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大豆新品种试验初报*

2022-07-08 07:54非正智刘正伟王应学
云南农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单株生育期性状

非正智,刘正伟,王应学

(1.牟定县农业农村局,云南 牟定 6755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牟定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耕地1.31万hm2,年平均气温15.7 ℃,霜期70~80 d,年均日照时数2 447.8 h,年均降雨量851.7 mm,年均蒸发量2 089.6 mm,相对湿度为61%,适宜优质大豆种植,常年间套种大豆620 hm2。为提高大豆种植单产及抗逆性,牟定县2020年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合作,引进了3个新选育成功的优质大豆品种与本地主推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及抗性等进行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牟定县中海拔区域(1 760~1 900 m)种植的优质大豆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处理

本试验供试品种4个,均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选育或引进,品种和来源(见表1)。

表1 参试品种及来源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位于牟定县大豆主产区共和镇代冲村委会刘山头村,海拔1 810 m,土壤为水稻土,肥力中等,地势平整,水源条件较好。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间设走道50 cm,四周留保护行。小区长6.67 m,宽2 m,小区面积13.34 m2。单行开沟等距条播,每小区种4行,行距50 cm,株距10 cm,出苗后每小区定苗266株,亩栽植密度为1.33万株。

1.4 试验过程

试验于2020年6月5日播种,浇透水;每公顷施过磷酸钙600 kg、硫酸钾75 kg作底肥。6月20日间苗定苗,每公顷追施尿素45 kg;6月26日结合中耕培土每公顷追尿素45 kg。苗期和初荚期分别用溴氰菊酯防治虫害1次,整个生育期内防虫不防病。10月5—10日收获,收获时每小区取样10株考种。每小区分别实收脱粒,晒干后计产。过程中记载大豆品种生育期、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及病害发生情况。

1.5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主要测定影响牟定县大豆产量的主要病害发生率和发生程度。通过田间调查各类大豆病害病株叶片发生率及为害程度,确定参试品种的抗病程度。测定方法按大豆花叶病毒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的分级标准,确定为:0级,无病斑;1级,0<叶片病斑面积≤25;2级,25<叶片病斑面积≤50;3级,50<叶片病斑面积≤75;4级,叶片病斑面积≥75。

1.6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来源于田间实际调查记载和大豆样品室内考种,确定各品种生育期、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指标,采用方差分析确定品种间产量指标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生育期比较(表2)

表2 参试大豆品种生育进度调查表(月/日)

参试新品种生育期差异不大,均为120 d以上,对照品种中品661最短,为115 d。

2.2 各品种生物学性状比较(表3)

表3 参试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特征调查表

经试验观察,各参试品种抗倒性、株型表现均为良好,参试品种主要性状特征有差异。

2.3 各品种经济性状比较(表4)

表4 参试大豆品种室内考种结果

各大豆品种单株粒重15.3~30.1 g,单株实荚数44.4~57.6荚,单株实粒数86.3~121.0粒,单株分枝数3.7~5.0枝,株高44.1~46.2 cm,百粒重19.1~20.2 g。3个新品种株高均低于对照,单株实荚数、单株实粒数、单株粒重均高于对照,百粒重差异不大。

2.4 各品种产量比较(表5)

表5 参试大豆品种产量比较表

经试验小区产量对比,3个新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云环资大豆12号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量达2 775.0 kg,其次是云环资大豆14号,为2 752.5 kg,云环资大豆13号为2 692.5 kg,位居第三。3个新品种比对照中品661 (每公顷1 800 kg) 分别增产54.2%、52.9%和49.6%,增产极显著。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见表6)。

表6 参试大豆品种产量方差分析表

2.5 各品种抗逆性比较(表7)

表7 各参试品种病害发生情况(级)

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内抗病性差异不大,且抗病性均为良好。

3 品种评价

3.1 云环资大豆12号

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44.2 cm,株型紧凑,分枝3.9枝,主茎节数12.2节;全生育期120 d,较对照推迟5 d;单株实荚数47.7荚,单株实粒数97.9粒,百粒重20.1 g。每公顷产量2 775.0 kg,居第一位,较对照中品661(每公顷1 800 kg)增产54.2%,增产极显著。该品种增产潜力大,可适当扩大推广种植。

3.2 云环资大豆13号

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45.9 cm,株型紧凑,分枝3.7枝,主茎节数12.5节;全生育期120 d,较对照推迟5 d;单株实荚数57.6荚,单株实粒数114.5粒,百粒重19.1 g。每公顷产量2 692.5 kg,居第三位,较对照中品661(每公顷1 800 kg)增产49.6%,增产极显著。该品种增产潜力大,可适当扩大推广种植。

3.3 云环资大豆14号

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44.1 cm,株型紧凑,分枝5.0枝,主茎节数12.9节;全生育期120 d,较对照推迟5 d;单株实荚数51.9荚,单株实粒数121.0粒,百粒重20.2 g;每公顷产量2 752.5 kg,居第二位,较对照中品661(每公顷1 800 kg)增产52.9%,增产极显著。该品种增产潜力大,可适当扩大推广种植。

云环资大豆13号

3.4 对照中品661(CK)

试验对照品种,每公顷1 800 kg,全生育期115 d,株型紧凑,株高46.2 cm,百粒重19.5 g;单株实荚数44.4荚,单株实粒数86.3粒,分枝4.5枝。该品种产量中等,可与玉米以间作方式种植。

4 结 论

大豆新品种试验结果显示,产量高低依次为云环资大豆12号>云环资大豆14号>云环资大豆13号>对照中品661。3个新品种比对照中品661分别增产54.2 %、52.9%和49.6%,增产极显著,均适宜牟定县中海拔区域推广种植。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内抗病性差异不大,且抗病性均为良好以上。

猜你喜欢
单株生育期性状
珠海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织锦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干旱与氮肥施用对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红松种子园单株ISSR-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2014年峄城区花生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