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命力”课堂的有效策略

2022-07-07 21:54尚小丁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生命力

尚小丁

摘 要:生命教育是我省自主研发的地方课程,本文从精神饱满、双成长、生命律动的生态课堂,建构促学生生命成长的真实课堂,有生命律动感的科学课堂三个方面,帮助教师更好地提升生命教育学科的专业能力,帮助教师打造有特色的课堂,提升生命教育课程质量,也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生命力;生态课堂;真实课堂;生动课堂

生命教育学科是黑龙江省自主研发的国家二级课程,又称地方课程。它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综合活动性质的课程。其目标是通过认识生命、润泽生命、热爱生命,使学生发现生命意义的教育过程,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行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思考。如何帮助教师构建“生命力”课堂,运用哪些有效策略助力引导学生实现更好的自己,焕发生命的光彩,本文旨在从“精神饱满、助力双成长、生命律动”的生态课堂,建构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真实课堂,有生命律动感的生动课堂,来阐述“生命力”课堂所发生的结构性教学变化。

一、生命力的课堂是“精神饱满”的生态课堂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过程中,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师率先思考的重要问题。

课堂是学生汲取精神食粮的主阵地。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能够精神饱满地在课堂的学习中得以健康成长,为生命不断赋能。首先,教师要学会精准地选择“精神食材”,“精神食材”就是指课程资源的选择。其次,教师要大量地拓展课外资源才能更好地完成一节课教学任务。我省的生命教育课程除小学一、二年级有教师用书之外,其他年级只有一本薄薄的生命教育教材。因此需要教师挖掘更多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

结合每一个生命教育主题,甄别和筛选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就成为了教师不断淬炼自己的内家功。例如:我们总结出课程资源“五不选”原则:一是鼓吹和宣传外国文化的资源不选;二是灰色、消极、有暴力倾向资源不选;三是容易产生争议和歧义的资源不选;四是非主流资源不选;五是没有科学依据不精准的资源不选。建议教师要多选择有“红色基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力量、能产生文化自信、启迪人生智慧、优化生活经验、提升生命体验的资源。

比如,针对四年级《尊重生命   爱护动物》一课,某教师备课时选取了大量的人类虐待动物的视频、图片、案例等。这时,我们提醒教师:这样的案例资源会让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案例对于小学生的生命成长是否是有益的;当面对人类残忍无情冷漠的行为,学生们是否还能感受到生命美好的一面。

教师在选取资源的过程中,并不是要思考完成某一课的教学内容,而是要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长远角度出发,思考教师到底为了什么在教育,教育到底应该赋予学生什么样的生命正能量。因此,我们建议教师选取那些保护动物、热爱动物、积极救助动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源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以生命为核心,倡导生命关怀,提升生命价值,以回归生活为基点,坚持生命教育无痕。教师应以和谐为目标,对课堂教学知识精益求精,减少教学失误,这是对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的最有力爱护,是对自身职业的最大尊重,也是对营造生态化课堂文化提供的强有力保障,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生命力的課堂是“助力双成长”的真实课堂

《黑龙江生命教育课程标准》提到生命教育课程要体现开放性原则,指出生命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命教育课的过程中更注重师生生命的双成长,更注重学习真正意义上的发生,更注重那种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教育效果。

所谓“双成长”指师生的成长点各不相同。教师的成长点主要表现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深入地思考与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流畅的、有成就感的内心体验,在对生命教育学科的理解基础上对自身生命不断完善,深度理解。学生的成长点集中表现在,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困惑得到良好的解决,不断消融生命成长中的阻力,激活生命潜能,激扬生命色彩,在课程润泽下生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1.体现出课堂“鲜活性”的特点。具有生命力的真实课堂必然会体现出课堂的“鲜活性”特点。鲜活的生命教育课堂没有所谓的固定模式,没有机械模仿,没有所谓唯一答案。教师和学生的神情是鲜活的,思维是鲜活的,他们彼此的眼神散发出生命的光彩,闪耀着生命火花。

2.体现出课堂“真实性”的特点。真实的课堂没有“设计”和“套路”,没有敷衍和伪饰。真实的课堂既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是一个能助力生命成长的有效载场。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空间中,教师不执着于学生的答案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不执着于所设计的环节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而是将关注点始终放在学生的成长点上。当教师只想围绕自己的想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与生命力的课堂渐行渐远,所要教的内容难以触及学生的精神内核。当学生没有被触动,只是被动听令的时候,其实就是他们在课堂上的“心死”时刻。

如:某次赛课预选课,某教师为了能够表现得更好,精心准备,提前布置活动,多次进行课堂演练甚至对学生的发言精心修改。整堂课很流畅,学生发言都很精彩,但很难看到学生亮亮的眼神,灵动的神采,他们更像是一个个被安排好角色的演员,还是身心疲惫的演员。课后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教师说:“因为比赛,担心学生说不到点上……”真实的课堂是天然去雕饰的,是回归真诚、真心的课堂。无论任何原因,教师都不可以用行为教孩子“弄虚作假”,这是作为教育者应遵守的底线,更是不应该踩踏的红线。因为每位教师都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引路人。

三、生命力的课堂是“有生命律动”的生动课堂

《黑龙江生命教育课程标准》提出,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成长的身心规律,有效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注意加强活动之间的连续性,更要注重科学性的评价与指导。因此有生命力的课堂还表现在规律性和科学性,教师对课堂“节奏感”的把握和驾驭。这也是教师在研修过程中需要不断掌握的教育教学能力之一。

“生命律动”是指课堂要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两个规律可以说是教育者耳熟能详的教育名词,但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践行和灵活运用,教师们往往是比较模糊。教师仅从书本中学习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是不够的,还要在教学实践中细心体查,因时、因地、因人去观察成长规律。

例如:在小学三四年级阶段,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典型规律表现为:伙伴关系由“依从关系”向“平行关系”转化,学生交往呈现小团体趋势。同时,这也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上生命教育课时,要明确这个规律,解决学生内心的困惑,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我和伙伴共成长》一课,教师首先就要懂得这节课在学生整体生命成长轨迹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做好准备,为学生青春期可能出现的人际交往困惑做好预防工作,及时给学生的身心成长提供沃土和养料。

生命力课堂中的另一个规律是学生的认知规律。面对一节课首先明确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规律预设教学过程,具体表现在课堂逻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上。比如:教学《诚信的魅力》一课,教师根据认知规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诚信,然后了解诚信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每个人成长的益处,明确建立诚信行为的方法,采取有效方法解决生活中诚信带来的困惑,并内化提升为诚信行动。以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发展做为课堂实施的暗线,以各环节逐步递进的紧密联系作为明线,体现课堂教学的逻辑性,这样的课堂才会呈现节奏感。这个节奏感是课堂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标志之一。

总之,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这种节奏感,可以表现出强弱、高低 、快慢、 动静、多少等特點,教师在把握的时候要懂得适度,要让学习真正意义的发生、发展。课堂的节奏感可以在内容设计上下功夫,可以在活动选取上下功夫,可以在色彩设置上下功夫,可以在音乐选取上下功夫,可以在语调语气上下功夫,可以在时间预设上下功夫……只要教师用心就会找到课堂的这种律动感,就会在课堂教学中收放自如,从容不迫。

以生命为本,遵循生命之道,提升生命价值,教师能独具匠心地构建生命力的课堂,构建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身心愉悦的生命成长载场。多年以后,师生依然能记住彼此,记住课堂,记住生命中那段无法复制的美好时光。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生命力
为何野火烧不尽?植物顽强生命力的背后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与优化策略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