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健康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2022-07-10 13:46王静宇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6期

王静宇

关键词:医学院校图书馆;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健康信息服务模式

摘 要: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公众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期望和需求进行了调研,并以此为依据从服务提供主体、服务保障机制、服务内容及方式三个方面构建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6-0071-04

1 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确立了围绕人民健康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工作职责[1]。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有关疫情和防控措施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四起,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众的日常生活,公众亟须获取专业、全面、权威的健康信息[2]。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能够有效弥补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对健康知识科普的不足,是公众普遍认同的有效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之一[3]。我国在2020年、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年度课题指南中,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与健康相关的课题数量占10%。可见,国家对图书馆探索健康信息服务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参与健康中国行动成为一项迫切、必要的任务。医学院校图书馆作为医学院校的信息中心,在健康信息科普方面具备明显的人才、技术、信息、设备等优势,因此,笔者以满足公众健康信息需求、推动健康文化传播为目的,针对公众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以期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针对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探索视角较全面,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在研究内容方面,一些学者发现健康馆员能够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网络检索能力,帮助其高效获取健康信息资源和实证医学资源;一些学者发现提高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是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健康知识竞赛、观看学习健康视频和参加社区健康主题活动等;一些学者认为健康馆员应与医学院及附属医疗机构合作,开发建设基于REDCap的数据库,并为相关机构提供数据支持服务。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侧重于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如:针对艾滋病、部落居民等弱势群体开展了特色化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项目研究;与多家机构部门合作实施了老年人信息素养培训计划,以期帮助老年人利用网络获取权威的健康信息。

我国学者侧重于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对健康信息服务进行研究。李岩等[4]创新构建了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多元化模式,以期满足公众的多元化健康信息需求;金燕等[5]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关于高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相对较少,陈红英[6]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阅读对象、服务空间、开放时间和知识内容方面的优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陈忆金等[7]基于KANO模型分析了大学生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特征,并对服务进行优先排序。仅有少数学者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进行了探讨,郑义等[8]提出卫生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通过争取外部政策支持和自身内部改革的方式,主动为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徐中阳等[9]通过多种调查研究方法构建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需求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在健康信息服务领域的探索较全面,具有全方位、系统化等特征。我国的相关研究存在理论多、实践少、各自为战等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尚未构建可行的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开展模式,且相关研究缺少可借鉴、成熟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医学院校图书馆应结合实际,学习国外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经验,充分调研获取公众的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做好业务管理工作。

3 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方式为线上和线下问卷調查,调查对象为河南省内部分地市大中专院校学生、国家公职人员、企业员工等,调查时间为2021年9月20日至10月30日,共发放调查问卷238份,回收有效问卷221份,问卷回收率为92.9%,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3.2 调查问卷概况

为全面了解公众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调查:一是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关注情况,二是公众对医学院校图书馆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程度,三是公众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的期望,四是影响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因素。

3.3 调查情况分析

3.3.1 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关注情况。相关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公众关注的健康信息内容主要有疾病相关(62%)、食品药品(56.7%)、健身美容(56.1%)、急救技巧(54.3%)、心理健康(48.9%)、医疗保险(35.3%)、流行病动态及发展趋势(33.5%)、医疗政策法规(29%)、怀孕分娩(14%)。数据表明,公众对疾病相关信息、食品药品信息及生活保健类科普信息的关注度较高,对医疗政策法规及怀孕分娩等健康信息的关注度较低。由于公众身体健康状况受年龄变化的影响,其对疾病相关和食品药品方面信息的关注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0岁以下年龄群体对心理健康和健身美容方面的信息关注度较高,30岁以上年龄群体较关注急救技巧和医疗保险方面的信息,公众关注的健康信息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等特点。

3.3.2 公众对医学院校图书馆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在信息质量方面,被调查者中仅有11.8%的公众对获取的健康信息质量非常满意,44.3%的公众认为获取的健康信息质量一般,64.3%的公众认为获取的健康信息是商业广告,70%的公众难以鉴别查找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信息来源方面,70.6%的公众表示自己在查找健康信息时必然或经常会注意信息来源,仅有6%的公众表示自己偶尔会或不会注意信息来源。在信息获取渠道方面,公众普遍认同的权威途径有政府官方发布、健康科普类书籍、期刊或报纸、图书馆医疗类专业数据库及专业医务人员。其中,健康科普类书籍、期刊或报纸占63.8%,图书馆医疗类专业数据库占54.3%。调查数据表明,公众具有一定的信息辨别意识,虽然有高质量健康信息需求,但由于自身健康信息素养较低、网络健康信息冗杂等,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公众认为图书馆是权威的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之一。因此,医学院校图书馆亟须发挥自身的资源、专业优势,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服务。

3.3.3 公众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的期望分析。在服务内容方面,75.1%的公众期望图书馆提供基础健康信息咨询服务,72.9%的公众期望图书馆提供健康相关的图书借阅和推荐服务,61.1%的公众期望图书馆提供义诊、急救技巧解答、体检报告解读等健康信息服务,52.5%的公众期望图书馆举办医疗保险、医疗政策相关知识的讲座等。除了基本的信息咨询、图书借阅推荐服务,公众期望图书馆提供多样化、实用性强的健康信息服务。在信息获取方式方面,75.6%的公众期望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获取健康信息,63.8%的公众期望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公众平台获取健康信息,63.3%的公众期望参与图书馆举办的线下健康信息科普类活动。同时,公众期望图书馆举办互动性强的讲座、论坛等线下活动,为自身获取健康信息资源提供便利。

3.3.4 影响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因素分析。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因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信息资源是否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易理解性(83.3%)、健康信息资源获取方式是否便捷、多样、易用(68.3%)、健康信息服务内容是否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67.4%)、健康信息服务馆员的专业性和快速响应能力(53.8%)、图书馆是否拥有独立的健康信息服务空间和先进的健康信息检索设备(38.9%)。

4 公众需求导向的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笔者借鉴国外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先进经验,以公众对健康信息服务的期望和需求为核心,以医学院校图书馆的资源、人才等优势为依托,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构建了以医学院校图书馆为主,联合政府机构、公共图书馆、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新模式。

4.1 服务提供主体

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开展健康信息服務缺乏成熟的运行机制、实践经验和资源保障,离不开政府相关机构的引导、监督,以及地区公共图书馆、医疗卫生机构的协作和支持。因此,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制定完善的可行性发展策略,积极争取政府相关机构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开放力度,及时将服务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与相关机构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在政府的监督引导下以自身为主体、多机构协作开展的健康信息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推动健康信息服务的持续开展;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公众服务方面的管理、实践经验和读者群体优势,在资源、人才、技术、场地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与地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沟通和协作,积极争取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和资源支持,建立权威、专业的健康信息服务专家团队。

4.2 服务保障机制

在资源建设方面,为了保证健康信息资源的质量和时效性,医学院校图书馆可采取以下两种数字资源建设模式:一是自建权威知识库,二是鉴别和筛选网络上的健康资讯。医学院校图书馆可对医学领域核心的书籍和期刊、健康科普类读物和课程资源、健康专家访谈和讲座等健康信息资源进行审查、编辑和加工,建设权威健康信息专题库,如疾病知识库、药物专题库、音视频资源库等;及时抓取和整理权威性较高的新闻资讯、科技报道,建立权威、动态的健康信息库。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医学院校图书馆可联合本校医学专业师生、健康馆员及地区公共图书馆专业馆员和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才等,组建专业的健康科普服务部门,打造组织管理、资源建设、技术服务、医疗专家、宣传推广和志愿服务等团队,共同推动健康信息服务的有序开展。在环境与设施方面,医学院校图书馆可设立专门的健康信息服务空间,提供现代化的健康信息检索设备,并依托公共图书馆、医疗卫生机构等设立多个健康信息服务点,形成网络化服务体系,扩大并延伸健康信息服务范围,为公众高效、精准、便捷地定位和获取健康信息提供帮助。

4.3 服务内容及方式

医学院校图书馆应以数字资源为依托,在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设立健康专题服务专栏,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公众的需求特征,开展个性化知识推送服务,实时在线回答公众提问,及时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开展网络资源导航服务,为公众快速、精准获取权威的健康类新闻和知识提供便利;邀请医学专家和教师制作慕课,引导公众系统、全面地学习健康知识。线下服务包括开展健康类书籍借阅服务、举办健康科普讲座及论坛、开展常见病义诊及知识普及活动、举办健康信息素养培训等。针对公众多样化的健康信息需求,医学院校图书馆可举办不同主题的健康科普类图书展览,组织不同研究方向的医疗专家开展多个专题的健康知识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等,组织医学专业人才和志愿者走进社区、街道,开展常见病义诊、常用药品免费发放等服务,组织医学专业健康馆员在各个健康信息服务点开展健康信息素养培训活动,组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健康馆员开展“阅读疗法”服务等。

5 结语

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续性的政策、资金和人才队伍的支持。因此,医学院校图书馆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及方向,提高社会化程度;做好服务实施计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放力度,加强健康馆员培育,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争取政府的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做好经费规划,保障服务的顺利开展;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弥补自身服务的不足,降低服务成本,促进服务的持续开展。笔者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来自河南省漯河市、郑州市等地,可能无法全面反映目前我国公众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健康信息需求情况。因此,笔者下一步需要扩大调查样本范围,了解更加广泛的公众健康信息需求,不断完善健康信息服务模式,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健康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健康知识和文化的传播,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的通知[EB/OL].[2022-04-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7/15/content_5409494.htm.

[2] 崔庆林.面向全民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公共图书馆大有可为[J].图书馆杂志,2021(5):104-109.

[3] 张晓娜.扎根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J].图书馆论坛,2019(7):91-98.

[4] 李岩,曹锦丹,李玉玲,等.需求驱动下的公共图书馆多元化健康信息服务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12(24):57-61.

[5] 金燕,张启源.我国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8(2):24-31.

[6] 陈红英.高校图书馆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多元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1(S2):218-220.

[7] 陈忆金,潘沛,赵一鸣.基于KANO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健康信息服务需求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0(12):117-126.

[8] 郑义,陈伟萍.卫生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健康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6(3):92-96.

[9] 徐中阳,尚珊,石艳霞.“健康文化”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需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20(21):56-66.

(编校:孙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