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新生态环境构建

2022-07-07 08:46方芳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特殊时期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蔓延全球184个国家(地区),中国在抗疫过程中,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涵盖之广、效果之明显,令全球惊叹,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民族担当和国家力量,这种力量将长期影响各行各业的建设发展。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及时将抗疫力量运用到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形成新合力、构建新生态。

【关键词】“三全育人”;特殊时期;新生态;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4--02

过去的2020年里,整个世界都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冲击和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蔓延全球184个国家(地区),带来的不仅是对医疗卫生、社会治理的考验,还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乃至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如其来、爆发迅速、无特效治疗方案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集合了感染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会致人死亡等特点,防控难度之大史无前例。新冠肺炎爆发的第一时间,我国就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坚定信心、科学防治、同舟共济、精准施策”为总要求,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一个月内控制住疫情蔓延势头,三个月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最短时间内恢复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向并行。在全球抗疫进程中,中国的应急速度之快、措施力度之大,防控效果之明显令世界惊叹,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民族担当和国家力量。

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亨利·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即便疫情过去,世界也不会是之前的样子。”中国在历经这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之后,国人尤其青年人对国家制度先进性的坚定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史无前例的强烈,这种情感和这种情感催生的发展动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留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里,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华民族。因此,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也无可避免将在疫情后时代环境中,孕育新生态、迎接新契机。

一、高校“三全育人”新生态环境概念和意义

“生态”一词源自欧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20世纪初,张珽教授将“生态学”一词引入中文,最初用于植物学范畴的研究,指生物在大环境中的生存状态,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生态”一词使用的领域更宽泛、蕴含的概念意义更多元,现在多运用于强调一定范围内各因子之间作用的共生性、系统性及动态平衡性。

高校“三全育人”生态是指高校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中,各项教学活动、教育活动、组织管理、服务工作及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之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生态的升级与改造,是高校“十大育人”体系构建的新形象、新格局。

高校“三全育人”新生态环境构建的价值是能够很好地平衡“十大育人”架构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形成一种有利于个体和群体在思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素养中有利发展的氛围,在思想认知与实践活动中能够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建立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更加契合、良好衔接的协调、开放与共享的模式。总言之,就是在高校“三全育人”实际工作中形成积极的影响。

二、以抗疫之“力”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新生态环境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1]明确要求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立足时代背景、善于把握时机,及时地、充分地妥善应对危机、成功办好大事的关键节点,因势利导开展高校三全育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高校立德树人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2020年6月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真实记录了中国抗击疫情惊心动魄的历程,深刻展现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人民、来自制度、来自党的领导、来自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传承和凝聚;这种力量阻击了病毒、挽救了生命、稳定了社会、守住了国门、援助了世界;这种力量在未来将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以更强动能发展,将激励国人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大步迈进,将汇就中华名族浩荡精神长河浓墨重彩的一笔。

1、抗疫精神之力——提供“三全育人”精神引领大格局

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前提和基础,是所有参与人员必须保持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政治站位上的团结以及行动路径上的一致,这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将所有人凝聚起来统一起来。从一百年前建党之日起,党就领导人民与一切苦难和灾害作斗争,汇聚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抢险精神等精神力量之后,已经铸就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底蕴,疫情中全民战“疫”所彰显的抗疫精神,是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图谱体系中的崭新标识,是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斷丰富、不断锤炼和不断深化,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社会层面理解,展现了民族的不屈斗争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新时期中华民族秉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惊涛骇浪面前承受住了巨大考验,并升华出新的时代内涵。抗疫精神中的品格和态度是实现一切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引领。从个体层面理解,提供了人们良好的精神给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充实和丰富多元价值发展的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破解现代多元社会的精神引领难题。

抗疫精神为全国上下齐心抗疫、夺取病毒阻击战、生命保卫战的最终胜利注入了强大动力,必将成为鼓舞和激励人民永远奋斗的新的精神力量;用抗疫精神引领以及融入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是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丰富和升华。所以,在全员抗疫的意识动力效应还发挥持续作用、重要作用的当下,高校应该运用好抗疫精神之力,激发和加深高校教职员工全员育人的思想意识,用精神动能引领高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构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潜意识和主动参与积极介入的新生态环境。

2. 制度之力——构建“三全育人”内源结构新秩序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党中央发挥全国抗疫领导核心作用,以战略全局思维、组织各方力量,协调各个环节,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坚持各级服从中央地方服从大局,确保了全国上下团结一条心、劲朝一处使,彰显了危急时刻全国一盘棋、各族一条心、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的国家治理体系优势。应对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危机,除了医疗科技先行之外,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体系制度保障,才获得抗疫重大成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绩,再一次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制度的强大优势,更体现了制度之力的强大作用。因此,以抗疫之力构建“三全育人”制度体系,是高校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要构建三全育人合力体系、实施有效的立德树人举措,需要刚性的制度规约,也需要“十育人”内源结构的有序排列整合,从而释放出原生内动力。因此,打造新生态育人环境,要从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入手,借助“制度之力”激发育人主体的参与意识,保证育人过程的有效持续,延伸育人维度的全面辐射。首先,要落实责任健全制度。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办法,分解各级任务、划分部门责权,制定工作考核标准,构建高校各主体部门聚焦立德树人协同发力的立体生态。二是健全育人队伍评价制度。完善专任教师队伍、政工队伍、心理教育队伍的资格认证体系,完善专职育人队伍的职称晋升机制,完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教师队伍参与育人的内源动力,确保其“三全育人”主力作用的发挥。

3、协同之力——助推“三全育人”各要素步调一致、协调共同

为了在疫情初期能迅速控制疾病蔓延,政府采取了必要的隔离管控,但国家基础设施运行正常、居民生活基本需求充分保障、医疗技术资源及时调度、基本公共服务有序运转,所有环节都“有条不紊”,形成了举国上下、各行各业共同防疫的强大合力。只要党中央一声令下,整个国家就会像一架巨型机器一样,各个部件、各条线路有序启动,协调运转,发挥强大的协同作用和优质效能。

高校的三全育人体系也好比一台机器,高校全员和高校各部门是机器中的各个零件和总成,育人效果的提升需要搭建有效运行、团结协作的工作体系,既要实现全员参与又要落实部门负责,激发各项工作、各个部门领域的育人功能,打通高校育人资源共享,促成高校全员合力育人。我们应该将抗疫“协同之力”运用到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架构和运行当中,将“立德树人”总体目标树立为高校全员认可的价值标杆,夯实全员育人的意识基础、搭建全员育人的上层建筑。

协同之力的作用主要着力在育人目标、育人渠道、育人队伍。目标协同重在将学习目标、能力目标、价值观目标有机整合起来,知识传授是协同育人的基础、能力培养是协同育人的关键、价值观塑造是协同育人的根本。渠道协同重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育人规律的科学遵循、育人平台的有效搭建,推进思政课程与思政工作、学科思政与管理思政、科研实践与组织服务、以及家庭、社会协同高校的融合协作模式。队伍协同的重点在于处理好育人中坚力量之间的协同关系,如专兼职辅导员、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以及心理辅导教师等,以及加大专职教师、组织机构、后勤服务等各阵线上的力量投入,构建立体联动、合力育人的协同生态。

4、担当之力——激发“三全育人”主体调动、责任自觉

从国家民族振兴发展的维度来分析,高等教育的作用不只立足于学校本身,也不仅仅是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这样短期的目标。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显著地代表一个国家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未来开拓潜力。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创新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使命,对国家民族的发展而言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应该端本正源,培育好主体力量,去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类文明更好的发展。所以高校承担着面向未来输送建设和发展主力军的责任,高校育人责任需要提高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事业层面去担当立德树人的重任。一个国家在全球性危机面前扛起了和衷共济、和平发展的道义担当;一个高校也应该在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实现过程中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主体培育担当;每个教职员工,所有教学、服务、管理部门之间应该形成立德树人共同体的责任理念。

从疫情爆发至今的时间里,不管是在控制疫情的最黄金时间还是接下来的疫情防控持续阶段中,中国都积极主动向世界各国、各组织通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信息,积极与国际、地区组织和各国家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派遣国际医疗专家队伍,向世界分享新冠疫情诊疗和防控方案,以及国内各级地方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向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捐赠物资等,中国积极关注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交流抗疫方案提供物质支持,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诠释了为世界某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4]

中国疫情防控中的国际当担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责任自觉。以疫情防控“担当之力”推动高校三全育人各要素意识靠前形成合力。其中全员育人为全过程、全方位育的实施,提供人员基础和机构保障;全过程育人的动态实施,实则蕴含全体高校人员参与、育人环节全方位覆盖的客观要求;全方位育人则既离不开高校全体教职工的责任自觉和积极参与,又需要按照全过程育人的要求,挖掘不同领域中的育人因素、整合不同社会力量的育人功能、探索不同实践载体的育人方式。[5]

三、总结

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内涵的具体实施体系架构,需要持续的动力支持、广阔的渠道实施、肥沃的土壤孕育,需要满足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双方面的需求,才能激励与鼓舞教育者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应当借助中华民族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力量,投射到高校立德树人长期工程中,努力构建动态的、平衡的、和谐的三全育人新生态环境,形成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尝试和突破。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不局限于维护好高校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还在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在于创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期坚守,建立长效的信息监管机制、实施、维护并不断更新该机制,才能进一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出版社单行本,2016-10-21第9页.

[3]李君如.人民日报人民要论:深刻认识疫情防控这次大考[N].人民网-人民日报,2020-4-23.

[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20-9-8.

[5]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6]马汝伟.新时期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塑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00-102.

[7]李萍.论公共精神的培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2):83-86.

[8]陈力丹.关于舆论的基本理念[J].新闻大学,2012(05):6- 11+21.

[9]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10]连洁.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J].中国高等育,2017(08).

[1]蔡慧琴高校德育环境: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2,( 12): 140.

[12]肖迎春.论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J].南京师范大学,2007:27.

[13]盖小丽.高校德育生态问题研究[J].石家莊:河北师范大学,2012: 14

作者信息:方芳,女(1982.3—),汉族,籍贯 福建云霄,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特殊时期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特殊时期对于寻衅滋事行为的理解
谢飞电影风格与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身处“特殊时期”可以喝酸奶吗?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