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07-08 09:55王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一流课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摘  要]一流课程是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翻译类课程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中比较核心的两门课程为笔译和口译。口译课程难度较大,要求的授课和训练形式复杂多样,且要有一定的创新,要符合“两性一度”标准。笔者将陕西省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英语高级口译》作为案例,通过对一流课程及混合式教学概念和内涵的分析,探讨了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及课程思政等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混合式教学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为英语一流课程的建设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一流课程  口译课程  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

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编号:SGH20Q288)。

引  言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長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并首次提出“金课”的概念。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金课”就是一流的优质课程,应具备“两性一度”的标准。目前,高等教育界形成的共识是:一流课程是建设一流本科的基础,没有一流的课程就没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宏观战略,而建设一流课程则是微观操作。

英语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一流课程建设关系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英语一流专业建设不能脱离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在众多高校中,口译课程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必修课程,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基础口译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口译课程的特点赋予了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一流课程建设的优势和切入口:一是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专业性强,难度大;二是英语专业口译课程对教学设施、学生基础、教师能力要求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三是口译是一个多任务处理的过程,需要平衡个人精力的分配,且训练形式和内容复杂多样。基于以上特点,通过深度开发课程,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一流课程建设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笔者将陕西省第二批陕西省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英语高级口译》作为分析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及课程思政等方面具体阐释了英语一流课程设计理念和建设方略,以期能为英语学科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的相关信息

1.一流课程标准及英语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具体内容

建设一流课程首先要清楚一流课程的标准和内涵。吴岩司长提出“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具体可阐释为:一是课程必须培养国家急需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二是注重知识与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三是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凸显课程内容的未来性、前沿性和时代性;四是开发与当代大学生认知能力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挑战度的课程。

与一流课程标准相对应的具体到英语专业一流课程的内容包括:一是结合具体语境(如具体专业和行业)进行英语语言教学;二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定学科专业知识;三是将语言学习与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和形成语言能力;四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增加课程难度,严格要求学生。

目前,一流课程可以分成五大类:线下一流课程、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新媒体日新月异、当下常态化应对疫情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广和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是因为其实践操作性强、普适性高。对综合实力不强、资金力量较弱的高校来说,混合式教学是其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依据一民办高校《英语高级口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及其一流课程建设实践,对英语专业口译一流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和例证。

2.混合式教学的定义及理念

混合式教学指的是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是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把“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并重”。课程教学不能为了混合而混合,在采用混合式教学前应全面分析课程是否具有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应思考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否通过混合式教学得以解决?课程是否具备混合式教学的资源条件,如是否有与课程相匹配的慕课?是否有被认可的线上教学平台?在条件充分且必要的情况下再构思和完善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而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混合式教学可以基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展开,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对慕课进行本地化改造,如采用SPOC教学模式。

近年来,在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中,教育部反复强调优质在线资源的应用和推广,大力推进“慕课西部行”和“在线开放课程新长征计划”,强调将优质教学资源引入中西部地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应利用线上优质资源进行本地化改造,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打造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混合式课程。

《英语高级口译》课程混合式教学实例

笔者以陕西省第二批省级一流课程《英语高级口译》为例,探究其混合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估体系及课程思政融入点。

1.课程概况和目标

《英语高级口译》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面向英语和翻译专业三年级学生,是培养学生口译专业技能与素养最直接、最重要的课程。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符合“两性一度”标准:一是高阶性,英语专业口译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双语能力、笔译基础、知识储备和思政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二是创新性,在一流课程建设中遵循混合式一流课程标准,历经三年教改实践;三是挑战度,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以国家人事部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所提出的翻译人才标准进行人才培养,响应国家人才需求,以全国口译大赛对接学科竞赛,以赛促学、项目牵引。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大约为英语专业四级,具备口译学习英语基础,但当下学生的中英文关联能力尚不足以支撑其完成高质量的口译活动,加之学生对口译认识不足,课程学习前大多不具备口译专业知识,且少有相关的专业训练。学生对口译中大量涉及的“中国特色词汇”积累太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缺乏关注和常识性认知。

基于以上学情,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为与学习口译主题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能拓展学生知识面。能力目标为学生掌握的口译原理、策略和技能,能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及双语关联能力。素质目标为学生结合口译主题和语料,能积累“中国特色词汇”,了解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态度、理念、政策和举措等,提高自身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能讲好中国故事。

2.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英语高级口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科学依据及理论支撑,忽视了口译初学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前,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缺乏对口译认知活动的深入研究,没有将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进行有效分解和细化。课堂多以口译主题为导向,直接进行中英、英中口译训练,训练方法和内容超出了口译初学者的能力范围,导致学生挫败感严重且对课程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课堂教学重“量”轻“质”,在学生还不具备口译基础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语料的口译训练,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口译质量不高,没有掌握口译学习方法。二是课堂课时量相较口译所需练习时间相差甚远。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一个学年的课时量由128节缩减为64节。而翻译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一般而言,一个口译员的标准工作日的工作时间是六个小时,有时候可能是七八个小时,分为上午和下午两部分,每个半天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也可以不分。据此,口译员的每个训练单元应该是三至四个小时,且要求口译员在这个时间段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维、清楚的表述、出色的耐心和平静的心理。通过对比发现,口译课堂时间较口译所需练习时间相差很大,不足以覆盖口译训练的全部话题和语料,这使得根据口译工作实践设计口译训练强度难以实现。三是当下学生学习习惯及要求的变化。当下学生擅长搜索和利用线上资源,追求开放、包容、共享的学习环境,且他们大多都独立有主见,对课堂要学习的内容和效率要求高,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难以有效吸引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四是口译师资力量问题。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是十分丰富,在高校和市场之间的流动性严重不足。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口译教师由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不可否认的是存在一部分口译教师没有翻译专业背景、专业翻译学习或口译实践经历,进行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时完全依托教材,达不到相应的口译实践要求。其中一部分教师教学外动机大于内动机,且内动机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口译教学质量打折。

虽然口译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解决很多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口译课程教学质量创造了机遇。

3.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环节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学生需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观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交替传译》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方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上完成针对慕课所设计的单元测试。课前的线上学习将口译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讲解转移至课外,学生通过观看慕课可以了解线下课堂口译训练的原理和方法,课堂上就可以直接进行大量的口译实训;课前的线上测试是教师提供线上服务的重要途径,是师生交流的窗口,教师能够在线上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答疑,学生也可以清楚线下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课中,线下课堂与线上慕课高度匹配,主要进行口译分脑技能及口译实务训练,包括信息听辨、信息分层、脑记笔记、口译产出、英汉(汉英)口译等训练。课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线上小组作业,作业内容为口译仿真训练及线上互评,所有作业发布于英语专业口译课程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供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回看、点评和交流。英语专业口译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线上通过超星学习通和微信公众号两大教学辅助工具跟进学生学习进度,点对点辅导;线下课堂以学生口译实训和口译互评为主导,教师引导、点拨和示范,在教学中起着“脚手架”作用。

4.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线上学习成绩及学生线下课堂表现,比如慕课观看记录及慕课测试成绩、课堂提问及回答情况、课堂口译训练情况。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课堂外的口译仿真训练,学生模拟口译现场进行对话口译、英中及中英篇章口译。结果性评价包括口译笔试和口试,笔试是根据反向矩阵法所设计的试卷,题型内容区别于传统英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口译分脑技能中的信息听辨、信息分层和口译笔记技能;口译考试仿照和参考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三级口译考试题型、模式和考题内容,保证了口试考试设计的科学性,同时帮助学生备战CATTI。三种评价方式覆盖了口译课程线上线下的方方面面,测评密度大,确保了学生成绩的信度与效度。

5.课程思政融入点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具有一定的思政优势。口译课程的终极教学目标为响应党和国家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能够代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的国际人才。因此,课内外所使用的语料要紧跟国家时事大事,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依托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白皮书,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在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中国特色词汇和表达,共建实时热词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新概念、新词汇等,构建平行文本语料库,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英语高级口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成效及改进方向

1.混合式教学成效调查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口译教学的课時、师资和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矛盾。相比传统课堂,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口译课程有更扎实的理论依据,更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更完善合理的评价手段。经过三个周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观察,学生有更清晰的课程学习目标,上课前能清楚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关注课堂中特定类别的口译训练;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课后自练自评时间增加,小组合作频率增多;在口译测试中,学生表现出对口译活动具备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够操控自己的口译行为,有意识运用学期内学习到的口译策略和技能。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期间,受试者完成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口译教学效果的有:一是学生接受并认可混合式教学模式;二是在交替口译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三是线上慕课和线下课堂有机融合,紧密联系;四是学生对口译学习的兴趣明显提升,学习动机增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接受并认可混合式教学,这也符合当下学生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特点,90%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关线上线下联系程度的调查,在113个受试者中仅有1位认为没有联系,其余均认为存在联系。在进一步的联系程度调查中,54%的学生认为联系程度一般,46%的学生认为联系程度紧密,这些数据表明课程的线上线下融合程度仍有待提高。关于课程学习兴趣的调查中,96%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学习中有收获,并认为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程,74%的学生还表示在未来会继续学习口译。

2.持续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及措施

课程未来持续建设计划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口译语料库的建设和应用,可以尝试建设有陕西地域特色的具有阶梯难度的口译语料库,实现课程异质化和本地化,服务地方经济,增强课程竞争力。二是口译课程SPOC建设,结合语料的口译讲解更适合采用SPOC的形式,后续可以结合所建语料库完成口译课程SPOC建设,持续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三是继续课程思政建设,更加全面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线上及线下教学之中,积累思政教学素材、模式和成功案例,推广英语学科课程思政教育方式。

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建议有:一是融入口译实践项目,实现口译教学的一个完整闭环。二是对接学科竞赛,完善课程与竞赛衔接机制及竞赛培训管理制度,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三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研讨,完善课程设计和线上服务,沉淀教学成果,为外语及翻译学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结  语

虽然《英语高级口译》课程一流课程建设案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作为一次深度的混合式教学探索,其能够为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参考和智力支持。在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英语界有必要探讨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英语学科及课程。笔者探讨了一流课程标准及内涵、混合式教学概念及理念等,全面解析了陕西省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英语高级口译》建设的路径,以期能对“双一流”建设,尤其是英语学科“双一流”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高校外语界“金课”打造的标准和内容探索[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6):1-5.

[2]戴炜栋,王雪梅.“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5):12.

[3]冯智文.中国外语金课的内涵及其建设方略[J].外语教学,2020(2):59-63.

[4]骆蓉.外语类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设计与构建——以“英美文化”为例[J].外国语文,2021(3):138-146.

[5]王剑娜.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口译教学探索[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2018(4):105-112.

[6]王茜.高校口译课程教學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基于民办高校本科口译课程的实例研究[J].青春岁月,2019(10):30-31.

[7]王永.中国高校口译课教师教学动机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4(2):108-112.

[8]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9]张静.英语专业口译金课建设理念与方略[J].外国语文,2020(3):130-137.

(王茜: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一流课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四个回归”背景下《国际贸易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试析“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讨
面向应用型本科的《程序设计基础(C)》一流课程建设探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