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的融合探究

2022-07-12 05:41林美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王维古诗词媒介

林美燕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的有效融合,是新时期语文教学变革的重要方向。那么,“融合”的目的何在?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有效融合的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古诗词任务群的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扩充初中古诗词任务群的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提高初中生古诗词任务群学习的媒介使用素养;搭建信息技术平台,提升初中生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巧借信息技术,生成多维度、多方式的动态评价。这样的融合,最终追求的是使古诗词任务群教学呈现崭新的面貌,实现全方位的纳新吐故、反复归整、逐步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古诗词 任务群 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1.022

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把握教育信息化本质,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的有效融合,是新时期语文教学变革的重要方向,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那么,“整合”的目的何在?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的整合,即二者的有效融合,其目的是将信息技术的新手段有效融入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王维、常建诗为例,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在实践中构建新的古诗词教学模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古诗词任务群的教学效率

古诗词丰厚的文化内涵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时代变迁,古诗词的陌生化用词、特殊的古代文化常识是学生学习古诗词路上的重大障碍,导致学生无法深切感受诗人的心境,自然无法融入古诗词中深刻理解其内涵。久而久之,极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幸而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文字加以加工、转换、生成,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合于一体,生动具体地展示诗歌的内涵与内在联系,从而使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营造一种轻松、欢快、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从而在美好的情境中阅读、质疑、探究、发现。

在朗读王维诗歌时,笔者选择充满古典气息的轻音乐,将学生带进王维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切身感受王维诗歌的空灵。虽说王维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但诗与画的矛盾,主要是诗的时间延续性和画的瞬时性的矛盾,画只能是静态的,而诗则是动态的。视听技术能突破画的静态。在视听情境中,学生能看见王维诗中疏影摇曳的空山深林,渐远渐淡的夕阳斜晖,淋雨生长的林荫青苔;能听到宛若小夜曲的和风声、温柔如少女的山泉声、细如棉丝的雨声;能因诗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惬意而动容,也能为诗人“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爱国而横生敬意,这样形象化的呈现填补了学生对文字理解的空白。曼妙的情境满足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想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就更加细化而深入。有了信息技术的视听艺术,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形色共现、声情并茂,充分呈现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诗词逐一解析,知识体系较为散乱,学生难以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导致学生难以从王维诗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常建诗的赏析中,同一主題的不同诗歌之间就无法建立紧密的横向联系。为了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笔者在完成王维诗歌任务群教学时,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动态思维导图。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首先,师生共同归纳王维诗歌的类别——山水诗和边塞诗,然后分析同一题材诗歌的风格特点,由此明确王维山水诗风格澄澈明净,画面层次感强,远近相宜,动静相衬,声色俱备。而边塞诗雄浑华丽,意境开阔,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

当我们明确王维诗歌类别及其特点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地归纳山水田园诗派另一代表人物常建的诗歌类别及其特点。由此可以借助动态思维导图对比两者诗歌的异同点。从艺术表现看,王、常诗画面感皆强,但王维诗是山水画,而常建诗是风景画、风俗画。就创作技巧看,王维常用纯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而常建善用动词、连词和助词。借助信息技术的动态思维导图,便于学生进行诗词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诗词学习体系。

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扩充初中古诗词任务群的教学内容

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进行传情达意。有人做过统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与利用传统模式教学相比,信息容量可增加100倍以上。在百度上输入“常建”后,我们可以找到15400000个结果,包括常建简介及其作品特点、作者逸事等,输入《题破山寺后禅院》可找到409000条有关信息。而课本、参考书的介绍只有寥寥数千字,教师脑海中的信息存储量也有限,这些怎可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相比呢?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可以改善师生生活范围小、视野狭窄及教辅补充有限的不理想现状,以包罗万象的信息量和知识源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高效学习的平台,并不断培养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不仅能查阅到丰富的相关信息,还能有意外收获。在查阅王维、常建资料时,笔者发现“比较杰出的绝句,往往是第三句、第四句,在句式上有所变化,从陈述句变成疑问、感叹、否定,条件复句的比较多。这是因为,这种句式主观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这样的发现,为教授学生学习绝句、学写绝句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堂时间有限,一堂课无法解决学生所有的疑问。一堂课也不应止于有限的45分钟的学习,它应该有“绕梁”之余音。笔者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疑问,我们分三部分解决——对于小组内能解决的,由他们共同讨论并得出结论;带有共性的问题,师生于课堂上一同解决;个别学生提出的有意思的疑问,笔者进行汇总、筛选、分析,然后制作成微课,发至班级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在教师的示范下,不少学生跃跃欲试,他们希望以微课的形式为同学答疑解惑,笔者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身边同学成为自己的“小老师”,其他同学观看微课视频的积极性更高了。而且根据学生的疑问制作成的微课,极具针对性,符合本班的学情。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提高初中生古诗词任务群学习的媒介使用素养

在“互联网+”的媒体时代,各项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数字原住民”一代已成为校园新生的群体,阅读文本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古诗词任务群学习从平面的纸质阅读向网络阅读、社交阅读等方式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多项研究显示,初中生媒介使用素养受到家庭资本阶层区隔、学校教育、媒介使用目的、媒介使用时间、个人信息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初中生心性未定,对媒介认识不到位,缺乏独立认知的意识,所以在使用媒介技术时多存在娱乐化的倾向。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让学生了解常见媒介的特点和规律,熟悉不同媒介的属性,扬长避短。整合王维、常建古诗词任务群学习的丰富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化信息中去伪存真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语言判断,教会学生在不同媒介的古诗词学习任务群之间建立内在关联,建构古诗词任务群学习共同体。传统的古诗词学习局限在对纸质文本内容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借助媒介阅读,学生能通过对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使跨媒介阅读具有便捷、高效、多样、有趣的特点,学生能随时随地借助媒介学习,打破现实的时空限制。在多媒介阅读时,学生能逐步加深对不同媒介古诗词语料的语言文字运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掌握跨媒介信息提取、呈现与表达能力。利用古诗词任务群学习话题展开讨论,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理性思辨的能力。

借助媒介技术,提高学生媒介使用素养的教学方法,根据学情灵活处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始终以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要求。

四、搭建信息技术平台,提升初中生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综合性的。在富媒体时代,我们的学生更要具备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分析、归纳、整合等能力。哈佛学者托尼·瓦格纳列出在当今信息时代所需的“七大生存技能”,其中一项就是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我们这个时代,信息飞速变化,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鲁登斯坦在演讲中说,人类一半的知识寿命只有十年,数学和科学知识寿命只有两三年。有效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在完成每学期的诗歌任务群研究性学习时,学生要花许多时间收集资料,再进行归纳整理。这过程烦琐复杂,且会占据学生许多宝贵时间。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组员各自完成信息的查找、筛选后,在负责人的组织下,全组同学对信息进行分析、歸纳,根据需要制作成数据表、动态思维导图、信息分类表等,方便最后形成完整的图文结论。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复杂信息的处理,提升自己运用和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在学生采集资源时,面对排山倒海的信息,他们眼花缭乱,更有甚者以标新立异为目的,收集一些无用的信息。所以,在海量信息的背后,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如何有效筛选资料。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是有目的、有导向的行为,若教师放任学生自由处理,将导致学生面对大量信息无所适从,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养成不良的上网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提前预设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如何教会学生提炼信息呢?首先,要明确当前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查阅资料前,笔者指出明确的查找范围,对于符合要求的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及时删除不符合要求的信息。其次,笔者以身示范,将自己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收集资料的过程制作成直观明了的小视频,在学生观看后,要求学生提出疑问并引导他们提取共同点,区别不同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展示能让学生在理解、运用知识的同时,也学到运用信息技术综合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巧借信息技术,生成多维度、多方式的动态评价

在古诗词任务群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多维度、多方式进行师评、自评、互评、成果展评等,对学生古诗词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实现对学生古诗词学习情况、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表现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具有能动的反应性,作为第二阶段古诗词任务群教学活动改进的依据。

在笔者教授王维、常建诗歌时,围绕诗歌所涉及的作者知多少、收集相同主题的诗句、诗歌背诵情况等作为诊断性前测,在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下,针对学生对王维、常建诗歌的了解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学情,找出学生已有知识的空白点,发现他们的兴趣点,为课堂教学提供前情依据。同时,诊断性前测有助于学生课前了解作者的相关内容,并释放与之相关的记忆信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诊断前测有针对性地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发言和提问,引导性地追问,促使学生往深度方向思考。教师强化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其学习自信心。在完成王维、常建诗歌的任务群学习后,小组内学生针对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充分认识自己课堂的听课情况,也及时肯定同伴的学习成果,使同伴充分体验被认可的喜悦,增添下阶段学习的动力。同时,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在完成评价量表的评价后,学生能自主发现和分析任务群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根据数据分析学生个体及小组分工合作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任务群教学策略,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综合鉴赏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的有效融合,是一项很有价值、很有远景的工作,能让古诗词任务群教学达到新的高度,让语文课堂仅有的45分钟最大限度地向学生输送有效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开阔的思维平台,这是进一步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但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为追求时尚而出现的摆设,它与古诗词教学紧密相融,相辅相成,两者的融合使各自的优势更明显。所以,这样的融合不是一次性的简单操作。根据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便利的新条件、新手段能继续整体优化古诗词任务群教学。这种融合,最终追求的是使古诗词任务群教学呈现崭新的面貌,从新《课标》到课堂教学,最终到考试评价,在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实现全方位的纳新吐故、反复归整、逐步优化,力求把初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中许多我们想做好却受限的事情真正做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叶澜等著《教育理论与学科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 王荣生主编《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3] 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本文系2020年度漳州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与初中古诗词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ZXK202113)

猜你喜欢
王维古诗词媒介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踏青古诗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古诗词中的新年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