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自我素质持续提升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22-07-08 09:55李安桂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立德研究生素质

李安桂

我国高等教育已全面进入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提质新时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要面向新时代、新阶段、新起点,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大学之“大”,要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知识传授和获取方式、教与学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对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扎根学科前沿,实现教师自我成长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要掌握专业学科的“丰度”——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水;还要有“广度”——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教学生涯的第一个十年,是一名教师从开始工作到逐渐成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第一个台阶。随着时代发展进步,新技术不断涌现,只有紧跟专业学科前沿,真正领会专业学科精髓,才能蓄积“一桶水”直至“一潭水”;知识常换常新,不断更迭,才能“困知勉行”,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大量阅读国内外专业学科教材,学习规范标准、手册及学术文献,并反复琢磨,才能结合教材写出优秀的教案讲义;主动虚心向前辈或同行学习,积极参与重大科研课题,才能迅速提升自己解决工程疑难问题和提炼科学问题的能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也是一名教师自我成长、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的至关重要阶段。

二、注重言传身教,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教师甘于奉献、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富有探索精神,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言传身教。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本科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应多带领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科研夏令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本科生懂专业、知世界,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拓宽视野,增强综合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加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是研究生教育的着力点。教师要主动把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短板和弱项作为自己科学研究的“主战场”。基于工程实践需求,解决技术难题,归纳、提升其背后的共性科学问题,将相关科研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中。工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研究方向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决工程实践中的瓶颈性问题,并建立“国家需求导向、科学思维培植、工程实践应用”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三、坚持知行合一,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新时代背景下,更要注重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融入创新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建立高质量的课程思政体系。教师应把课程思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把价值引领、情感交流、社会问题关切等融入课程实施过程,以实现课程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知识价值的内在统一。要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结合自身专业、课程特点提出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科研思政育人方式,促進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通。通过社会实践案例,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深厚坚定的家国情怀、创新专注的工匠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观,使其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国家认同,具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爱国情怀,能从自在走向自为。

作为琢玉成器的教师,要有不断提升自我素质的觉悟,增强时不我待、不足而后勇、“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教师应以自己的崇高追求、深厚学识,去熏陶和影响学生,让大学成为教师传播知识、学生聆听教诲的殿堂,以培养出更多“知而有识、学而善用”的新时代国家栋梁。

(作者系“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立德研究生素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严以修身”先立德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