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2-07-10 13:44吴少丹
文教资料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政课教学红色文化

吴少丹

摘 要: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课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一方面,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人、事、物、精神等资源,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亲和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本文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旨在深化红色文化研究,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优质教学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探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融合路径和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以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传播红色文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 高校 思政课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本文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和保障机制为研究重点,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挖掘红色文化中的资源,并将之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和红色文化传播的协同发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3]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财富。其创造主体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内的无数仁人志士;其产生渊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根本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其价值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需要强调的是,红色文化并非等同于新民主主義文化或革命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生动体现,承载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等不朽历史。

具体来说,红色文化主要包括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精神文化和红色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红色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包括革命根据地旧址、革命人物故居、革命文物、纪念碑、纪念雕塑等。红色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红色制度文化主要是中国共产党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的总和,如包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在内的一系列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据

(一)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鲜活素材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通过对红色文化中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遗迹、红色精神等人、事、物、魂进一步挖掘、加工、凝练,为思政课教学提供鲜活素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将这些鲜活素材融入教材体系,再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培育学生正确的党史观、国史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高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时,红色文化的融入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说服力,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为红色文化拓宽了传播路径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力军,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群体。而高校思政课作为覆盖大学生群体的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任务,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将红色文化传播到每位大学生,即高校思政课是传播红色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大学生思维活跃,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在理解、认同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一步传播红色文化。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为红色文化拓宽了传播路径。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高校开设的思政课为“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但每门课程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也决定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路径的不同。其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在新时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课程。本文仅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探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主渠道”,关键在于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第一课堂”。[4]首先要遵循教材体系的内在统一性原则,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其次在基于整体框架的完整性的基础上,探究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学资源的外在表现形式、内在价值和作用机制等。以此为基础,找准该课程与利用红色文化开展理论教学的着力点和侧重点,实现思政课程与红色文化的有机统一。最后,确定专题式教学、案例教学、问题链教学和合作探究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主体内容包括六章。在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中,结合人生观的内容,选用革命先辈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等人的人生选择作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理解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代表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在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中,通过讲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长征等历史故事,董必武、夏明翰、方志敏等人的革命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在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中,集中讲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在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中,通过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在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中,结合中国革命道德的内容,讲解革命先辈孙占元、贠宝山等人的革命事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焦裕禄、谷文昌等人的感人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在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中,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通过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呼吁学生崇尚英雄。

在将红色文化中的人、事、物、魂等红色资源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体系后,思政课教师要选好红色故事、红色案例、红色视频、红色音频、红色图片、线上资源等教学形式,采用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方法,运用接地气的语言和真情实感,实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其中之一是“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强调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当前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条重要准则。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理论教学的延伸,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外、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它使学生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5]而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抽象理论转化为自觉的、理性的认同,提高践行能力,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在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为导向,选取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精选教学地點、找准教学着力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努力实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1. 校内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朗读红色经典,如红色家书,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先烈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励学生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开展红色主题演讲,结合党的发展历史,挖掘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等典型事迹,讲好党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抒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表达传承红色基因、励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决心;开展红色影片鉴赏活动,利用既有的红色影片作品进行展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革命历史,发扬革命精神;开展红色故事情景剧扮演活动,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了解革命人物及其品质,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在校内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红色故事会、艺术作品展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红色文化认同。

2. 校外实践教学

将思政课堂搬到革命史纪念馆、革命根据地旧址、革命先辈故居等地方,开启“行走的思政课”。在参观中,通过大量的照片资料、珍贵的革命文物,先进的展示手段,直观生动地再现革命历史;通过革命战争中产生的歌曲、标语、信函等文献性红色文化资源,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现英雄人物及伟大精神;通过生动鲜活的情景模拟、情感体验、现实体会、深情对话、主题研讨等方式,让学生真切感受艰苦峥嵘的革命岁月,了解革命历史及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在实地参观过程中深化和巩固理论认知,增强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自觉性。

另外,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现代化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建立虚拟现实(VR)思政实践教学基地。通过VR技术走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学生的实地观感和情感体验,让思政课走出教室,也让红色文化资源走进课堂。

五、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构建“大思政”格局。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学校将红色文化建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修订课程建设标准,规定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课时和学分。二是建立健全实践育人体系。加强与地方红色教育基地合作交流,定期组织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和志愿服务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三是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将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精神文化、红色制度文化自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建立健全人才保障

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建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加强思政课集体备课,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点,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积极开展教学中的微创新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发鲜活的教学语言。同时,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编制红色文化教育读本或校本教材,在思政课教学中导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三)建立健全环境保障

建立健全环境保障,充分运用校园网络平台和校园环境,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形成协调效应,如可以在校园网内设立红色主题网站,运用文字、图片、影像、相关链接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目光;在校园微信公众号推送红色文化相关文章。还可以通过学校文化广场、建筑雕塑、校报学报、专栏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红色文化,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4-18.

[3] 王延光.高校思政课要善用红色文化资源[J].红旗文稿,2020(20):42-44.

[4] 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32-135.

[5] 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66-69.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政课教学红色文化
攀枝花三线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路径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