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意义探讨

2022-07-11 07:40米豪杰李黎明
大医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二聚体部位研究组

刘 敏,米豪杰,李黎明

(通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巴中 636700)

随着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意外摔伤等事故的增多,创伤骨折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创伤骨折是发生率极高的骨科疾病,多因机体的骨皮质遭到连续性的破坏所致[1]。机体受伤后凝血功能会发生变化,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很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可发展成肺栓塞,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D-二聚体产生于纤维酶溶解的过程中,是一种交联纤维蛋白体在溶酶水解过程中降解的特异性产物。临床研究发现D-二聚体能够反映机体纤维蛋白溶解能力变化的情况,在诊断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疾病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3]。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休养,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很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因此,在其恢复期间应关注其凝血情况,为了进一步求证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检测对骨折患者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检测D-二聚体水平、FIB 的临床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到6 月通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16例创伤骨折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年龄22~64 岁、平均年龄(47.35±1.05)岁,包括158 例股骨骨折、123 例胫骨和腓骨骨折、85 例椎骨和肋骨骨折,以及50 例趾骨、指骨和髌骨骨折。根据简明损伤定级标准及损伤严重度评分(AIS-ISS)[4]对患者实施创伤程度评分并分类:255 例轻度创伤;88 例中度创伤;73 例重度创伤。体质量指数(BMI)18.22~26.17 kg/m²、平均BMI(21.35±2.32)kg/m²。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在通江县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0 例受检者,将其纳入对照组,年龄23~62 岁、平均年龄(45.85±0.98)岁;BMI 18.08 kg/m²~

25.98 kg/m²、 平 均BMI(21.22±2.24)kg/m²,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研究组患者均确诊为骨折;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疼痛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均在5 分以上;③均为首次骨折,之前未采取过其他措施进行治疗;④经CT 与MRI 等影像学技术明确骨折部位。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分裂症及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③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感染、免疫性疾病。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采用全自动凝血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ACL TOP700)进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检测。入院当天清晨,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3 mL静脉血,将血液标本放在含有0.3 mL(浓度为3.8%)的枸橼酸钠试管中进行离心处理15 min(转速为3 000 r/min)。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5 μg/mL则诊断为阳性,FIB 水平检测结果>3.80 g/L 则诊断为阳性[5]。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②对比研究组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③分析研究组不同部位骨折患者D-二聚体、FIB 阳性检出率。④对比研究组不同程度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FIB 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 )表示,行t检验(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行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二聚体、FIB 水平对比 研究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较对照组受检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D-二聚体、FIB 水平对比(±s )

表1 两组患者D-二聚体、FIB 水平对比(±s )

FIB:纤维蛋白原。

?

2.2 研究组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对比

研究组较对照组而言,股骨骨折、胫骨和腓骨骨折、椎骨和肋骨骨折患者D-二聚体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702、15.7726、12.0996,均P<0.05),趾骨、指骨和髌骨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36,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而言,股骨骨折、胫骨和腓骨骨折、椎骨和肋骨骨折患者FIB 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185、11.0231、12.3523,P<0.05),趾骨、指骨和髌骨骨折患者FIB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90,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对比(±s )

表2 研究组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对比(±s )

注: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纤维蛋白原。

?

2.3 研究组不同部位骨折患者D-二聚体、FIB 阳性检出率分析 不同部位骨折患者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骨折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胫骨和腓骨骨折、椎骨和肋骨骨折,最后是趾骨、指骨和髌骨骨折。不同部位骨折患者FIB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不同部位骨折患者D-二聚体、FIB 阳性检出率分析[例(%)]

2.4 研究组不同程度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对比 不同程度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创伤程度的加重,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研究组不同程度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对比(±s )

表4 研究组不同程度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对比(±s )

FIB:纤维蛋白原。

?

3 讨论

近些年,交通运输业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交通意外、坠楼事故发生率逐渐增加,因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创伤骨折患者呈逐年增高之势[6]。骨折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原因所致,创伤性骨折是因暴力或意外事故而造成的骨骼断裂,可诱发神经损伤、肌腱损伤、血管损伤及关节脱位,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内脏损伤、休克,虽然骨折并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因骨折损伤患者肢体需要长期制动,很容易发生水肿等并发症,血管会受到损伤,血液流速变慢,机体会处于炎症状态。血液处在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发生风险增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7]。D-二聚体是一种血栓溶解特异性产物,当患者处于创伤、手术、感染、脑梗死、肿瘤及妊娠等状态下,D-二聚体水平就会升高,即患者血液中存在更多的D-二聚体,与体外试剂发生抗原反应进而可引发乳胶颗粒聚集,若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则该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反应更明显[8-9]。而FIB 在凝血功能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FIB 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FIB 能够加速血小板聚集进而起到凝血的效果。将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创伤骨折患者血栓疾病筛查的准确率,且操作简便、能够快速获得检测结果,可作为临床筛查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重要检测标志物[10-11]。

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对416 例创伤骨折患者与300 例健康体检者进行D-二聚体与FIB 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D-二聚体、FIB 水平较对照组受检者更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创伤骨折患者在这个期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较大。在患者机体损伤后,暴露的组织因子刺激肝脏合成分泌FIB 增多,FIB 经凝血酶催化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同时凝血酶激活因子Ⅷ为Ⅷa,Ⅷa 因子交联纤维蛋白单体形成凝块,后者再在纤溶酶作用下水解产生D-二聚体水平,因此骨折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均有所升高[12]。在分析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时发现,股骨骨折、胫骨和腓骨骨折、椎骨和肋骨骨折患者D-二聚体、FIB 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D-二聚体与FIB 能够作为骨折凝血功能的评估指标,并且其中股骨骨折的D-二聚体和FIB 水平更高,可能与这些患者伤后需较长时间制动,血流速度减慢,静脉血回流减少相关,因此在对这些类骨折患者实施诊治的过程中,临床医师应该更加注意预防血栓的发生[13];在趾骨、指骨和髌骨骨折患者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这三种骨非造血骨质、骨质内血管壁受损、髓腔内容物进入血液量较少。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激发纤溶,D-二聚体水平会异常升高,医护人员应及时关注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结合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深静脉栓塞以及肺栓塞等并发症,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对症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导致截肢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除此以外,有研究人员也曾提及骨创伤患者D-二聚体水平、FIB 水平还可能与创伤程度相关,ISS评分是日前世界上评估创伤严重程度最常用的评分之一,本研究基于ISS 评分将所有骨折患者划分为不同创伤程度组,从获取资料数据分析出:重度创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FIB 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创伤和轻度创伤组患者,而中度创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FIB 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创伤组患者。由此可以得出,创伤程度越重,D-二聚体水平及FIB 浓度越高,机体内的凝集及纤溶系统越活跃。本次研究与蒋金海[1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在创伤骨折患者中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重要的检测标志物并能够判断出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①严重创伤造成血管内皮直接损伤增多,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增多并释放大量组织因子,进而导致凝血反应加重;②重伤患者极易出现休克问题,进而导致释放的溶酶体酶造成血管内皮损伤;③骨折部位过度血小板激活会加剧血管内皮的间接损伤;④重伤患者多需全身制动,静脉回流减慢引起组织水肿,进一步限制静脉回流,易形成血栓。但是需要注意一点,虽然ISS 评分在临床划分创伤程度上应用较为广泛,但也有计算方面较繁琐、易漏诊潜在损伤等问题,以及无法评估生理状况等缺陷,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FIB 指标易测得且其大小能部分反映创伤严重程度,因此联合观察两项指标,能在一定程度帮助判断急诊骨创伤患者的病情轻重。最后,不同创伤程度组间的D-二聚体水平及FIB 水平差异也表明,在临床医师应该结合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不能一概而论。同时,也有研究人员提出D-二聚体水平和FIB 可作为创伤后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诊断的参考因素。而在本项研究中也曾发现部分患者ISS 评分较低,但D-二聚体水平水平较高,究其原因可能与内脏或皮下组织存在血肿有一定关联。

综上所述,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随着骨折疾病的进展,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会随之增高,在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筛查中可将该指标作为重要的检测标志物,当患者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时需要高度警惕其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症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创伤骨折患者恢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二聚体部位研究组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