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水平特色发展 培养德艺双馨电影人才

2022-07-10 13:44钱军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高水平电影

钱军

摘 要:北京电影学院按照“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分类发展要求,深挖内涵特色,总结历史经验,积极探索电影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进入“十四五”时期,学校党委在第三次党代会上明确“两步走”目标,提出要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开放办校”四大战略,并制定“育人质量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创作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对外合作深化”“校区协同发展”“大学文化建设”“治理能力提升”八项行动计划,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远景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关键词:高水平;中国特色;电影;高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文中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一流,但不能把高校人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要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在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争创一流。”[1]明确要推动高校分类发展,聚焦重点、发挥优势、凝练特色,创造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2020年5月,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明确了学校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基于此,北京电影学院紧紧围绕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电影教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坚持高水平特色型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探索电影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培养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凝心聚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

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德树人初心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具有浓厚红色基因的高等艺术院校。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学校的前辈们怀揣电影救国初心,以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使命,在战火中孕育了一批电影创作和电影教育人才,发出了民族救亡启蒙的时代最强音。回顾学校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是孕育期(从“左翼”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学校创始人陈波儿、章泯、钟敬之、吴印咸等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电影人创作了《风云儿女》《渔光曲》《桃李劫》等优秀影片,在战火中孕育了一批电影创作和电影教育人才,他们为党的电影事业撒下了火种,发出了民族救亡启蒙的时代最强音,为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贡献了力量,也为北京电影学院播种和根植了红色基因。

2.第二个时期是创建期(从学校成立到1978年)。这一时期,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学校的先賢们以建立“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志气,于1950年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电影高等专科学校,即学校前身—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在文化部和北京市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实现了从旧中国不完整不系统的电影教育,到新中国较完整较系统的电影教育的巨大转变,为正处在电影人才青黄不接的电影制片厂输送了一批青年电影人才,为电影教育事业延续薪火、积蓄力量,使我国电影高等教育自立于世界电影教育之林。

3.第三个时期是发展期(从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这一时期,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从长满凄凄荒草的朱辛庄“临时校园”,搬到了风光秀丽的燕京八景之一“蓟门烟树”新址,并迅速恢复建立了各教学院系,在总结、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建构了科学、全面、合理的中国特色电影学科及专业教育体系,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以电影创作实践教学为主要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电影人,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影高等学府并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为改革开放事业描绘出一幅绚烂的电影教育图卷,中国电影教育开始走向世界。

4.第四个时期是转型期(从2002年提出创建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目标至今)。这一时期,在北京市的主管下,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电影局的支持下,学校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战略目标,经过近二十年的持续努力,逐渐形成了“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培养理念、教学研究创作“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宽广而精深的学科专业设置、丰富而立体的电影人才培养层次等办学特色,成为新中国电影教育的主力军,位列世界电影院校前茅,为学校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72年的奋斗历程,历经校名变更、校址搬迁、院系调整、专业拓展、设备更新等,学校办学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水平逐步提升,实现了从不完整不系统的电影教育,到较完整较系统的电影教育,再到新时期中国特色电影高等教育的根本转变,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变,立德树人的使命不变。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自觉将学校发展置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重大决策部署之中,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目标之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电影教育。

第二,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要坚守培养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简称“三人民”)的艺术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努力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紧跟时代步伐,充分总结历史经验、传承优良传统,创新电影教育理念和机制,引领中国电影教育发展新方向。

第四,始终坚持特色发展。要坚持高水平特色型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完善教研创“三位一体”办学格局,构建电影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为世界电影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五,始终坚持服务大局。要发挥北京电影学院优势,主动对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需求,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为党和国家留影造像,为时代和人民筑梦写真。

第六,始终坚持凝心聚力。要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密切联系和服务师生,全心全意依靠师生办学。

走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道路

在新的世情、国情和时代背景下,我们牢记初心使命,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远景目标。中国特色彰显了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和自信,意味着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自己的发展历史、行业背景等条件探索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为社会与行业服务的水平。

1.根本要求—堅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电影教育,将立德树人牢牢置于一切工作的核心位置,持续培育出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85年,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在《高等教育要认真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中强调,“中国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办高等教育,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个是方向问题,一个是质量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事业和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首先就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思想领导,强化政治领导,加强组织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正确把握发展方向的关键,也是办好现代教育的最大政治优势。

2.精神根脉—坚持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

要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提升创作能力,打造时代精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我们只能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之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新体系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国家制度、扎根基本国情、扎根教育规律。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办学特色。我们遵循艺术实践的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实践教学融入教学大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了课堂内实践、课堂外实践、毕业实践、社会创作实践、科研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致力于培育行业拔尖人才。以青年电影制片厂为依托,发挥创作优势,注重创作质量的提升,在继承和发展影视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学校师生的影视创作实践,把电影的独特艺术形式同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有机结合起来,让电影镜头聚焦伟大时代,记录伟大实践,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在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彰显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3.行动逻辑—坚持紧跟和服务国家战略

加快培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急需的优秀人才,发挥创作和技术优势,服务国家和首都重大战略需求,为建设电影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作为首都高校,我们坚决按照市委部署,发挥专业优势,团结师生校友力量,服务好国家战略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在全国政治中心建设中的“智囊团”作用、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助推器”作用、在全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催化剂”作用、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动力源”作用,成为各项事业创新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从开国大典、朝鲜战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奥运时刻,都有学校师生校友志愿服务、文艺演出、拍摄记录、技术支持的身影。我们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师生将创作实践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融入电影强国梦和文化强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用艺术和科技积极服务党和人民。

担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做出了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重大战略决策。

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我们必须师资建设一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学科专业带头人、行业领军人才和学术创新团队;必须人才培养一流,持续培养出能够担当电影强国建设历史重任的卓越人才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拥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享誉海内外的杰出校友,高端人才培养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必须科研创作一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主体、科研和创作两翼齐飞,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和优势,建设世界电影学术科研中心、电影艺术创新基地,贡献电影教育的中国模式;必须办学条件一流,新老校区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文化特色鲜明,生均办学资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必须管理水平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学校治理体系完善,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管理服务水平迈进世界高校先进行列。

1.明确“两步走”目标。第一步,2022年—2026年,保持国内领先,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院校行列,为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打下坚实基础。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创作、办学条件和学校治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主要办学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第二步,2027年—2035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大学治理水平等全面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更为完善,全面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发展目标。

2.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深入实施“四大战略”:一是“质量立校”战略。以持续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重点培养一流的教学,建设一流的师资,产出一流的成果,实施一流的管理。二是“科创强校”战略。补齐科研短板,全面提升科研工作质量和水平。发挥创作优势,提升创作质量,用影视精品奉献祖国人民、引领社会风尚。三是“人才兴校”战略。坚持培养、引进、使用相结合,建设一支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研创和管理人才队伍;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四是“开放办校”战略。积极推进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协作,实现政产学研用的全方位合作,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立足电影,服务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立足北京,自觉承担首都“四个中心”建设责任;服务国家,为电影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面向世界,为世界电影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3.制定“八项行动计划”。一是实施育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化“三人民”艺术观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实施学科专业建设行动计划。系统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分类、分层、多元、协同发展机制。三是实施科研创作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力争在国家级重大课题申报、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建设、科研项目经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四是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坚持引培并举、重在培养,以实施“125”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力度,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扩大在电影教育领域的领先优势。五是实施对外合作深化行动计划。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三方共建基础上,积极推动国家电影局共建和支持学校发展,孵化优质影视项目,建立影视高端职业人才培育基地,与兄弟院校、传统影视集团、互联网影视公司、影视高新技术公司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搭建广泛、多元的交流合作平台。六是实施校区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加强总体规划,优化两校区资源配置,完善协同运行机制,实现共建共享、高效运转、整体提升。七是实施大学文化建设行动计划。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深入挖掘阐释电影文化和校史文化的宝贵价值,不断丰富艺术观教育内涵,推进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八是实施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现代化大学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健全科学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运转协调的运行机制,全心全意依靠师生办学,充分释放新时代办学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49.

[2]蒋南翔.高等教育要认真解决两个根本问题[J].高等教育学报,1987(Z1):13-15.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高水平电影
建设空间科学 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山西太原举行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