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2-07-07 21:54孙东轩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模式

孙东轩

摘 要:古诗课教学按阅读目的不同可分为精读和欣赏两大类,各自形成其相应的教学框架。精读课的教学重点是精研细品,知诗论人,按“三环五步行”的框架实施教学;欣赏课的教学重点则是大量欣赏,品评积累,基本框架是“三环七字诀”。

关键词:模式;三环五步行;三环七字诀;品诗悟情;文化熏陶

作为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古诗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它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里,吟咏唱叹,无时无刻不感染浸润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在小学阶段,古诗教学可谓是难点,许多教师不愿深碰。于是,读读背背、浅尝辄止成为教学常态。这既不符合教育的宗旨,也违背了学生成长的规律,达不到传承经典文化的目的。笔者粗略地把古诗课分为精读和欣赏两大类,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框架。精读课的教学重点是精研细品,知诗论人,基本框架是“三环五步行”;欣赏课的教学重点则是大量欣赏,品评积累,基本框架是“三环七字诀”。

“三环五步行”

“三环”即诗意语言,情境导入;梯次引领,明意悟情;拓展延伸同类诗歌三大环节,“五步行”即创设氛围,引入诗题;初读诗句,感知韵律;品读诗句,大胆联想;诵读诗句,诗人经历;总结感悟,推介自学五个步骤,实现“入诗境、知诗韵、解诗意、悟诗情、延诗趣”的过程,最终实现品诗悟情,文化熏陶(见图1)。

第一环节:诗意语言,情境导入

古诗教学,教师的语言当然要诗情画意。在导入环节,我通常采用诗意化的语言引入课题。

如:“老师喜爱李白那‘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快意潇洒;喜爱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万丈;也喜爱王维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悠然惬意……”

用诗意化的语言创设意韵悠然的氛围,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带领他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梯次引领,明意悟情

这一环节通过“初读诗句,感知韵律”“品读诗句,大胆联想”“诵读诗句,诗人经历”三步实现“知诗韵、解诗意、悟诗情”的目的,带学生由读到悟、由表及里地品诗悟情,知人论诗。

初读诗句,感知韵律。在初读环节,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对比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通读顺,明确节奏,读出韵律。我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为了让学生读出元曲的韵味来,采用“正音读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律”三步指导,在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后,引导节奏变化、出示停顿要求,帮他们读准节奏,最后再通过对比读感受情感的作用。学生在读出诗韵的过程中,也学到了读出韵律的方法。

品读诗句,大胆联想。这一步是精读古诗课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我运用“抓重点词语,鼓励大胆联想”的策略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我用一句话引导学生寻找:马致远的眼中看到了什么呢?学生梳理出来“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后,我说:“这些景物不是孤立的,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向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幅画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看到的画面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经历了默读中开启想象、同桌交流中互相启发之后,在汇报交流时我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鼓励大胆想象” 的方法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说画面,谈感受。于是,马致远所描绘的凄清与温馨并存的画面由远至近、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师生的面前,他所寄寓的情感便呼之欲出了。

古詩词距离学生太遥远了。因此一定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不怕出错,教师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即可。教学《宿建德江》,我引导学生抓住“烟渚、日暮、野旷、天低”等词,结合生活经验及换位思考,想象诗人停船于江中小洲、面对太阳落山后愈加愁闷的情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引导学生抓住“翻墨、跳珠、乱”等词语,结合诗题中的“醉”字,想象诗人醉眼惺忪地躺在小船上,观看急雨袭来时的情景。

诵读诗句,诗人经历。这一步的目标是解读诗人的感情,即写该诗的目的。主要运用的方法是抓关键词和引入诗人相关经历。教学《题临安邸》一诗,我引导学生抓住“几时休”体会诗人的无奈、悲愤;抓住“熏”体会社会奢靡的风气;抓住“直把”体会强烈的讽刺之意。实际上,通常在品读诗句,大胆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已经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这时再引入诗人的相关经历,学生便会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诗人的情怀。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我讲到了安史之乱。诗人在仓皇南迁途中的所见所闻,引发了他的家国愁思。于是,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张继羁旅愁思、夜深难眠的情感。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同类诗歌

在总结感悟中,我结合课堂所学,适当推介相关诗歌,将学生视线引向诗歌更加广阔的世界,以延伸学习兴趣,暗示自学、鼓励自学、实现自学。

例如,教学《题临安邸》一诗的尾声,我用以下导语将学生的视线引向了同类型的诗歌:“像林升这样,表面白描,暗里讽刺,将自己的情感隐藏于诗句之间的诗篇,都属于讽喻诗。比如,诗圣杜甫的《赠花卿》也是如此。”为学生后续的自学埋下了伏笔。

“三环七字诀”

这种类型的课,属于精读课学习方法的延伸运用,重在带领学生大量赏析一类诗歌,不求全篇解读,只求对精神内核的感悟及格律名句的积累。“三环七字诀”,即“导学、共学、延学”三大环节和“读(诗文)、想(画面)、谈(感受)、助(合作)、导(指导)、荐(师推)、拓(课外)”七步。达到学法指路,学法运用,学法延伸的目的,实现品诗欣赏,文化积淀(见图2)。

第一环节:导学

由教师引路,按“读、想、谈”三字诀进行。即带学生按“读诗文、想画面、谈感受”的过程欣赏两三首诗,为学生共学铺设路径、指导学习方法。其中想画面要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鼓励大胆想象、换位思考”等方法。

第二环节:共学

按“助、导”二字诀进行。即在共学问题的引导下,由学生小组合作,按照“读诗文、想画面、谈感受”的过程合作互助,欣赏三、四首诗,汇报学习成果和感想,辅以相机指导,达到运用掌握方法、形成自学能力、合作共进的目标。2016年我执教了《送别诗主题教学》。这节课的设计着眼于欣赏,先以《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的导学带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接着向学生推出《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友人》三首诗,设计了两个共学问题:(1)自由读诗文,想象画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2)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学。尽管他们思维及表达还很稚嫩,但学习方法已扎根生长。

第三环节:延学

按“荐、拓”二字诀,推出一组同类型诗歌,用思考题的方式将学习延续到课堂之外,拓展诗歌的学习与积累,并在学习中加深对学习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送别诗主题教学》一课尾声,我又推出了一组诗句。通过“这些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两个作业,将学生的学习延续到了课外。

进行古诗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来,班级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爱读古诗,爱背古诗,甚至于尝试写诗。相应地,在古诗的影响下,他们对古文也开始感兴趣,诵读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同时,他们的写作水平也明显提高。在古诗词的滋养下,学生的言行举止变化很大。

作为教学实施者,我也在实验中受益很多,一边享受着古诗文的滋养,一边徜徉于古诗文教学研究的沧海之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探索古诗教学模式之路上,我将孜孜以求,直到永远!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模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作品的人性怀疑论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