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PAP联合双黄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Leptin、IL-17、IL-33的影响

2022-07-11 07:44王月艳叶代祥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3期
关键词:支原体气管呼吸衰竭

王月艳,叶代祥

(重庆市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重庆 402260)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此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此病患儿可发生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其病死率较高。有研究表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其血清瘦素(Leptin)、IL-17、IL-33 的水平密切相关[1]。对于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目前临床上常对其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以保持其呼吸通畅,改善其肺氧合功能、通气功能,促进其肺泡扩张。但有研究表明,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接受NCPAP 治疗后仍可出现病情控制不佳的情况,部分患儿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相关的研究指出,用NCPAP 联合双黄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本文对2018 年7 月至2020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 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旨在分析用NCPAP 联合双黄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Leptin、IL-17、IL-33 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 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相比,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抗感染、吸痰、营养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儿进行NCPAP 治疗,治疗参数设置如下:氧气流量为4 ~5 L/min,FiO2为0.4 ~0.6,PEEP 为2 ~6 cmH2O。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双黄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是:将0.2 g 的双黄连冻干粉与5 mL 的生理盐水相混合,置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装置中,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15 ~20 min/ 次,每天治疗3 次。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PIS 评分(包括白细胞计数评分、气管分泌物评分、氧化情况评分、气管吸取物培养评分,各项评分的分值区间均为0 ~2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的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SaO2、PaCO2、PaO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Leptin、IL-17、IL-33 的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文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PIS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评分、气管分泌物评分、氧化情况评分、气管吸取物培养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评分、气管分泌物评分、氧化情况评分、气管吸取物培养评分分别为(0.41±0.18)分、(0.48±0.19)分、(0.27±0.11)分、(0.18±0.03)分,对照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评分、气管分泌物评分、氧化情况评分、气管吸取物培养评分分别为(0.84±0.25)分、(0.86±0.22)分、(0.61±0.12)分、(0.56±0.13)分;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评分、气管分泌物评分、氧化情况评分、气管吸取物培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PIS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PIS 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白细胞计数评分 气管分泌物评分 氧化情况评分 气管吸取物培养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 1.54±0.36 0.41±0.18 1.66±0.26 0.48±0.19 1.74±0.13 0.27±0.11 1.37±0.34 0.18±0.03对照组(n=30) 1.55±0.32 0.84±0.25 1.71±0.20 0.86±0.22 1.76±0.10 0.61±0.12 1.40±0.30 0.56±0.13 t 值 0.114 7.645 0.835 7.160 0.668 45.086 0.362 15.600 P 值 0.910 0.000 0.407 0.000 0.507 0.000 0.718 0.000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比较

治 疗 前, 两 组 患 儿 的SaO2、PaCO2、Pa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观 察 组 患 儿 的SaO2、PaCO2、PaO2分 别为(92.43±0.58)%、(44.36±5.32)mmHg、(95.43±9.97)mmHg, 对 照 组 患 儿 的SaO2、P a C O2、P a O2分 别 为(8 9.6 7±0.4 1)%、(47.23±4.47)mmHg、(89.12±9.86)mmHg ;观察组患儿的SaO2、PaCO2、PaO2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比较(± 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SaO2(%) PaCO2(mmHg) Pa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 78.22±0.51 92.43±0.58 52.27±2.46 44.36±5.32 55.31±4.22 95.43±9.97对照组(n=30) 78.17±0.30 89.67±0.41 52.36±2.80 47.23±4.47 55.40±4.15 89.12±9.86 t 值 0.463 21.283 0.132 2.262 0.083 2.465 P 值 0.645 0.000 0.895 0.027 0.934 0.017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Leptin、IL-17、IL-33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Leptin、IL-17、IL-33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 疗 后, 观 察 组 患 儿 血 清Leptin、IL-17、IL-33 的 水 平 分 别 为(9.21±2.42)μg/L、(22.08±7.27)ng/L、(74.91±13.42)ng/L,对照组患儿血清Leptin、IL-17、IL-33 的水平分别为(13.56±2.32)μg/L、(31.35±8.45)ng/L、(83.86±14.86)ng/L;观察组患儿血清Leptin、IL-17、IL-33 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Leptin、IL-17、IL-33 水平的比较(± s )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Leptin、IL-17、IL-33 水平的比较(± s )

组别 Leptin(μg/L) IL-17(ng/L) IL-33(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 23.71±3.22 9.21±2.42 49.62±8.22 22.08±7.27 124.36±24.86 74.91±13.42对照组(n=30) 23.73±3.24 13.56±2.32 48.96±8.61 31.35±8.45 125.03±23.74 83.86±14.86 t 值 0.024 7.107 0.304 4.555 0.107 2.448 P 值 0.981 0.000 0.763 0.000 0.915 0.017

3 讨论

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此病患儿会出现肺氧合功能下降的情况,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3]。IL-17、IL-33 均为Th17型淋巴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这两种促炎细胞因子均能诱导合成IL-6 及淋巴坏死因子,从而可加重炎症反应[4]。中医认为,小儿支原体肺炎属于“咳嗽”“肺喘”的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5-6]。双黄连冻干粉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芩、连翘、金银花,其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菌及抗病毒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炎性水肿及机体免疫功能;连翘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支气管黏膜的炎性细胞浸润;金银花能够起到降温解热的作用[7-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评分、气管分泌物评分、氧化情况评分、气管吸取物培养评分、SaO2、PaCO2、PaO2、血清Leptin、IL-17、IL-33 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综上所述,用NCPAP 联合双黄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儿血清Leptin、IL-17、IL-33 的水平。

猜你喜欢
支原体气管呼吸衰竭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小儿支原体肺炎65例临床分析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