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2022-07-11 06:57李兰英杨珍珍
中国药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达拉神经功能血清

李兰英,杨珍珍,刘 赞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海南 海口 570000)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是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因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脑部缺血、脑功能短暂性下降所致[1]。PCIV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缺血性脑损伤[2]。临床常采用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为常用药物,可明显扩张椎-基底动脉,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改善头晕等症状[3]。依达拉奉为脑保护剂,能清除自由基和减少自由基生成,降低神经氧化损伤,从而保护脑组织[4]。S-100β 蛋白及神经肽Y(NPY)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物,参与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可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情变化[5]。本研究中探讨了依达拉奉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PCIV 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S - 100β 蛋白和NPY 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血管源性眩晕相关诊断标准[6],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判断,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 等检查确诊;年龄60~80 岁;生命体征平稳,能积极配合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疾病;眼源性、耳源性、癫痫等其他类型眩晕;已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内分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或高血糖;造血障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精神类疾病;沟通障碍或依从性较差;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禁忌证。

剔除标准:未遵医嘱服药或不配合检查;研究期间服用干扰疗效判定的其他药物;中途退出治疗或随访期间失联。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PCIV 患者10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53)Tab.1 Comparison of the patients′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53)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降血糖、降血压、改善循环、抗凝等常规支持治疗,均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规格为每片6 mg),每次6 mg,每日3次,饭后口服。观察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规格为每支20 mL∶30 mg)30 mg + 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2 次,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1)TCD 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KJ-2V4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南京奥斯泰生物公司,脉冲探头工作频率为2 MHz)检测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及椎-基底动脉(VBA)血液流速。2)实验室指标。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各3 mL,以2 500 r/min的速率低温离心(离心半径为8 cm)15 min,吸取血清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明德生物公司;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NPY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Sigma公司。

疗效判定:根据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基本痊愈,眩晕、头痛等相关症状完全消失,眩晕残障评估量表(DHI)评分为0 分;显效,眩晕程度降低,DHI评分降低50%以上,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有效,眩晕、头痛等症状部分减轻,DHI 评分降低20%~50%,生活及工作仍受影响;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DHI评分降低小于20%。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安全性:统计患者治疗期间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不适、恶心、皮疹。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53]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53]

表3 两组患者TCD指标比较(±s,cm/s,n=53)Tab.3 Comparison of TC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s,n=53)

表3 两组患者TCD指标比较(±s,cm/s,n=53)Tab.3 Comparison of TC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s,n=5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表4同。Note: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 <0.05(for Tab.3-4).

?

表4 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PY水平比较(±s,n=53)Tab.4 Comparison of serum S - 100β protein and NPY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53)

表4 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PY水平比较(±s,n=53)Tab.4 Comparison of serum S - 100β protein and NPY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53)

?

表5 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53]Tab.5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53]

3 讨论

PCIV 为因局部脑组织缺血、低氧而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7]。血液流变学改变、炎性反应过度、血脂异常均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是PCIV 发生及发展的病理基础[8]。倍他司汀是治疗眩晕的常用药物,能缓解眩晕相关症状[9]。但PCIV发病机制复杂,仅使用倍他司汀较难获得理想疗效,复发率较高,且长期用药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联用依达拉奉可预防血管内皮损伤,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对抗血管损伤引起的血管痉挛或血液流速减慢,预防和缓解局部组织缺血症状[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A,RVA,VBA 血液流速均显著增快,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联用倍他司汀更有助于促进PCIV患者的血液循环恢复,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液循环状况,从而在根本上缓解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说明依达拉奉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IV的疗效确切,安全性也较高,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减轻眩晕程度,提高PCIV治疗效果。

后循环缺血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影响颅内神经功能,甚至造成运动或感觉缺失症状。S-100β 蛋白是神经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当颅脑缺血、低氧引起神经细胞破裂后,S-100β蛋白被大量释放入血液,且其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11]。NPY 是体内广泛存在的肽类激素,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调节神经递质分泌,起到抗癫痫作用;同时,NPY 能刺激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引起脑局部血液流速减慢,加重颅内缺血[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S - 100β 蛋白和NPY 水平均显著降低,说明依达拉奉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能有效逆转神经损伤状况,保护神经功能。PCIV发病过程中,氧自由基大量生成,导致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而脑血流恢复后,血流再灌注导致脑水肿形成,同样会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依达拉奉含有亲脂基团,易通过血脑屏障,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自由基生成,改善脑部血流状况,保护神经细胞,从而缓解神经功能损伤症状。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PCIV 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保护神经功能,缓解眩晕症状,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尚需收集更多样本、延长研究时间,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达拉神经功能血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血清GAD、ICA及C-P联合检测对Ⅰ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门达拉湾酒店的特色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