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科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2022-07-11 08:24范春青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教学研究课程思政

范春青

摘  要:当前,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正在进行,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工科类专业建设,融入教材编写以及教学全过程中,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仍是很多院校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课程思政”的目标及要求出发,对现阶段工科类专业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然后提出具体措施,以期优化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方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5-0137-04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工科类专业在校生总量占本科在校生总量的1/3以上,每年培养的工科专业毕业生总量也已超过世界工科毕业生总量的1/3;国内90%以上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工科專业。庞大的工科类专业学生群体是我国“科技兴国”的生力军和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有效针对工科类专业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做到育德与育才相统一,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紧迫任务和重点方向。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其重点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而思政课程的核心则完全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工科类专业来说,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要依托专业底色和专业特色,通过对教材以及专业知识内容的深入挖掘,找出其中的思政元素,进而将其融入工科专业教学中,形成一种能够把专业知识体系与思政教育内容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

一、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及要求

工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兼具合格的政治素养、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思政教学的任务是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提炼专业教育中蕴含的文化基调和价值内涵,将其转化为有效教学载体,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进而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为此,在具体的课程和教材建设中,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作为一种指导性文件,对于教学工作的规划与落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中要充分体现出思政元素,以宏观科学指导后续的一系列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其次,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案设计。教案对于课程知识传授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教案设计通常也是非常精细的。区别于传统工科专业教案,课程思政教学的教案应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深度结合与衔接,要设计出明确的授课步骤与方式,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1]。

再次,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材编写。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工科类专业教材主要介绍与专业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训练,在教材编写中恰当融入思政元素,对于培养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协作意识等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最后,将思政元素融入授课方法。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的有效落实还需要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法去实践。因此在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应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反思,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创新授课模式,将影像、视频、声音等资料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以缓解此前学生对枯燥思政教学内容的排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言传”又要注重“身教”,教师授课时体现出的时间观念、批改作业以及对待学生所提问题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提高学生求是善问的科学精神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不足

工科类专业的教学重点一直是围绕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开展的,追求的是应用性,但如此一来,就削弱了思政教育的落实效果,导致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建设中较为边缘化。同时,工科学生理性思维较强,此种思维惯性导致学生对思政教学兴趣不大,并且传统的工科教学模式也使工科专业师生对课程思政的接纳性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推进与落实。

(一)工科的专业化削弱了思政教育的落实效果

工科专业主要研究自然界的现象以及物质发展的客观规律,需要依托大量的科学实验以及社会实践,因此课程体系也呈现出较强的实用性与应用性。而在长期的学科发展中,教师也更为追求课程内容的专业化,更看重知识内容的传授,针对学科发展背后的工程伦理学以及职业精神教育则未能予以充分重视。如此一来,就一定程度地削弱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效果。但在科技发展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培养出的工科学生不能只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具有较强的伦理意识、责任意识以及人文精神。因此工科专业教学需要与思政教育并肩而行,以培养兼具扎实专业知识及较高思想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

(二)理性的思维惯性导致学生对思政教学兴趣寥寥

工科学生在多年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强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对于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依靠技术与工具,强调实用性与时效性。此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惯性思维影响,对于问题本身的分析会受限于固定的条框,缺乏人文关怀以及柔性思考。而思政教育是人文学科,是感性的思考和哲学的认知[2]。但由于工科生过于看重理性规律和逻辑计算,对思政教育缺少正确认知,在课堂上并不能感受到思政教育的真正内涵与魅力。

此外,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也较为呆板、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抗拒与排斥情绪。对工科学生来说,思政教育缺乏魅力,并不能对其实现精神上的感召和心理上的认同。为此,在未来的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量学生的理性思维惯性,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强化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三)传统工科教学模式导致师生对课程思政的接纳性较差

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趋于实验、实践、实习,强调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对理论与知识的应用。因此工科专业师生对于思政教育的认知会存在误解,认为其只是单一的理论说教,并不具有操作性与实用性[3]。而思政教育的概念也较为系统和抽象,更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对于工科学生而言,这是与日常学习完全不同的维度,因此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纳程度和认同性都较差,最终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在工科专业教学中,思政教师也应对教育的应用性予以充分考量,要让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人文情感的熏陶使学生获得荣誉感与成就感,产生情感认同,进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同步发展。

三、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若想切实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首先需要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新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与素材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挖掘,经过不断的积累、总结,将工科专业知识内容与课程思政全面有机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政治素养、职业精神,实现工科学生职业素养以及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工科类专业的教学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们首先要统一思想,正确认知课程思政的作用及意义,进而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对思政元素、内涵与工科专业紧密融合,使其能够全方位应用到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实现为党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准确提炼课程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三全育人”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4]。课程思政教学看起来简单,但对于思政元素的提炼也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既要深刻理解各种思政元素的精神内核,又要准确把握专业知识的理论精髓,并能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有机整合。同时,课程思政建设也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艺术,要避免授课过程中的生搬硬套,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为此,教师应对思政元素予以深入挖掘,提炼升华,最终能够与工科专业知识内容巧妙融合,以一种无痕、润物细无声式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课程思政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以及情感上的认同。

例如,将工科专业知识与时政新闻中我国的最新科技成果结合起来,与职业道德结合起来,与科技振兴、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让学生能够在新时代下,跟上社会的发展形势,为科技兴国贡献力量与智慧。

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工科类专业建设的背景以及市场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要让学生看到科技进步带给国家和世界的改变,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科技兴邦的坚定信念。同时,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向学生讲述科学发展背后的故事,以及科研人员对推动行业进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让学生牢记所肩负的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攻坚克难的精神。如此一来,既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又可以让学生在工科学习的道路上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并最终为我国科学事业的更好发展贡献力量。

(三)优化和扩展教育教学方式

工科类专业教学难度较大,知识的技术性较强,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较高。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解专业知识,则即便教师拥有很好的教学艺术、充分的教学准备、详细的教学课程设计,也难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如果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在深挖典型知识点的基础上做到深入浅出,辅以职业案例、工匠精神或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则可以凭借此种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高度精神集中所带来的学习疲惫感,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同时,幽默、顺水推舟式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实现工科专业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同步提高,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以及道德修养也具有积极作用。

另外,工科类专业需要开展实际工程项目的认识实习以及实验实训活动,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土建类专业为例,“走出去”就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所在城市的标志建筑、攻克了技术难题的大跨度桥梁等工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进步给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所学专业的信心;“请进来”可以把一些样板工程的总工程师或者主要技术人员请进校园,以讲座或者沙龙的形式,向学生具体讲解工程的重点技术难点,以及攻克技术难题背后的故事,强化学生对于大国工匠精神、开拓创新意识的养成。

由此可见,若想最大程度地提高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中的融入效果,则需要教师深入掌握工科专业的教学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同时,扩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形式,通过实际的工程和鲜活的事例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情操。

(四)定期开展各类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

一是,组织专业教研组内研讨。现阶段,工科专业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仍处在摸索階段,工科类专业教师并不具有充足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挖掘思政要素、掌握思政教学规律没有清晰的认知。但这些问题的存在又切实影响着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落实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5]。为此,相关院校应定期开展培训研讨活动,如教案设计比赛、课程思政教学培训、课程思政研讨以及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等。在具体的课程推进中,教师间可以相互研讨,对专业课中所包含的思政要素予以深入的分析、挖掘,采用创新性的思维优化教学方式,完善日常授课模式。

二是,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在专业教研组内部集中研讨的基础上,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院,尤其是与马克思学院的深入交流,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思政教学授课方式以及经验。同时,各类培训研讨活动也可以让教师间进行教学成果的分享,彼此促进,共同进步,进而反馈于教学,切实提高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此外,此种协同育人的方式也可以让教师在彼此的交流探讨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进行更为深入的反思,明确教育重点,从而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计划,指导课程思政的专业化以及标准化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是,开拓校际交流与合作。开拓跨学校的交流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促进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工科类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诸多困惑,提升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广度、深度、力度。专业教师可通过微信群、腾讯会议等网络终端,积极创新校际合作机制,共同探索将准确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有效途径。

当然,“课程思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需不断深入探究“课程思政”的教学规律,全面强化体系化、规范化建设,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等,需要各专业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方向,才能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6]。

(五)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和应用

当前课程思政教学还在起步阶段,思政元素和工科各专业的深度融合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和科研机构开展持续研究工作。国家应建立全国层面的“大思政”教学研究机构,指导各地、各专业大力开展针对性的课程思政研究工作,让课程思政教学更加系统,且更能体现出地域特色和专业特色。研究人员应立足于工科专业与课程思政的特点,深挖工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点,以研促教,以保障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持续性和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工科專业的特点以及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进而以此为基础,通过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准确提炼课程的思政元素、优化和扩展教育教学方式、定期开展各类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和应用等措施优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以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以及道德修养,成为兼具学科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顾晓薇,胥孝川,孙雷,等. 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2021(15):59-61.

[2] 张欣悦,李文涛,陈明月. 农业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改革的探讨[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4):86-87.

[3] 马成俊. 理工科专业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文渊,2020(08):597.

[4] 王良子. 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探究[J]. 山西青年,2020(01):92-93.

[5] 李宗帅. 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7):80-82.

[6] 鲁桂琴. 课程思政在工科类专业课中的要素挖掘与实施研究[J]. 安徽建筑,2021,28(10):135-136.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教学研究课程思政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