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的“生活”解读

2022-07-11 00:50姜树华
关键词:语文学习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姜树华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生活”一词成为高频词。新课标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是时代变化使然——生活方式、生活情境、生活交际等真实的语境发生了新变化。语文学习是美好生活的真切需要,反映在关注“真实生活”“文化生活”“生活经验”上。语文能力在生活情境中生根拔节,强调在生活中习得和运用语文。语文素养在生活化任务中综合提升,聚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关注数字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学习;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生活”一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高频词,前后共出现135次,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31次,有四倍之多。

新课标将语文与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史无前例。对于这样的变化,新课标给予了明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新课标不是为“新”而新,它的“出场”是时代变化使然——生活方式、生活情境、生活交际等真实的语境发生了新变化,语文的所学与所用理当随之而变。

广义的生活,指向人的各种活动,包含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要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便是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与社会、物质、精神相关的众多场景作为语文学习背景,旨在用语文来解决生活问题,实现更好的生活。

一、语文学习是美好生活的真切需要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便开宗明义:“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换个角度来读这句话,即社会生活的内容、意义、趣味、价值等方方面面都是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得以实现的。语文学习成为生活的切实需求。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时代从未止步,日常生活的语言文字运用不断出现新现象和新特点,对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均带来深刻影响。于是,语文学习成为走进生活世界与应对生活变化的必然需要。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2年6月热点透视(一)新课标特别关注“真实生活”

新课标中的“真实”一词共出现了18次,另有“现实情境”“现实生活”“社会文化生活”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多次出现,更有“能用准确的语言清楚地介绍、说明事物或程序,运用文本主要信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利用多种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在简单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记录真实生活”等用语文来认知生活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要求表述。怎么将语文教学置于真实生活中呢?要充分运用语文阅读本领,检索重要信息,投射生活场景,归类整理生活,深度了解生活,从而发现真实生活的意义,并记录留存下来。

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纵横交错”的“纵”是生字,学生凭生活经验,也是能知晓其意的。笔者组织团队备课时并没有选择忽略或轻视,而是用了四步逐层深入教学:第一步,出示威尼斯布局的鸟瞰图,让学生借助图景来描述;第二步,出示“纵”字的四种字典解释,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出现的两个词“纵横交错”“操纵自如”中“纵”字的不同意思,然后将另外两个义项“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放任”运用到具体词语“纵身一跃”“纵容”“放纵”中,启发学生对比理解;第三步,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想象与“纵横交错”相关的场景,于是出现了纵横交错的“街道”“山脉”“树林”“队伍”“网络”“光波”“时空”等,从看得到的宏观世界、生活场景到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都是真实的生活存在;第四步,链接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自然段,介绍威尼斯街道的描写,组织学生互文阅读,体會不同作家对“纵横交错”的不同表达。

上述四步教学,笔者甚为认同。如果我们对“纵横交错”的感受仅停留于字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容易缺失对“水城”威尼斯的真切感受。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城市密密麻麻的“水街”特点,他们才会自然生发对小艇的深厚感情。理解“纵横交错”一词的确不是生活的难题,但把词语浸透在真实生活的场景中,启发学生全息式地理解并运用,学生的理解更全面、更准确。

(二)新课标特别关注“文化生活”

新课标明确提出:“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 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显而易见,文化可以是“阳春白雪”般的文化珍宝,也可以是“柴米油盐”式的身边小事。面对身边的文化活动,新课标要求“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用语文所学更好地干预文化生活,新课标交代得可谓“苦口婆心”。面对世界文化精髓,新课标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些都是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和运用资料的教学要求。

比如,清明节将至,开展一组“走近清明”的主题学习活动,包括“说由来”“展习俗”“绘春意”“品时新”“怀英烈”“讲故事”“诵佳篇”等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查阅各类资料,组内汇报与共商,呈现学习结果。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呈现,积蕴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自信不能仅停留于口号,而要让学生亲历其间,用自己的表达来诠释优秀传统文化,沐浴古人天人合一、固本思源、慎终追远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

当然,文化生活又是立体多维的,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也要“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构筑开阔的文化视野,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而言之,文化自信要表现在文化生活之中。

(三)新课标特别关注“生活经验”

新课标提出“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根据活动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提出要探究、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新课标如此要求,旨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对世界的客观、全面认知,更好地认知生活。如此,他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了。同时,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阅读经验,更好地阅读生活;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建构起社会活动经验,更好地提升活动组织力。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教学重心显然在如何形成阅读预测与猜想之上,意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猜测与推想的经验。该单元选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三篇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精读与略读的方法,获得从题目、内容、情节、插图等方面进行猜想的经验。从语文要素来看,该单元的教学指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读物的选择能力和对文本细节的关注能力,收获“带得走”的深度阅读的技能与习惯。从生活经验的层面来看,学生的阅读不再停留于内容的表面,而会走向关注文本主角的情感世界与命运发展,全方位参与文本内容,形成对故事发展的“关注”、人物情感的“关切”,有与故事的“共在感”。

当然,语文生活经验是立体丰富的,或涉及语文能力的生长,或涉及语文学科方法的建构,或涉及对语文主题与形式的赏析与创造……凡此种种,都是基于更好生活的学习经验。

二、语文能力在生活情境中生根拔节

新课标在课程方案中明确要求:“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从学习者实际生活出发的。引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解决真实问题而实现的语文能力生长,需观照三个关键要素:一是真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可能情境,二是生活中确需解决的问题,三是相关的语文知识学习与问题情境高度关联,并能够助力现实问题的解决。

(一)新课标强调在生活中习得语文

新课标中针对不同学段都有联系生活识字的具体要求:“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等。新课标强调的联系生活,即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与生活语境中实现词语的理解、运用与拓展,进而形成语言经验。

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文中的词语教学为例:有展现生活景物的,如“马棚”“磨坊”;有关联生活动作的,如“挡住”“蹚过去”;有体现生活情绪的,如“叹气”……有助于学生在情境模仿中真正体验到文中“一步一步”“轻轻地一点点往前挪步”等词语、句子的真实含义。

《小马过河》一文中“为难”一词的教学,可让学生借助上下文语境来练说: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小马的“为难”。学生一下子就能调集出文本内容,并灵活组合言语,说出小马的“为难”原因与情形,既有故事内容,又有切身体验,一举两得。教学进一步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场景中:“那次,我为难了,。”“,好为难啊!”学生调集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关“为难”的生活场景,不仅真切理解了,而且真正习得了,形成了结构化的语言经验。

(二)新课标强调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新课标强调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如“留心公共场所等真实社会场景中的文字,尝试认识标牌、图示、简单的说明性文字中的常用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等,这些要求是将已学到的文字或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运用在生活场景中,增进理解。又如,“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细读之后就会发现,它不仅在强调语文知识的运用,更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学习、運用语文知识。换言之,徒有语文知识未必会运用,语文知识需要在生活现场得到施展。于是,语文教学中,创设或者框定的真实生活情境成为运用语文知识的载体。

比如,虎年到了,尝试给亲戚、朋友送上一句带有“虎”字的祝福语,可以拍一拍视频,或者说一段语音,并在班级分享。于是,“虎虎生威”“虎头蛇尾”“龙腾虎跃”“虎背熊腰”“虎头虎脑”“生龙活虎”等词语都会从学生的“词语池”中跳出来。当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适合用来祝福,学生必须在脑海中分析择选,用上有祝福之意的词语。此时,学生在具体生活场景中的言语斟酌、语序组织就是语文能力的生长了。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为“遨游汉字王国”。教材呈现了汉字的发展、文化等。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生活环境中的文字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如让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历经“汉字的趣味性研究”“街头错别字调查”“姓氏研究报告”等过程,来一趟身边汉字的探索之旅。当汉字源流、姓氏溯源、汉字文化等自然生动涌现时,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也油然而生。

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基于真实学习情境中生长出来的语文经验,既有根基又有价值。

三、语文素养在生活化任务中综合提升

学科知识与能力始终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基础,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学业素养的高低不是知识的简单重现,而是用这些知识进行推断、解释,达成学科内与学科间的结构化思考。

(一)聚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实施的主旨表述清晰:“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育专家陆志平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基于真实情境设计任务,组织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语文,在用语文中学习语文,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语文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除了我们能够一眼看出的整体感知、听说读写的整合外,特别新增跨学科学习,它们的内在逻辑都聚焦在“整体”“综合”之上,助力学生在生活化任务中提升语文素养。

“红色寻访”主题的学习活动就是一项适合多地组织的学习活动。周末假日,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小记者,成立假日小分队,寻访身边的革命英雄。学生通过寻访、交流、记录、整理、分享等,跨越语文、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丰实寻访过程,丰厚学习体验,丰富寻访展示,在生活化任务中真切感受到革命英雄人物不再遥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体悟到英雄人物不是脸谱化、格式化的,而是充满生活味的,对革命英雄自然多了几分亲切与亲近。

当然,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设计生活化学习任务,不是“混学科”学习,而是以语文为“主办方”的多学科交融——从语文出发,卷入其他学科走向生活,用语文的方式统整其他学科资源渗透生活,最终回到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这个目标。

(二)关注数字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发展

新课标要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信息化时代让生活来得更加便捷,但也令现代社会生活的情境较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复杂,这就意味着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日益繁杂。与此同时,现代技术让我们搜索到的知识成倍增加,因此,深层次理解和有意义地运用知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所谓深层次理解,就是要指引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整合与应用,以更好地适应当下所面临的生活情境。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旅行”为主题,鼓励学生跟着课本去旅行,寰宇纷呈万花筒。笔者工作室的一位教师让学生介绍南通五山风景区。学生兴致勃勃、各显神通:忙于走进景区实地考察,拍摄记录;忙于到南通图书馆翻阅江海文化资料集,摘录重要信息;网上搜集图文素材,筛选下载……过程中,学生寻访了文化名人骆宾王的墓地,了解了骆宾王在南通的那段历史;瞻仰了历史名人张謇的雕像,感受到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傲娇”;搜集了狼山成陆史料,知晓了那个3.5亿年前的地壳运动。成果分享课上,一篇篇调查报告、一页页介绍文案、一个个生动课件,还有极富视觉冲击的短视频,立体展现了历史久远、滨江临海的魅力南通。还有学生出人意料地提出大力保护景区、多渠道开发挖掘、多平台推介宣传等建议,并呈报给相关部门。

学生在丰富的网络、纸质、现场资源中去搜集、去感受、去判断、去解释、去使用,是新时代新环境提供的语文学习新方式,也是语文素养得以落实的集中体现。

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生成真實的学习语境,言语实践有了现场感与针对性,语文学习便成了真实需求,学生的生活会因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变得更有品质。这是新课标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融的真正落点。

参考文献:

[1] 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J].语文学习,2018(3).

[2]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 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巧设梯度训练,培养低年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