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再认识

2022-07-11 03:10
大自然探索 2022年5期
关键词:沙皇安娜线粒体

据传,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亲眷被处决后,他最小的女儿安娜斯塔西娅幸得逃脱。1920年,一个名为安娜·安德逊的女子自称是安娜公主。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方权威人士对其公主身份深信不疑。1994年,研究人员基于“线粒体含有母系遗传物质”这一性质,研究了安娜·安德逊留下的组织标本,将其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与菲利普亲王(尼古拉二世皇后亚历山德拉的外甥孙)的做对比,证明两者无血缘关系。“真假公主案”水落石出,安娜·安德逊的公主身份是假的。

假的“安娜公主”

线粒体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不仅是细胞器,更是细胞内的细胞。数十亿年前,大气中氧含量激增。厌氧细胞与某种细菌细胞相遇,并将其吞噬。然而,厌氧细胞并没有消化细菌,而是通过细菌清除掉了大量的氧,最终成为这种细菌的宿主。从此,这个“不速之客”便在厌氧细胞内驻留至今。作为来客,细菌理应向“屋主”献以礼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这一“细胞内的细胞”逐渐发展出许多功能,这些功能与宿主细胞的生存和死亡息息相关。

线粒体的直径通常约为0.5微米,与某些细菌的大小相仿。在课本插画中,线粒体往往呈现“香肠状”。虽然都是“香肠状”,但是有的线粒体像火腿肠一样长,有的却像热狗烤肠一样短。比如,蜗牛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长长的,形似一只蠕虫,而胚胎细胞中的线粒体则圆圆的,如弹丸一般。

线粒体具有两层膜。科学家认为,它的外膜曾经是上述宿主细胞膜的一部分。在吞噬细菌的过程中,宿主细胞的一部分细胞膜形成囊泡,包裹细菌,最终演变成线粒体的外膜。线粒体皱巴巴的内膜则是当时被吞噬的细菌的细胞膜。高度褶皱、折叠的内膜具有极大的表面积,可以为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提供充足的场所。

线粒体结构示意图

线粒体利用细胞内的氧气,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供所在细胞使用,这个过程叫作“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基质中会产生一种名为NADH的物质。随后,线粒体内膜中的酶利用NADH将能量转移至储能分子中,在细胞需要时,这些能量就可以释放出来,为细胞“供电”。

正所谓礼尚往来,在线粒体为细胞全力工作的同时,细胞也报以回馈,不仅在结构上保护线粒体,还向它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和氧气。

线粒体可以分裂,因此一個细胞中可能有多个线粒体。细胞需要的能量越多,其中线粒体也就越多。比如,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占据着大约40%的细胞质空间;而在肝细胞中,这一比例为20%~25%。

正如之前所说,线粒体实际上是“细胞内的细胞”。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DNA,线粒体也不例外。线粒体DNA的遗传特征是“母系遗传”——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任何来自父代的线粒体DNA都会因程序性细胞死亡而被销毁。这种有趣的遗传方式使线粒体成为遗传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有力工具。

从古至今,母系的线粒体DNA都直接被后代继承下来,从未与来自父系的线粒体DNA结合或重组。科学家对不同人种的线粒体DNA进行分析,得出了这样的遗传学观点:人类的大部分祖先在大约20万年前“从非洲”走向了世界各地。

虽然线粒体DNA的遗传策略比核基因组更加“纯粹”,但是即便是在同一个个体内,不同细胞的线粒体DNA也不尽相同。这便是线粒体DNA的“异质性”。

异质性的存在影响了基于线粒体DNA的个人认定和亲子鉴定的可靠性,却也使线粒体DNA成为某些情况下的特殊指标。1976年,人们发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遗骨,挖掘后进行线粒体DNA鉴定,却发现该遗体与沙皇母亲后代的线粒体DNA存在某个位点的不一致。后来,研究人员在对“沙皇”的兄弟的遗体进行研究时,发现他在这个位点拥有同样的异质性,最终得出了“这确实是沙皇一家遗骨”的结论。

线粒体是至关重要的能量转换器。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线粒体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副产物——活性氧(ROS)。

ROS会破坏DNA,包括线粒体中的DNA。由于线粒体DNA存在的位置十分接近发生能量转换的场所,受到的ROS冲击比核DNA更加严重,突变率远高于后者。

一方面,这些突变会影响大脑、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睛等对能量需求较高的组织和器官,是催生线粒体疾病的罪魁祸首。帕金森病(震颤麻痹)和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患者的线粒体突变率比健康人高得多,因此,调整线粒体功能,或许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ROS引起的突变可能是导致衰老的原因之一。65岁以上的人发生的线粒体DNA突变比年轻人要多得多。人们曾对果蝇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缓解ROS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果蝇,寿命比正常果蝇长40%。不过,衰老涉及的因素众多,目前人们暂时还无法控制这个过程。

我们可以推测,在体育领域,如果某些运动员的心脏和其他肌肉细胞中具有大量线粒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线粒体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细胞器,与细胞的关系涉及从日常供能到疾病诱发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精妙绝伦,编写出了细胞命运乃至生命延续的章程。最近的研究表明,除了转换能量之外,线粒体在决定细胞主动死亡(细胞凋亡)和被动死亡(细胞坏死)的发生时间方面也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细胞色素C,这种物质可以启动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或许,小小的线粒体中还蕴藏着更多惊人的生命密码,等待我们探索。

罕见线粒体疾病患者

猜你喜欢
沙皇安娜线粒体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谢甫琴科见沙皇
线粒体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女沙皇之画杀死33人之谜
小猫安娜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NF-κB介导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
线粒体研究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