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2-07-11 14:47周翠霞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周翠霞

摘  要:新时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促进积累语言经验。面对全新的育人任务,原有的单文本阅读指导模式已经无法发挥作用,在大环境的引导下,整本书阅读教学逐渐兴起。当阅读教学的重心转移到相应的语文素材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化素养也将得到同步提升。文章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展开论述,探讨如何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大多围绕单文本展开,文本篇幅有限。这些阅读素材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但学生难以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文化修养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将略读与精读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阅读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来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引入势在必行。

一、高中語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意义

1. 丰富语文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与学生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等关键素养密切相关,借助语文教学活动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开发出语文课程育人的最大价值。但从现有的教学实践来看,课堂上的阅读文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的阅读多带有强烈的目的性,阅读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很难在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对于学生来说,单文本阅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借由整本书阅读教学重新调整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文化学习素材。当教学工作围绕着整本书开展,学生能够配合课堂上的教学文本进行课外阅读延伸,深入解读文本中的情感、文化,从而形成感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教学难度更大,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会产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并主动进行后续文本的阅读活动。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

2. 突出课程的教育功能与育人价值

高中语文课程承担着文化育人、思想育人、道德育人等多重任务,阅读是完成相关任务的重要手段。对于具有文化意识和独立思维的高中生来说,其正是在阅读活动中不断认识文化知识的。但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阅读活动过于关注,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相关文本的育人价值。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将感悟、探究、创新等内容带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能使语文阅读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达成这一目标。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鉴赏,并随之获得语文学习经验。在课堂上,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学习文化知识,除了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作者的情感、创作目的也能够通过阅读活动传递给学生。站在高中生的角度上审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关教学活动正在演化为一场场思想交流的盛会。教师未必对教学活动进行了干预,但学生正在通过主观意识和学习能力剖析语文课程。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 依托教材资源,明确教学任务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倾向于课外的阅读教学活动,旨在将教学文本与课外阅读资源整合起来,对学生提出新的阅读任务。而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盲目解读课堂上没有提及的“课外部分”,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素材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障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依托教材内容来重新设计、整合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以此打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局面。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教学材料导入语文阅读资源,在消除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教学陌生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必修上册《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围绕《故都的秋》引入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活动。作品创作于作者的漂泊时期,也创作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故都的秋》包含着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也包含着作者对于安定的期盼。解读课文内容之后,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情感有了新的认识,自然也会产生新的阅读热情:是文人都有“悲秋”情怀,还是文人的“悲秋”受到环境、遭遇的影响?在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之后,教师结合《茑萝集》《浙东景物纪略》等作品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体验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情感表现,帮助学生解读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高中语文课文中文人墨客的感时伤怀之情并不少见,这种真挚的情感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利用丰富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设计教学活动。

2.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

整本书阅读教学难度大、周期长。当教学活动从解读一篇文章变为解读一本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情感都将面临新的考验。梳理清晰的文章脉络,整理故事的主要结构,能加快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速度,加深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例如,教材必修下册《雷雨(节选)》这篇课文选取了鲁大海、周朴园等人爆发冲突的片段,虽然不是冲突的高潮,但是已经为冲突的后续发生埋下了伏笔。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作品中的关键情节梳理出来。当鲁侍萍与周朴园夫妻相遇、当鲁大海与周朴园父子相遇、当周萍与鲁侍萍母子相遇,故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大团圆结局的追求,使得学生想要创造一个“圆满”的结尾:母子相认,夫妻团圆,父子冰释前嫌。但在《雷雨》中,这样的故事结局是不可能的:鲁大海与剥削他人的周朴园对立,鲁侍萍与忘恩负义的周朴园对立,所有的矛盾已经集合起来,只待爆发。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感想、期望与作品的最终结局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矛盾爆发的深层原因,并向学生提出问题:《雷雨》为何要创造一个如此激烈的矛盾背景?诸多矛盾为何无法调和?让学生在产生感悟的同时独立思考。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看清作品的“来龙去脉”,缩短解读文本的时间。

3. 讨论、鉴赏作品,培养文化品位

整本书阅读教学围绕着文学作品开展教学指导工作,更加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与文化品位的培养。在参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具有独立意识的高中生能够尝试借助自己的思维去理解相关文学作品。对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审美情感,为学生创造阅读、鉴赏相关作品的机会,鼓励学生以全新的方式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老人与海(节选)》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认为,整个故事用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概括:老人捕捉了一条大马林鱼,但最终大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在海上漂流了很久,只拖回一副鱼骨头。当学生给出这样的观点时,教师不能急于反驳,而是要鼓励学生体验故事的核心情感,通过小组交流来解读作品。通过讨论,学生最终得到结论,老人的失败只是假象,老人的抗争、顽强、乐观支撑着老人在海上漂流,这才是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精神力量,是《老人与海》的核心支柱。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化思维去鉴赏作品,能够让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中传递的精神力量,从而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

对于高中生来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富有挑战性。要想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则要抓住文章中的情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与作品、作者进行对话,透过文字解读作品的精神内涵,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才更能体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

基金项目:2020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GS[2020]GHB2100)。

参考文献:

[1]龚丽敏.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6).

[2]刘千秋,董小玉. 高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调查及方法研究[J]. 语文建设,2017(28).

[3]武国荣.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方法指导探略[J]. 语文课内外,2020(11).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