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教师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2-07-09 12:05张大伟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职业教育人工智能

张大伟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人工智能时代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对于职业教育教师来说,面临着职能和角色、数字素养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职业教育教师应从重新定位角色、提升数字素养以及人机协同发展等方面来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关键词: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教师角色;数字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C-0077-04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社会各个领域逐步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深化。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把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从而“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发展应用,给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带来深层次变革,也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

一、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加速专业转型升级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应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要求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借助新技术进行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一方面,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专业。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与产业领域深度融合,职业院校开办的传统专业未能及时适应产业发展步伐,造成专业与产业对接有所脱节。因此,职业院校传统专业要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专业自身进行改造,以适应社会产业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催生新兴专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社会产生了一批新业态、新职业和新岗位。新业态、新职业和新岗位需要新人才,职业院校要适应社会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应主动开办一批新兴专业来培养适应或引领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工智能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是反映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社会工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人机协同要求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过程性和周期性,培养的人才与未来就业岗位不匹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结合文本挖掘和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分析互联网各类招聘信息,收集和分析有关技能、职位空缺、岗位要求、技术等数据,衡量不同职业和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对专业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更新,培养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三)人工智能深化教学形态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教育”逐渐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全球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系统融合,可以全面创新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在职业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深刻改变了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学习方式。在教学环境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及设备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空间与环境,打造了智慧教学平台,构建了智慧教学生态环境,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展到整个校园,学生可以时时处处学习。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精准化的学情分析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量身打造学习计划。同时,精准化、启发式、讨论式、项目式教学方式被大量运用,翻转课堂、慕课、移动课堂、微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被采用,这极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在学习方式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内容的种类和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自主探索,自主式、参与式、交互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普遍呈现。

(四)人工智能实现教育管理精准化

传统的教育管理很难实现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数据监测及预警。人工智能有助于优化教育管理流程,改变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扩大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有效供给[1]。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以业务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用数据进行管理、用数据进行决策以及用数据进行评价,实现多维度数据挖掘分析、无感知数据服务,激活数据价值,从而做到教学管理的精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在流程优化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实现各项业务管理流程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管理效能。在数据共享整合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打破职业院校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做到各类教育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整合共享,实现数据使用价值,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在智能决策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分析教育管理与运行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做出诊断,对工作事项及时做出调整,为科学决策提供智能支撑。

二、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人工智能在职能和角色方面对教师的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大量应用,教师的职能和角色受到极大的挑战。传统意义上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传授、学生管理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优势凸显,教师的部分工作逐步由人工智能教师所代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也受到巨大冲击,大量线上课程以及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正被学生所接受。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学生管理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等职能正在被解构,以讲授传授为主要专业工作的教师面临失业的风险[2]。教师职能和角色受到挑战的同时,教师作为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进一步凸显。

(二)人工智能在数字素养方面对教师的挑战

数字素养从信息素养发展而来,是信息素养在智能时代的深化与拓展[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必然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挑战。当前,大量教师在备课、授课、沟通、交流等方面还使用传统的方法与手段,未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在利用数字技术沟通与交流方面,教师未能利用数字技术与同事、学生以及家长之间进行很好的互动。在数字资源开发方面,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适应专业与课程的建设,在数字资源的选择、创造、修改、管理和保护等方面还相对欠缺。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和所处环境有效使用数字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未能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信息化设计。上述方面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新挑战。

(三)人工智能在教学能力方面对教师的挑战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促进学生发展、顺利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应具备的多方面的综合能力[4]。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图像与语音识别等技术应用使得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成为可能。未来职业院校要为每一个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配备相应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设施。当前,在教师层面上还未能做到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一方面教师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知识技能来进行课程建设,另一方面教师缺少人工智能技术下的工作经验,导致课程开发的内容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在课程实施方面,教师未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制定课程实施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改革,更多还是采用传统方式实施教学。上述方面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职业教育教师应对人工智能的策略

(一)重新定位角色:凸显教师育人核心价值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对其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人工智能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和便捷,教与学的方式逐渐转向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学生、固定学习内容的教育模式逐渐弱化,教师的权威地位也受到了挑战。教师要借助智能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中心系统构建教学内容各要素,实现教学的高效化、精准化。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度更加紧密,很多程序化和重复性的劳动可以由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教师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角色向知识设计者转变,更多扮演着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者、知识体系的协助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陪伴者、情感交流的守护者等角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利用自己的思想和阅历去引导学生,助力学生成长,真正发挥育人的核心价值。

(二)提升数字素养:赋能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数字素养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渐丰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挑战。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专业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从国家层面出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框架,提升教师管理与评价、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创新等能力。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特点,与相关技术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職前职后的培养机制,不断完善教师知识技能结构。从课堂教学的角度,针对教师教学能力、设计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加强。其次,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要制定一些鼓励和支持政策,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和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探索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最后,就教师本人而言,要根据出台的相关政策,积极落实相关要求,从自身专业发展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三)人机协同发展:实现教师的高效教学

任何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很广泛,对于教师而言,一些重复、机械和繁琐的脑力劳动可以交给智能机器或软件来完成,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实现人机协同发展,共同发挥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首先,利用人工智能把教师从机械重复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例如教师的课堂签到、批改作业、课堂实时评价等工作可以让人工智能来完成,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如何进行教学组织与设计,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其次,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融合进一步加深,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工作的应用,让其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全面采集、分析学生的过程性数据,精准了解学生的特征,帮助教师设计实施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最后,利用人机协同实现高效教学。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教师既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课程授课,又可以实现适应每个学生个体发展的个性化定制教学。人机协同发展,共同承担不同功能的教学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教师的高效教学。

人工智能时代改变了教育生态,智能化的设备、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以及服务流程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对职业教育带来的各类挑战,职业教育教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更新自身数字素养和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从而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培杰.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三重境界[J].教育研究,2020(2):143-150.

[2]蔡宝来.人工智能赋能课堂革命:实质与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19(2):8-14.

[3]佘雅斌,黄姣华.智能时代开放大学教师数字素养及提升策略[J].高教论坛,2019(7):51-55.

[4]陶宇,任聪敏.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50-54.

责任编辑:陈向阳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职业教育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