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中新媒体的应用研究

2022-07-09 13:54楼馨元戚晓明
新闻爱好者 2022年6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乡村振兴新媒体

楼馨元 戚晓明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乡村社会,尤其是乡村社区治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在乡村社区治理中,新媒体主要运用于两种场域,即基层政府的治理领域与村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村庄原生基础不足、行政化色彩过重以及网络公共空间失序等,因此从培育村民新媒体素养、改进基层政府工作方式与规范新媒体平台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社区治理;新媒体;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农村社会的流动性增强,在农业经济、精神文明、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复杂问题逐渐凸显,改变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践基础[1],传统社会环境下趋于静态、封闭的治理理念和模式已不能与当前强流动性特征下的社会运行机制相适应[2]。面对新形势下暴露出来的发展问题与治理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之后又颁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强调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总体战略的推进背景下,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与意义也逐渐在国家战略层面得到了关注与认可:党和政府在2019年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体系等多维度内容;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又一次强调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由此可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为乡村振兴这一顶层设计的落实提供了历史性机遇。[3]

在研究領域,新媒体与乡村社会发展结合的主题是近几年的热点。针对新媒体参与后的乡村文化、乡村经济等方面,学界已有研究,但在乡村治理领域,新媒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后续影响仍有非常多的探索空间。本文将对乡村治理中新媒体的研究进行梳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新媒体在乡村治理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第二,在新媒体的实际应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第三,不同学者提出的对策与思考。

一、乡村治理中的新媒体参与

当前,新媒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使用场域主要有两种:一是基层政府的治理领域。新媒体是政府提升治理效能的工具,同时也是干群之间信息宣传、互动参与的高效平台。二是村民的日常生活。新媒体是村民互动往来、发展文化以及参与治理的有效媒介。

(一)基层政府治理领域的新媒体应用

在相关研究中,政府行政机构、干群互动效能的变化是讨论的重点,新媒体在其中更多的是一种提升效率的参与工具。

在乡村治理的语境中,沈费伟关注到新媒体强大的技术性对乡村管理体系与治理结构的赋能作用,他认为新媒体技术能够促进乡村政策制度向简便、灵活方向改善,组织管理体系向有序、健全形式完善,同时治理体系向平权分散、多元化的模式转型。[4]还有学者着眼的是新媒体参与下乡村治理中干群互动的新模式。徐琴介绍了浙江省浦江县Q村的三级官方微信群平台,Q村通过网格化党群微信群的建设来聚合村干部与村民,拓展了乡村社会的交往空间与治理空间。[5]

可以发现,在基层政府治理领域,新媒体起到了中介平台的作用,对治理方式和治理效率都有深刻的影响。在研究语境中,主要强调新媒体在治理效能方面的工具性,并且新媒体的运用更多受到了自上而下行政力量的推动,因而在政府与村民的互动关系中,政府仍然为主导方。

(二)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新媒体参与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已深刻卷入村民的日常生活。

针对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沈费伟认为其中实质是对村民个体的技术赋权[6],通过新媒体技术,村民提升了内在素质,在乡村社会中也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这种技术赋权同样能作用于村民在治理领域的参与实践,一方面他们能够借助新媒体及时掌握最新信息,另一方面又可以对村庄公共事务进行监督,从而认识到自身的主体角色。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黄陂区A村的乡村青年自觉组成了“抗疫守卫队”,通过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统合使用来宣传并推动防疫工作,村民也会借助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接收或主动接触相关资讯。[7]可以看出,村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出自身的主体性,而这种主体性的培植与增加则有赖于新媒体。除此之外,乡村精英的角色及其重要性也更加凸显。牛耀红通过对甘肃省冯村的个案研究发现,村庄体制外精英在新媒体的助力下结成了媒介组织,通过网络平台的话语表达和公共行动等形式获得了村民认同,并逐渐成为能与村两委平衡、博弈的权力主体,提升了话语权。[8]这种技术赋权包含了解构与建构双方面的过程,即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度科层化的权力结构和政府“话语独白”的固定模式,影响了村民政治冷漠的态度,同时又为政府和村民创设了一块公共对话的空间,使村民有机会表达观点,参与到村庄公共事务的处理上来。[9]通过线上共同在场与关系网络拓展的方式,新媒体增强了社区黏性,既促生了村民主体性,同时也参与了村庄公共性的重建[10]。村民成为村庄的实践者、建构者,收获了参与治理的机会与平台。

二、乡村治理中新媒体运用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技术以难以阻挡的发展态势快速且强势地进入到乡村社会的发展中,这种发展趋势一方面受到了外力如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助推,另一方面也受到村民实质需求等的拉动。通过以上的研究梳理,我们也能发现新媒体已经实现了在乡村社会的深刻嵌入,并在乡村治理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然而,新媒体能够与乡村社会的实际情况良好适配吗?其运用能够达到预期成效吗?针对以上问题,也有学者在新媒体参与后的繁荣景象之下,捕捉并牵引出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村庄原生基础不足

新媒体的运用者是村民,之后也需要作用到村民,因此信息技术功能的发挥取决于村民的运用以及乡村社会中的现实环境。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村庄原生基础如村庄基础设施、村民观念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使得新媒体的实际应用效能有限。

沈费伟认为,新媒体的赋权过程并不能达到预期成效[11]。一方面,新媒体的技能要求与村民的知识素质存在冲突,村民的理解、接受与运用能力较弱,因此不能快速且良好地适应新媒体应用;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乡土保守意识形成冲突,村民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趋于保守,面对新技术缺乏主动尝试的积极性,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此外,陈然认为,在传统乡村社会的运行机制下,村民长期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12],这就使得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村民的政治兴趣与政治效能较弱,存在政治冷漠的问题,因此即使新媒体对村民进行技术赋权,他们也很少会主动参与实践。除此之外,虚拟平台的互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现实社会关系网络的线上延伸,村民在新媒体上的互动也受到现实关系的牵制与影响,很少会主动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言,因此即使有新媒体平台的助力,一些村民也处于缺场状态。村民是新媒体技术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主动参与者,因此村民主体性的激发与村庄内生公共性的实际建立还需要商榷。

(二)治理中行政化色彩过浓

农村治理意味着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推进乡村社会的建设,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引导,也需要村民、社会组织等主体的参与配合,才能营造构建良性的治理场域。吴海琳和周重礼认为,农村社区相较于城市社区而言互联网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建设弱,因此新媒体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往往需要借助行政外力的推动,实现自上而下地接入,而在这种“行政外生性”的网络公共空间中,权力结构是传统权力布局的线上延伸[13],因此这种空间可能成为“权力再生产”的场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代表在乡村治理中新媒体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提升效率的工具性,仅僅作为一种中介来实现线下权力结构在线上的复制性再现,原有的治理结构并未改变。在这一基础上,沈费伟认为,技术下乡需要调整国家在乡村社会的治理形态,但此时乡村治理仍沿袭着传统治理格局[14],而这会导致需求与结构之间产生冲突,从而弱化了新媒体的实际效力。

(三)网络公共空间失序

新媒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虚拟化的特点,这就使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村民参与治理的自由性、自主性增强,可能导致网络公共空间的失序问题,进而影响村庄的实际治理效能。何保东认为,村民在使用新媒体参与治理过程中存在过度娱乐化倾向,以及缺乏足够的信息甄别能力,容易被煽动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15],产生一些影响基层治理的非理性行为。如刘庆华在对中部A村的调研过程中关注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村民在微信群中散布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言论,加剧了村民的恐慌,并且村干部也难以切断这种流言的传播,从而导致了社会环境的失序与混乱。[16]此外,村庄内部的一些群组结构较为分散,缺乏稳定性,在讨论事项方面,村民的关注点容易偏离村庄治理的主线,落入日常关系的搭建或“话家常”。这些都不利于村庄良性互动生态的建立。

三、新媒体有效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

(一)培育村民的新媒体素养

如上文所述,村民在应用新媒体参与治理过程中存在过于保守、被动参与、实践能力弱等难题,而作为乡村社会的主人以及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村民的参与至关重要。因此在改进路径的选择上,需要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培育村民的新媒体素养,来发展他们的主体性。村民的新媒体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村民的使用观念,二是村民的应用能力。针对这一议题,沈费伟认为,转变村民的保守观念、提升村民的知识素质是首要任务,而这两点主要通过宣传教育来实现[17],例如村庄可以邀请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培训班,对村民进行培训,或成立专门的技术应用培训小组来定期为村民普及推广技术知识与技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村民的技术思维,增强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

(二)改进基层治理的工作方式

基层政府的工作方式直接影响到乡村社区的治理效能,因此就需要思考技术与治理模式的适配性问题,政府治理模式需要依据社会环境进行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沈费伟从基层政府内部的运行逻辑出发,认为需要打破传统乡村治理格局,构建更为科学的现代乡村治理结构[18],具体如基层政府应该打破信息沟通壁垒和碎片化的分割理念,共享资源,加强各部门、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协作,同时也应完善分工,加强治理的专业化、精确化发展。此外,他和袁欢认为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构建“强政府-强社会”的动态模式,让村民能够凭借新媒体技术主动、自觉进入到乡村社会的治理与发展中。[19]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在乡村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社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媒介化特征,在治理领域,新媒体丰富了村民的参与方式,增加了参与主体,助力治理内涵中“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实现,但这更多是将新媒体作为一种纯粹的治理工具进行分析,却忽略了新媒体可能为乡村治理带来的改变,即讨论话题主要仍是治理的工具化转向,而非媒介化转向。因而,在后续研究中,可以更多地探讨治理领域的媒介化问题,通过切入新媒体内在的运行逻辑来探寻治理体系改进升级的可能性。

[本文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科研重点课题“江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研究”(编号:21ZD07);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

211030708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肖平,周明星.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基础、困境与路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04):110-117.

[2]郭科.流动性治理:乡村社会治理的未来趋向[J].领导科学,2021(04):39-43.

[3]师曾志,李堃,仁增卓玛.“重新部落化”:新媒介赋权下的数字乡村建设[J].新闻与写作,2019(09):5-11.

[4]沈费伟.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2):1-12.

[5]徐琴.“微交往”与“微自治”: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空间延展及其效应[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29-137+175.

[6]沈费伟.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2):1-12.

[7]周孟杰,吴玮,徐生权.重拾、共构与嵌合:乡村青年的抗疫媒介实践——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武汉市黄陂区A村为例[J].新闻界,2020(02):18-28.

[8]牛耀红.建构乡村内生秩序的数字“社区公共领域”:一个西部乡村的移动互联网实践[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5(04):39-56+126-127.

[9]王利平,黄鹂.乡村场域中技术赋权的“双刃剑”效应与优化治理[J].领导科学,2021(16):38-41.

[10]沙垚.新媒介与乡村:从科技兴农、媒介赋权到公共性重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05):89-95.

[11]沈费伟.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2):1-12.

[12]陈然.农民使用政务短视频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技术采纳和政治参与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0):148-152.

[13]吴海琳,周重礼.微信群对乡村公共空间的重构:以D村“行政外生型”网络空间为例[J].河北学刊,2020,40(04):178-184.

[14]沈费伟.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2):1-12.

[15]何保东.将新媒体有效嵌入农村基层治理[J].人民论坛,2018(28):64-65.

[16]刘庆华,吕艳丹.疫情期间乡村媒介动员的双重结构:中部A村的田野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7):73-77.

[17]沈费伟.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2):1-12.

[18]沈费伟.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2):1-12.

[19]沈费伟,袁欢.大数据时代的数字乡村治理: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J].农業经济问题,2020(10):80-88.

(楼馨元为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学生;戚晓明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校:王志昭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乡村振兴新媒体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