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余甘子野生资源分布调查及现状分析

2022-07-09 16:07钱小香陆文郭霞林旭俊陈旭李晓斌李善志
热带林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海南岛胸径种质

钱小香,陆文,郭霞,林旭俊,陈旭,李晓斌,李善志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海南海口 571100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别名油柑、庵摩勒、余甘、油甘子、滇橄榄等,是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十余米,花期为7 月~10 月。余甘子分枝能力强,根系发达,主根有极强的穿透性,能扎入地下4m~5m,耐贫瘠、耐干旱,能适应瘠薄地区栽培[1-2]。

中国余甘子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四川等地,人工种植多集中在广东和福建两地[3]。目前关于海南岛内余甘子分布情况鲜有报道。为了更好地收集资源,通过调查研究海南岛余甘子资源的分布和生境条件,为余甘子资源利用提供有效依据。

1 分布区概况

海南省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地形略似椭圆形,长轴为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km,西北至东南宽约180km,环岛海岸线长1528km。海南岛地貌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主要特征,占全岛面积的38.7%。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全年无霜。年平均日照1750h~2650h,西南部多、中部山区少。年平均气温22℃~26℃,西南部高,中部山区低。年平均降水量1500mm~2000mm,因受中部山地影响,形成东部湿润,西部干旱的明显差异。

海南岛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是中国重要热带地区,有独特的热带山地雨林和季雨林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复杂,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据调查,海南岛有野生植物4600 多种,其中针、阔叶树种1400 种,乔木800 多种,用材树种458 种,特有珍贵名贵树种45 种,药用植物2500 多种,占全国乔灌木植物种类的28.6%。

2 余甘子野外资源生长情况

2.1 调查方法

查阅《中国植物志》《海南植物志》等资料,发现余甘子曾经广泛分布于海南岛各地;咨询护林员及村民,初步了解余甘子生长地点;实地踏查,利用GPS、胸径尺等工具明确记录具体分布地点,记录坐标、树高、胸径和生境等信息。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海南岛余甘子资源分布

该研究调查发现,海南岛余甘子资源的适应性分布较广,从西部干燥气候的东方市到东部湿润多雨文昌市,均有分布。海南岛野生余甘子分布生境情况如表1。

表1 海南岛野生余甘子资源分布情况Tab.1 Distribution of Wild Phyllanthus emblica L.Resources in Hainan Island

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岛野生余甘子资源仅在海口市、临高县和万宁市3 个市县暂未找到;海南岛野生余甘子多以零星分布为主,成片分布只在儋州市、东方市发现,其中东方市野生余甘子资源位于大田保护区内的次生林中,并多为林下苗;调查中发现儋州市部分村民有采摘余甘子叶做枕头的习惯,且在叶子刚长出来就全部采摘,致使树木生长较慢。

2.2.2 海南岛余甘子资源生境分析

根据表1 的调查结果,海南岛野生余甘子分布在海拔30m~700m 之间现,且多集中分布于200m~300m 之间;从资源数量来看,儋州市分布最多,其中有一处成片分布面积约为0.67hm2,但因为人为砍伐和采摘的原因,树高、胸径较其他市县偏低。

调查中发现野生余甘子资源,树高最大的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村,高15.5m;最小的是定安县龙州镇一处养鱼塘边的林下苗,高0.8m;胸径最大的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内,胸径63.3cm,最小的是位于定安县龙州镇一处养鱼塘边的林下苗,胸径0.7cm;分析定安县最小原因有可能是位于鱼塘边,人为干扰和动物啄食影响的(见表2)。

表2 海南岛野生余甘子资源生长情况Tab.2 Growth of Wild Phyllanthus emblica L. Resources in Hainan Island

2.3 海南岛余甘子资源利用现状

目前,海南岛暂未有大面积人工种植余甘子的区域,基本为野外散生资源。咨询农户和相关专家,明确暂未找到野生资源的海口市、临高县和万宁市的3 个市县之前也均有余甘子生长,但是近年来几乎没有在发现,分析原因应该是农户为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大面积开发荒地、坡地,种植橡胶、槟榔、胡椒、芒果等经济作物,破坏了原有余甘子生存环境,使得余甘子资源大量减少。

目前,海南岛余甘子资源较少,且大部分余甘子植株树高和胸径较小,多为砍伐、采摘后又再次萌芽;余甘子资源利用率低,调查中仅在儋州市、文昌市、屯昌县、澄迈县发现有部分林农会采摘叶子晒干之后做枕芯,原因是余甘子叶具有较好的塑形、透气和吸水性,有助于提升人们睡眠质量,分析后发现叶片中含有醇类、酮类、烃类、酯类、醛类和其他化合物等73 种香气成分[4],且余甘子叶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肺气肿、抗菌等作用[5]。

3 讨论

根据调查和查阅资料,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区余甘子资源人工种植面积大,经营模式多为家庭、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等经营模式,并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如蜜饯、果脯、浓缩汁、含片、冲腾片等[6-9],成为了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和林农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海南岛余甘子分布面积逐年降低且利用率低,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余甘子价值认知不足。余甘子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可起到补益、保肝、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高血压、降血脂等保健作用,全世界约有l7 个国家的传统药物体系中使用了余甘子,中国约有16 个民族使用该药,1990 年余甘子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11]。

(2)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足。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林农开始大力种植橡胶、槟榔、胡椒等作物,不断扩张用地,严重破坏了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的生长环境;随着种植业结构的变化,加上利用率低,保护体系不健全,均使得一些珍贵品种和野生种质资源消失;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需要省、市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确保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3)产品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海南岛大部分消费者对余甘子了解甚微,市场上整体商品率较低,多地区为自产自销,宣传力度不够,为提升其市场价值,导致资源越来越少。

根据以上问题,为了提升海南岛余甘子种质资源利用率,首先要明确其现在分布范围,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种植栽培技术,推动新品种选育和繁育,提升鲜果的食用性,引进新进设备开展产品研发形成余甘子产业链;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市场认知度,发展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形成“互联网+”的销售模式,提升产量和效益,调动积极性,开拓市场;第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渠道,巩固脱贫致富成果,推动余甘子产业发展,建设示范基地,为林农提供多种销售渠道及加工模式,形成产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海南岛胸径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马尾松公益林胸径分布规律及冠幅影响因子分析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中国游客的海岛旅游需求时空特征分析——以济州岛和海南岛为例
基于气候季节划分的海南岛气候康养特征探析
海南人为什么说福建话
“早春茶”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