做好分工,有序汇报。

(二)生汇报

组1:我看到大地一片绿色;

我听到小河唱起了欢乐的歌;

我感受到春天的手拂过树梢,听到了小鸟的歌声。

师:春天的手,是什么呢?

(生猜测。)

师:春天的手就是春风。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春风?

生:春风是轻柔的、暖暖的,像妈妈的手……

师:有的风特别大,有的风特别细微,你感受到了吗。

生:春天有时候很暖和,风轻轻的,有时还会刮很大的风,但不像冬天的风那么冷了。

师:是啊,孩子们,春风是变化多端的,无论怎么变化,同学们用“看、听、闻、触”的方法找到了春天,想象了春天各种各样的美丽的景色。今后,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方法继续去找春天吧!

六、作业:

【辩课实录】

在群文阅读中学习表达

——鸡西市“群文阅读”团队辩课研讨活动实录

主 持 人:张倩

团队成员:赵丽娟  刘晶波 刘洪晶  焦坤  王红梅  郭娟  于春卉

张倩(鸡西市教育学院):刚才我们聆听了一堂精彩的群文阅读课,先请赵老师谈谈这节课设计的意图及教学后的感受。

赵丽娟(鸡西市正阳学校):作为设计者和执教者,回过头来看这堂课的教学,发现了不少问题:要的太多,取舍不当。

群文阅读课堂容量大,二年级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有限,本节课的学法有两种:想象和看、听、闻、触,方法过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哪种方法都学不透。

如果重新设计,还以“找”为本组群文的主线,我想学习方法只要“看、聽、闻、触”。在教学《找春天》时,先从整体上引领学习“找”的方法,学生理解了“看、听、闻、触”的方法后,再从各种事物中体会哪儿是看到的,哪儿是闻到的、听到的及作者身体感受到的。

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了初步认知,《春天在哪里》一文,先让同桌交流哪些地方分别用来看、听、闻和触,并出示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在汇报时逐步学会自评和他评。

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找春天的方法,对“群文阅读评价量表”的运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最后学习《春天的手》时,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找春天,并通过《评价量表》自我校正与调整,小组交流时正确引导同伴之间的互评。在自评、他评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张倩:赵老师是一位善于反思的教师,我也比较赞同赵老师刚刚说的这一版设计,这样教学思路、学习过程更加清晰,正切合温儒敏教授提出的“一课一得”思想。教材主体课文教学时学习方法,选文的教学运用方法,把一课一得的“得”做深做透。

焦 坤(鸡西市正阳学校):我还是倾向赵老师的第一版设计。主体课文和选文内容不难,文本结构相似,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成功的。这组群文的教学紧紧围绕“找”做文章,注重对学生朗读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会他们合理而又有创造性的想象。想象能力的培养要挖掘文章培养想象力的训练点。比如,教学《找春天》4~7自然段,师:这个比喻特别新奇,作者把小草比作眉毛,现在我们和作者比一比,还可以把小草比作什么?可以利用下面的句式引导学生创造性想象。①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____。②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____。教学最后一段时可以继续引发学生拓展想象,把学生想象的内容创编成一首小诗,学生在发展想象力的同时,获得了满足感。当学生有了创造欲,有了想象力,再把这种方法迁移到《春天在哪里》一文,“春天还可能在哪里?能带着你的想象,像作者一样说一说吗?”这样的导—扶—放的过程,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模式,使一课一得落到深处。

王红梅(鸡西市正阳学校):我觉得主持人说的“一课一得”与焦坤老师的观点并不冲突。赵老师今天的这一版设计中更加强调了“看、听、闻、触”的找春天的方法,主持人所说的“得”也是就对这个学习方法而言的。我们细品“看、听、闻、触”,哪种方法都离不开刚刚焦坤老师提到的想象。所以,我也更倾向于只提炼“看、听、闻、触”这一种学习方法。但在学习、实践方法时,要有效结合想象来感悟。

张倩:王老师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都知道群文教学的主线是议题,它的确定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下面请刘洪晶老师来谈谈团队是怎样确定这个议题的。

刘洪晶(鸡西市东风小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春天”。通过分析本单元的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中的问题,我们得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意在让学生理解体会别人眼里的春天在哪里,以及春天的模样,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会去感受、描写自己眼里发现的春天,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变化的敏锐感应,体会创意表达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团队以课文的题目为主题确定了“找春天”这一议题,目标是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整合课内外诵读资源,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发现春天,把握从不同角度描写春天的方法,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意表达力。

张倩:群文的选文要基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请你接着谈谈选文的确定,议题怎样贯穿在选文的教学中?

刘洪晶: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考虑,团队确定了这三首描写春天的儿童诗。三个文本都在写春天在哪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但角度和语言方式都不同。

《春天》风趣的表达和鲜明的主题,是本文的落点,適合作为课堂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春天在哪里》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寻找春天。诗中的每个回答句都是描写春天在哪里、春天样子的表达例句,是此教学的落点,在精讲主体课文后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范式。《春天的手》描写了春风下的大自然一些事物的变化,巩固用不同感官去寻找春天的方法,同时也升华到要培养学生生活中观察自然变化的习惯。

通过对选文的解读,厘清了三个文本的表达角度和语言表达方式,找到了实现教学目标的落点,确定了文本的结构化安排。

郭娟(鸡西市树英小学):这样结构化的文本安排,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群文阅读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思路,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写”的能力,思维水平的发展。赵老师的这节课围绕“找春天”的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阅读,读思中进行了思维的训练。

赵丽娟:是的,这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多元思维的训练。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学目标,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本节课每个问题都引发学生的思维过程:如开课《春天》一文,问题“风跑得直喘气,你感受到风的心情怎样”,要懂得这个问题,首先得理解风报告的是好消息,然后从“跑”感受风的着急,再从跑得“直喘气”感受风的急切心情,这层层理解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能力养成的过程。

本节课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一是对比分析的能力,《找春天》的田野与《春天在哪里》的田野描写的景象不同,风有时急有时温柔的不同,这样对比碰撞,学生在心里会有比较、有疑问,为什么同一种事物同一个时间不一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到生活中、到实践中观察、体会的欲望;二是学生创造、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多处引领学生想象,就像前面焦坤老师提到的,大胆有效的想象是儿童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前提、基础。

王红梅:赵老师的作业设计也很用心,把找春天的方法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既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又是“应用”这一思维训练的延展。赵老师对课后选做题进行了创编,用表格的形式记录观察的春天景物及样子,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景物按照课文的形式仿写。要完成这些作业,学生首先得留心生活,挑选景物,选择合适的方法观察并记录。这项作业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既夯实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之后的仿写难度较大,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写话目标“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的要求,我认为可以把作业的内容形式设计得更多元,还可以仿说春天、画一画春天,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张倩:我特别赞同王老师对作业的看法。大家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还有哪些想法和期待?

郭娟: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升入中、高年级后,阅读教学时,都能积极发言,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也不差,可是一让“写”,普遍存在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对比,我感受到传统阅读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群文阅读教学通过精而恰当的一组文章进行教学,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组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

但随着学生年龄段的增长,群文阅读教学中对“写”的要求也要发生改变,例如:在开展“自然景观”类群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群文主题思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并摘抄好词佳句,找到有效素材。教师再要求学生模仿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进行描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形成写作习惯,又让学生不再感到无话可写。

于春卉(鸡西市培新小学):回顾这节群文阅读教学,赵老师的教学中有几处学生的“说”特别精彩,符合学段对想象能力的训练要求。例如:让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样子,看到了什么样的春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想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获得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学习如何组织语言,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感受,运用多种感官,寻找春天的足迹,几篇文章在内容上、学习方法上、逻辑关系上做到了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特別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

刘晶波(密山市实验小学):结合本节课的设计,我也一直思考的是在群文阅读中怎样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学生只有充分地读,读书的方法和能力才能在过程中学会和提高。读有很多种方法,众所周知大声朗读便是常用的朗读方法之一,大声朗读可以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能够刺激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因此,在阅读文本时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作为显性化手段,有利于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句群的构成。我并不主张朗读的“技巧至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表达。因为纯技巧是不存在的,而朗读的技巧总是为一定的感情服务的,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是从使用中产生,在使用中表现的。

张倩:综合来看本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训练多元思维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基本达到了群文阅读的教学目的。在以后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继续发挥群文的优势,不断探索不同年级、不同议题的群文阅读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多元思维方面的策略,让群文阅读在鸡西教育沃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群文双减想象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快乐的想象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群文活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